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番外1 商,商周(2 / 2)

尤其是宋明兩個朝代的文人,很難不幻視一些遼金西夏元的影子——不少人痛苦抱頭。

自然有人試圖掙脫出這樣的局麵:“周天子的族姓不是姬姓嗎?!薑是太公的姓啊!後世人這是學藝不精吧!”

“——因為周人始祖後稷的母親名喚薑嫄啊!”有熟讀《詩經》的人嘗試阻止他繼續丟臉下去。

“姓氏隨父啊?”第一個人倒是理直氣壯,甚至嗤笑蔑視:“隻能說後稷其父納了一位夷狄女性吧。”

然後他就被周圍所有的飽學之士聯合嘲笑,譏諷的目光讓他整張臉都漲得通紅。

“姓隨母,氏隨父。周族最初的族姓,不隨後稷的母親還能隨誰呢?更何況後稷沒有父親啊!”

要是後世人在此,指不定得翻個大白眼:你當母係社會誰在乎生身父親是誰呐?

光是《詩經》裡頭對薑嫄因為未婚生子的恐懼,就可以看出來經過一輪後來成為男性社會的周人的改寫了。

後稷之所以叫棄,和他是私生子估計沒多大關係——它不吝於用調侃的話語開個地獄笑話:因為他是個兒子不是姑娘,所以才被拋棄名叫棄,這樣還差不多吧?

【因為商王冊封周的時候,給它的稱呼是周“伯”,而非周“侯”。

西周以降,以周天子為代表的周人,對於這兩個稱呼是逐漸混用的。尤其是前者,更多會被他們用以和“叔”形成年齡上的對比,逐漸成為一種對特定

年長強大諸侯的稱謂。

周天子會稱呼他們同姓的諸侯為伯父、叔父,稱異姓諸侯為他們的伯舅、叔舅,利用這樣血緣親戚的關係稱謂,將整個諸侯體係納入進他們的宗法製中,試圖維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的舉措,用的名詞是齊桓霸業——但“霸”這個字,本意其實隻是月相的含義,在霸業這個詞中最初出現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討論的是“伯”。

因為武王稱王兩年後便去世,繼位的成王年齡尚幼無法主政,於是在當時形成了以周公召公為主的伯長製。在這種伯長製中,哪怕後人為了周公的美譽,一直堅稱他隻是輔政的臣子,周旦依舊事實上承擔起了周王的職責。

在周頌,也就是成王親政之前。他將負責處理一切的事務,擁有王的全部權力,使用王的全套禮儀,乃至於臣僚們也都可以稱呼他為王。】

王莽眼前一亮。

風度翩翩、謙遜有禮的“新時代周公”,在聽到後世人這番話的時候,隻感覺自己全然要飄飄欲仙了。

周公當初能夠事實上坐上了周王的王位——他為何就不能代漢天子執政呢!

他難道不就是漢天子的周公嗎?

心頭一陣火熱,但王莽的臉上還是一派溫和內斂的神色。

他隻回首,和劉向對上了一個目光。後者心領神會,頓悟了他想要自己做些什麼事情。

對於一個正重新編纂古史係統,掌握了全國學術文化話語權的人來說,通過輿論攻勢為一位篡位者造勢,實在是太過輕鬆。

於是他欣然點頭:是,周公做得,王公為何做不得呢?

——周旦聽了恐怕恨不得眼前一黑,拉著親哥侄子一起去找你們算賬吧。

【正是因為這樣特殊的國家記憶,在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還沒完全淪喪的時候,齊桓公才會選擇這樣一條特殊的“伯業”之路。畢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那毫無疑問是一條最輕鬆,收獲的抵抗力度最小的道路。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操作早有先例,以至於桓公可以成功構建周天子失勢條件下新的春秋諸侯秩序,維護了一時的平衡,他才會被孔子評價為“正而不譎”。

比起“譎而不正”的晉文公,位置不夠穩定的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些人來說,齊桓這占據了鐵打不動的春秋五霸之首地位,風評還微妙最好。

隻能說管仲真不愧是管仲啊!(大力鼓掌)桓公先後遇上鮑管真的是他的福氣啊!一洗齊國國君不靠譜神經刀風采!

公子無知雖然把齊國搞得一團亂,還刀了齊襄公。但是成功把作為弟弟,本來繼位可能沒多大的齊桓一把送上王位。

這不也得給他封個齊國鐵血忠臣的稱號啊!(震聲)(地獄笑話)

——好,話說回來。

但商人眼中的伯,和西周往後對於伯的解讀是完全不一樣的。

商人封侯,外邦封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直白地分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