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2 / 2)

高層文官:……

焯。

你彆說,你還彆說。他們因為範仲淹這個時候還沒開始怎麼對他們動手,沒品嘗過原本未來上自己吃過的苦。

就算已經聽了兩條改革的措施,他們也還沒做好範仲淹這把是來真的的心理準備。在聽到允許各級長官保薦下屬這條的時候,第一時間竟然忍不住有點心動。覺得他到底還是自家人嘛,是知道怎麼給文官悄悄從皇帝眼皮子底下多撈點好處的。

但連坐,那就真的要大命了吧?!

隻聽過手下人為他們付出奔走,沒見過他們這些大佬要為手下人犯的錯買單的啊!

更關鍵是——他們之中不少人驚恐地對視一眼,在對方同樣瞳孔地震般的眼神中讀出了相似的微妙:

總感覺,範希文那家夥,確實做得出來這種事情啊!

他幼年生父早逝,跟著改嫁的母親到了繼父家生活,和生父家那邊便稱不上多親近。同時雖然沒有對他們這些人坦言過繼父待他如何,但聽說過他曾經叫朱說的人想想都明白,這跟朱家人之間肯定有點矛盾糾葛在啊。

那他又沒什麼家族勢力在背後拖累著,下手不狠才怪吧!

【除此之外,他還改革了科舉製度。要求將原本重視詞賦的進士科改為重視策論,原本隻需要死記硬背的明經科改成需要闡明經義的道理。】

後世人,深深地吸了一口長氣。

【這條看似和已經通過了科舉考試的官員沒有乾係的決策,某種意義上得罪人的範圍才是最廣的:

他直接無差彆掃射了所有試圖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

場的學子,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多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和心血一朝白費,必須強迫自己重新學習新的考試內容,全部站在了幾近統一的原始起跑線上。

在古代儒家“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下,斷人入仕之路和斷人希望又有什麼太大的區彆呢?

甚至不用說古代,哪怕現在都到了二十一世紀了,高考考綱的每一次變動,甚至高考考卷上時而出現的“創新難題”,難道不都伴隨著一堆人的痛苦哀嚎嗎?

現代的新高考改革,尚且要既慎重地選擇循序漸進,在通知換新課本新課標新範圍的同時,給已經學習了一兩年的新高二高三考生保留了繼續學舊課本,考舊考綱的權力,讓他們就算要麵臨著摸著石頭過河這樣的坎坷局麵,卻也不至於為了自己白學而陷入絕望。

範仲淹這樣做,簡單給大家夥一點小小的代入感,就相當於讓你在已經學完舊考綱,在高三那樣痛苦的環境中掙紮著存活,將自己的應試技巧和基礎知識已經磨礪得滾瓜爛熟的前提下。

臨高考了(宋朝科舉在英宗確定三年一考之前,基本上一年一次,這改革的指令是真的很“臨近高考”),突然告訴你,高考改革了,新考綱新題型新範圍,咱得重新學重新練,你原本學的沒什麼用了,老師上課可能隨口跟你講過的課外拓展才是重點。

殺人誅心——哪個學生如果麵對這樣的情況能做到不心態爆炸,保證自己沒想過操刀殺去這樣提議的專家門口呢。

就算所有人都給你灌雞湯,說些沒用的“沒事,大家都是一樣的,之前都沒怎麼接觸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你沒有落後的,放平心態~”

嗬,考過高考,或者說隻要考過大考的都知道,這些隻不過是你看著打擊心態不會做的題目,預感自己這次要涼,所以勉強安慰自己快把眼淚收回去彆弄臟試卷的借口而已。

要真的誰都能這麼心態平和,那葛軍葛大爺的傳說為什麼能在高考學子的口中代代相傳,高考2x22屆考生為什麼會在一年之後心態還能依舊持續破防自嘲小醜。

大多數人都隻是普通人,大多數人都是在為自己而活著的。我們固然鼓勵謳歌高尚的情操,卻也應該給無數掙紮著想要改變命運的人們留下合適的餘地。

範仲淹的改革,難道真的隻像課本上告訴你的那樣,是因為觸動了官員集團的利益,不被大多數官員所支持,最終導致失敗的嗎?

是,也不全是。

看看這條科舉改革吧。它所最為傷害的,難道會是跟那些官員有所關聯的官宦人家出身的子弟嗎?

他們確實會不滿,確實會和自己家裡的長輩官員們抱怨,確實會和整個官員集團糅合成同一股力量。

但他們到底家裡有些當官的長輩,他們的社會地位已經經過了一次抬升。他們最起碼不可能說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

他們是和寒門子弟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然而他們天然的優勢,使得他們重新出發,所需要耗費的努力絕對會比後者來得少。

可是那些寒門出身的學子該怎麼辦呢?

那些學習的背後是父母兄弟姊妹等等一整個家庭乃至於一整個家族甚至一整個村的付出,每時每刻都渴望成功上岸,再多脫產學習一會,家人就要再多背負著重擔一會的人,該怎麼辦呢?

現代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脫產考研超過兩三年,說不定還不得不得放棄呢。

他們的力量,也許對比起官宦人家的子弟來說實在稀薄。然而當有心人將他們的聲音彙聚起來,那就是不可撼動的力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