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倒V】(1 / 2)

不管這黃河沙灣他有沒有直接插手,作為工部尚書,黃河反複決口本身就和他脫不開關係。

深知自己在具體工程方麵算不上多精深的石璞當機立斷地跪了下去請罪:“是臣無能。”

但這精通水利的人才哪裡是那麼好找的?好不容易天幕點明了一個人選,結果偏偏又和未來上皇複辟一事牽扯上乾係……

朱祁鈺看了他一眼,算是明白了他的顧慮在哪,暫時按下不表——等後世人詳細說一說那奪門之變,之後再來決斷。

【而除了於謙以外,其實景泰一朝還有不少的名臣與賢臣,以至於某種意義上甚至做到了惠及成化年間。

在這裡我們舉兩個新生代的例子:前文提到的王竑,以及明朝官方最認可的名正言順的三元及第選手,商輅。】

商輅由於剛好身處當場,成功吸引了大眾目光,可是天幕很顯然又是按照自己的順序發展。

【先來說王竑,他之前乾過什麼事情我們大致論述過一些,這裡具體來聊聊他賑災的故事,順帶發散一點明朝離奇命運的感慨。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曾經研究我國古代氣候變化和王朝興衰的關係,寫過一篇叫做《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的文章。

文中總體的大意是,中國曆史朝代的變遷大多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處於間冰期時的朝代,因為氣候溫暖,農業條件比較可觀,大多為統一穩定的大一統王朝。比如秦朝春初物候要比清早上三個星期,漢朝亞熱帶植物的北界比現今還北。

儘管也會因此誕生出強大的外敵:比如匈奴之於漢,吐蕃突厥之於唐。但隻要中原王朝能夠穩住自己的實力,國運總體上算是比較長久的。

而處於冰期時期的朝代,由於氣候轉冷,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南移,北方的農業生產就會遭到嚴重的打擊,而遊牧民族與此同時往往南下逐水草而居。

於是戰爭就會被挑動,如果中原王朝的實力有所衰退,進而多半會演化成動蕩的亂世。

比如東漢末年的氣溫可以低到長江淮河都能夠封凍,晉朝渤海灣從昌黎到營口連續三年冰凍到冰上甚至能夠來往車馬軍隊。

所以漢末群雄並起,西晉亡於五胡。之後更有北宋的靖康恥,元朝的驟起驟落。這些動蕩的時代多半伴隨著是轉冷的氣候。

那我們去看明朝,就會覺得它是真的挺神奇的了,因為它雖然延續的時間算不上一句短,可是氣候卻也是真的冷。】

“怎麼氣候就轉冷了?”

朱元璋感覺自己腦海中的那根因為後世人的劇透而不斷繃緊的神經更加敏感了起來。

後世所說的,不管是突蒙國難還是政治危機,老朱雖然跟著天幕的情緒時或有所警覺與憤怒,但到底心裡還是有點,自信能夠掌握政局的從容的。

可是這天時氣候,難道也是能夠憑人力去扭轉的嗎?朱元璋也無能為力啊!

樣的憂慮也出現在宣德一朝,麵色難堪的朱瞻基正襟危坐著注視著天幕揭露的消息。

他原本以為自己在知道了奪門之變的下場之後,已經沒辦法再為怎樣爆炸性的消息而動容了,結果卻在天幕發散性的話題中又一次破了防。

【終明朝始末,它的氣候最溫暖之時依舊沒有達到漢唐的高度,明初和明中期的回溫都有點過於的短促,明末更是撞小冰河期,成為了五百年間最冷的存在。

總體上稱得上是一個寒冷期竟然比溫暖期來的長的朝代,結果兩百多年的國祚,比起西晉和元來已經說得上一句稀奇了。

這背後的原因可以探討的當然存在很多,最經典的應該是高產作物流入說:來自美洲的高產農作物玉米、土豆、番薯等的流入,它們兼帶的好養活的優點大大提高了明朝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美洲是哪裡?

農耕社會多年來對填飽肚子的渴求與執著在霎時支配住了所有光幕收看者的內心,那被後世人拿來舉例的幾張圖片,上麵聞所未聞的幾種作物一瞬間占據了他們全部的心神。

高產作物?有多高產?有多好養活?

漢初的人停止了嬉戲的打趣,文景父子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曹丕對著那句長江封凍咬牙暗恨,孫權想著自家的水軍蠢蠢欲動,朱家父子的欣喜溢於言表,明朝君臣眼神相對,全然是難以壓抑的激動。

一種接近於狂熱的衝動瞬間填滿了肺腑,目光期盼著,他們望向光幕。

但後世人又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似是感覺無趣一般跳過了這個一時興起聊到的話題。

【我們的重點不在這裡,話說回去。

當氣候變冷的時候,各種天災也就很容易同時發生。從宣德到天順年間,朱家父子兩代人三個皇帝四個年號,在位時期的天災都挺多的。】

仿佛有一盆冷水從天而降,將他們渾身一激,活像淋成了個落湯雞一般的狼狽。

也是啊,他們能夠聽到後世人的言說,都已經是接近於神鬼作弄的意外與饋贈了。怎麼還能進一步奢求更多呢……

可是不甘心的意誌在每個人心中埋藏下種子,等待著有朝一日合適的土壤得以生根發芽。

——孤的水軍是不是可以再進一步地發展起來了?陸上向西邊的道路被堵住了,那麼東邊呢?走海路呢?

——如果集王朝之力,吸取當年陳友諒張士誠他們的造船技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