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番外1 商周(2 / 2)

壞(?)消息:他們反而因此覺得韓信是自己人了。

劉邦:……受虐狂嗎你們。

同樣和韓某人吵架吵得歡快的高祖皇帝沒有絲毫自知之明,無情吐槽著自己麾下耿直和奇怪齊飛的將領們,打著哈哈各自請他們吃了一頓飯。

——沒有什麼事是乾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吃幾頓飯吧。

漢初最大的刺頭直到今天依舊不肯在管飯的人麵前說上一句解衣推食,但是依舊在吵完架後平靜留下吃了一頓飯。

今天的漢初依舊是很和諧的雞飛狗跳的漢初。

【但周昌比較幸運,他有一項技能,占卜。

效仿商王的甲骨占卜當然不可顯於人前,但是善於學習模仿,並且對所有占卜技術都抱有一種熱衷態度的周昌很快就學會了商人民間流行的一種,不容易惹出事的占卜方法。

六十四卦占算,也就是所謂的易卦——對,它當然不是文王發明的。“文王拘而演周易”,都說了是演,是推演完善嘛。

這項技術從商人的鑄造師群體火到了占卜師群體,差不多大部分高階貴族都使用或聽聞過。也就使得掌握了這種技術的周昌和他們的交流,也會比其他藩屬國來得容易。

這很好理解,一種相對高階的文化認同嘛:就像你同樣遇上個外國人,會中文的總會讓你覺得比滿口外語的來得順眼。】

宋人:……

不,同等的不順眼。不管是漢化程度很高的遼國人還是相對野蠻的金人他們都不順眼,都不親近,平等地想要創死他們。

哦對,還有西夏和蒙古。也都,不,順,眼!

這就是國仇家恨乃至於民族問題的考慮了,天幕的隨口舉例當然沒考慮到這一點。但它向來不管什麼評論,依舊往下說著。

【但成也占卜,敗也占卜。周昌和商人貴族群體關係打得火熱,卻因此招致了禍患。

《史記》的《殷本紀》說,是因為九侯和鄂侯觸怒了紂王,被製成了肉醬和肉乾。周昌聽聞了這件事私下歎氣,結果被崇侯虎告發進了監獄。

這種敘事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少。】

司馬遷:……懂了。

提筆,預備,修改。

未來的太史令滄桑歎氣:這不是四處走訪得到的史料,再豐富也大多是後世人口中的二手史料和口述史,充滿了當事人的主觀因素不夠可靠嘛。

難道是他故意要寫錯的嗎?——這又不是秦漢相關的曆史,司馬遷在這上麵又沒什麼政治包袱和壓力,當然能儘力寫真實就真實一點。

年青人皺著一張臉,苦巴巴蹲下了身。站著修改實在太累,他還是找塊大石抵著吧。

【首先,商朝就不存在三公這個職位,甲骨文裡甚至沒有“公”這個字。公這個詞彙是周人的發明,最早用以形容部族首領。

其次,周昌作為藩屬國的首領,在商朝本身有著自己龐大的王族後裔“多子族”的前提下,他能夠擔任高級官職,走近權利核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謂文王是紂王的三公,商的忠臣這話本身就不靠譜。】

儒生:……

這不是,聖人為三公,聽上去很有逼格很有教化之風的感覺嘛(低頭)

王莽:啊對對對,我支持,強烈支持。就要聖人三公大大忠臣!

【而在《周本紀》中,大概是司馬遷自己聽到的傳聞也是有所出入的緣故,他采取了另一種說法,說是崇侯虎向紂王打小報告,說他收買人心,各地諸侯都向往他,是王朝的重大威脅。

這個說法可信度就高一點了——儘管後半部分還是有夠離譜的。

殘酷點說,哪怕牧野鷹揚,周人奇跡般地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光從商周兩國的實力來看,那時的周人也是更為弱小的一方。

所以武王翦商之後,依然要遵從並融入商的禮儀儀式,用商人的思維和習慣去領導商人。也就是說,他是為了翦商而不得不商化的人,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商人承認他的地位。甚至這樣其後都要有周公主政時期的平叛之戰分化之策。

而這個時候的周國,甚至比牧野之戰之時更為弱小。在足夠傲慢的帝辛眼中,理當算不上什麼重大的威脅。】

【崇侯虎那部分倒是可信度頗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