第 13 章(1 / 2)

第13章

光幕之上,跪伏在地的臣子輕描淡寫著開口,好一派忠心為國的諍臣模樣,而劉啟聽了卻隻覺得一陣可笑。

忠心嗎?為國嗎?恐怕隻要他們的勢力在新朝也能夠得以保存,坐在這個皇位上的,到底是他劉啟還是吳王劉濞都不重要吧!

哦對,當然不重要了,也確實忠心了。畢竟他劉啟可是才下令削了袁盎為庶民,而劉濞則是那個願意花大價錢收買他眼前這位前吳相的存在。

袁盎竟然願意為了他這個削他為庶民的皇帝儘忠職守,多麼讓人感動啊!

但,劉啟隻是長久的默然,一種自心底油然而生的悲涼默默彌漫——眼下他們就是挾兵自重了又如何,危機當前,劉啟又能拿他們怎麼辦呢!

【“於是上嘿然良久,曰:‘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這算是隱晦地給出了願意交換的態度了,但劉啟卻沒有立即行動。他在觀望前線的形勢,如若梁王能為他抵禦住吳楚的兵鋒,那麼晁錯也就不需要死了。

而袁盎等人也並不著急——袁盎和竇嬰都曾擔任過吳楚兩國的國相,也許他們才是遠比劉啟清楚對方底細的存在:以梁王的勢力,尚且無法抵抗七國的聯軍。

事實也正是如此,摩拳擦掌的梁王,上來就被吳楚聯軍一通暴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吳國就已經攻到了淮西,梁王劉武隻能退守雎陽,戰事急轉直下。

劉啟的期望破滅了,但他還想再給晁錯一個機會。

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正麵記載晁錯對劉啟的諫言是如何發生了具體變化的,但是通過隨後丞相陶青等人上書誅殺晁錯時候的諫言中所提到的“欲以域邑予吳,亡臣子禮”,即晁錯在竟然在諫事的時候說出“徐、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這樣的話來,我們也可以看出:

當局勢急劇惡化之後,就連原本一直要求強硬削藩的晁錯也終於軟弱了下來。

——他給出的最後的建議是,割地求和。

真夠喪權辱國的啊,晁錯怎麼說得出口的。】

“縱是尺寸之地,怎可輕棄之!”

第一個暴起的當然是韓信,年輕的將軍一下子站起了身,鋒利的眉眼直直地睥睨向光幕上此刻已然慌亂無所適從的文臣。

而張良的臉色也是相當的不好看,麵若好女長相文弱的謀士低垂著眼眸,表情是一派冷凝的淡漠,出口的話卻也尖銳如刀鋒。

“昔日東方六國對於秦國,難道不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日漸淪落到日薄西山,破國亡家的地步的嗎?”

兩位破落的王孫公子,此刻的感情隔著時光的長河,微妙地和後世人產生了激蕩的共鳴。

朱瞻基敏銳察覺到了後世人的感情色彩,而後轉頭看向文臣前列的三楊:後世人好像對割地這種事情萬般痛恨,深覺恥辱。

他心中難免有些惴惴,聯想到了先前與大臣議論的安南的去留問題,一時之間隻感覺頭皮發麻。

——如果他放棄了交趾,

⑨[]⑨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甚至痛斥詬病吧……可是交趾的存在也確實給大明帶來了嚴重的財政負擔……

很顯然,作為大明文臣最頂尖的那一撥聰明人,被他望向的三楊也察覺到了這一問題。

君臣四人麵麵相覷,隻有唯一反對放棄安南的楊溥心底裡暗暗揚眉吐氣——四舍五入一下,就是隻有他是最有長遠眼光的,真好。

【而在晁錯黔驢技窮的同時,軍功集團也作壁上觀,看劉啟著急上火夠了,不慌不忙地對著劉啟使出了殺手鐧,把晁錯逼上了最後的死路。

——軍功集團的代表,“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三人聯手上表了。

丞相青翟,其實也就是我們之前講到的,在申屠嘉死後繼任丞相的陶青。他是漢高祖功臣陶舍的兒子,象征的是申屠嘉死後軍功集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中尉嘉具體是誰沒有在史書上留下記載,但漢初這一職位一直都為軍功集團所把持,即使不是,中尉這個職位也代表了長安軍這隻京師軍隊的態度。

“廷尉歐”說的是廷尉張歐,他是高祖功臣張說的兒子,也曾在劉啟做太子的時候跟隨他,就像文帝時期的宋昌一樣,有著軍功集團代表與皇帝近臣的雙重身份。

這三個人聯袂而來,共同上表,無疑就代表著軍功集團掌控下的整個朝堂與軍隊此時對劉啟的最後通牒:

“吳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廟,天下所當共誅”,但,“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臣請論如法。”

這哪裡是在規規矩矩地作為臣子而向皇帝請求啊,分明是在明晃晃地威脅吧!

你要是殺了晁錯,那麼我們就是你忠心不二的臣子,願意為你去討伐天下當共誅的吳王。

你要是不願意的話……

那誰未來是我們的皇帝,我們又是誰的臣子,那就說不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