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 97 章(1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1918 字 6個月前

第97章

譚承樂發現的不止這麼一點,見到謝閣老之後,更加確定,他在這過得非常舒心。

紀彬引娘自然安排譚承樂一起住到這個院子裡,反正院子夠大,他們在一起還熱鬨。

估計他們有很多話要聊,紀彬自然不去打擾,平老板則跟柴力住一起,離得也近,隨時都能過去。

譚承樂在這邊幾日算是感覺出來了,彆看紀彬家宅子大,人不多,可裡麵的下人都是忠心耿耿,除了太瘦了點,彆的也什麼壞處。

特彆是謝閣老院子裡的棉紫,還有她家小姑娘,做事一點也不憊懶,而且很有眼力。現在天冷,粗使婢女總會把閣老常去的幾個屋子都燒上炭火,不是還去查看,省得火太大了。就連她家小姑娘也會提醒。

雖說紀彬引娘不讓小姑娘乾活,但那個小孩可乖了。

不僅是棉紫,紀彬家所有下人都是如此。

等柴力說了這些人的來曆之後,譚承樂這才知道,他們之前吃了多少苦,能被紀彬專門買回來,也是幸運了。

紀彬原本沒打算要這麼多人,就是看他們可憐,這才多買了些。

而且他們在紀彬家中,常用的換洗衣裳都有三身,因為紀彬家是最不缺棉花的,他們也有暖和的棉衣穿。

按照紀彬引娘的話說,一個人才能用幾兩棉花?就算給全院的人都做一身,其實連十斤都用不到,他不缺這點東西。

不僅如此,就算在角門的小房間裡候著,裡麵也是燒著炭火的。

至於吃食也不含糊,除了前幾天他們不能吃大魚大肉之外,以後中午晚上兩頓飯,必然是有肉的

最差也是雞肉跟魚肉。

誰讓紀彬從興華府帶回來那麼多海魚海鮮。足夠吃用的了。

至於謝閣老這邊更不用說,衣服料子都是最好的,棉花衣服,棉花被褥那都是不缺的。甚至還有塊波斯毯,冬日裡謝閣老看書,最喜愛這個了。吃食也是精細得很,都是適合老人的食物。

這裡就要說買來的下人了,其中一個下人以前就在廚房幫忙,隻是生得醜陋,以前也沒掌過勺,所以才被當作低等皮子。

沒想到她一試,做飯竟然還不錯。

這又給她配了兩個人手,廚房做飯的都有三四個人。畢竟不僅是紀彬引娘,柴力燕芷遊他們,還有家裡那麼多人。

真正用人的時候才知道,他們其實買的還是不夠多。但現在還是足夠了的。

反正語承樂看著就尚得人家夫妻倆個把家裡打理得非黨好

若是走出宅子,左邊就是馬球場,馬球場另一側則是私塾,現在私塾暫時關門,其中的萬秀才要等到開春後去春安城考試。

若是考的成績足夠好,那就去宿勤郡,一路考過關了,還能去汴京。

所以今年的私塾,估計要推遲一段時間才能開門。但裡麵所有學生跟學生家長都是不著急的。他們也想讓萬秀才考上舉人啊!

隻要能考上,那他們就是舉人的學生,可比秀才學生好聽多了。

不過這都是年後的事,暫時不提。

可私塾的鑰匙卻在謝閣老手中,彆忘了,這私塾裡麵可有個小書庫,裡麵有譚刺史,房知府,還有紀彬從各處買來的書。

全都在小書庫裡。

這對謝閣老來說跟寶藏差不多,雖然很多書他都看過,但不妨礙再看一遍。

所有譚承樂說謝閣老過得好啊。比他爹在宮裡修屏風好。

現在還是年前,紀灤村的百戲遊人也多,到處都是歡歌雀舞,譚承樂說是陪著謝閣老去看戲法,其實自己高興得不行。

反正挺快樂的。

謝閣老本身就是個能安心享受的人,他再擔憂京城也沒辦法,還是好好享受當下比較好。

在看戲法的時候,聽著周圍人討論八卦,譚承樂跟謝閣老更加明白紀彬在村裡人心中的地位。那兩個作坊,如今就是紀灤村的定海神針,再加上一個私塾。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在紀灤村找到事情做。

實在不行,你去他家地裡幫忙都行,他家可是從來虧錢工錢的,這在十裡八鄉都很出名。

要知道其他東家,總會想辦法克扣一點,可紀彬完全不會,他沒事還願意給賞錢。

當然也不是沒有節製的給,他們都說紀彬的眼睛雪亮,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譚承樂還遇到兩個雙胞胎兄弟,叫林博林豪,這幾天在紀彬家客舍住著。他們是一對孤兒,被縣衙不入流的小吏幫扶著長大,現在在紀彬家的雜貨店做事。兩人提起紀彬,那都是一臉仰慕,還說要給紀彬東家做一輩子的工。

兩人中的哥哥林博最近在說親,對方一聽他在紀彬家做事,那都是願意得不行,可見紀彬在邑伊縣的名聲有多好。

但譚承樂好像在紀彬那聽過林博的名字,打算讓他到宅子裡做個內管事,不知道他願不願意。反正按照這會兩兄弟的情況來看,估計都是願意得不行。還會覺得很光榮呢!

也是,紀彬這麼好的東家確實很少見。

至於刺繡坊,釀酒坊的人更是不用說,哪個不是誇的。

就連附近靠著紀灤村富裕起來,養牲畜的,也是覺得紀彬太厲害了,不是紀彬帶著大家賺錢,今年的日子怎麼會這麼好過。

等提起棉花,那更是吹到天上去。

但紀彬卻值得這麼誇讚,帶著一個縣的棉花去不踩坑裡,精準避開所有雷,這種人還不值得誇嗎?

譚承樂徹底放心,等回去之後,也能給太子,他爹,還有謝閣老的兒子謝叔叔一個交代。他還見過謝叔叔沒事摸眼淚,就擔心他爹吃不好睡不好。謝叔叔還因為被其他人看得嚴格,謝家都不能過來找人。這次讓大家放心好了!

謝老他過得真的很好!真的不用放心!他說的那些話絕對不是讓我們安心才說的!

但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實他們還有另一件事要做。而且是很重要的事。

從去年提出來,一直到今年還在做事的事,種棉書。

如今在太子的提議下,準備把這本書改名,改叫《焦氏棉》,也是當初太子給焦家棉花命的名字,更是讓焦家人死心塌地為太子辦事的名字。

譚承樂稍微休息兩天,從十二月初八開始,由謝閣老牽頭,下麵帶著紀彬,譚承樂,平老板,還有焦十一,焦十五。

他們六個人開始做這本焦氏棉的收尾工作。

跟著謝閣老一起做事,紀彬才明白科舉榜眼,曾經閣老的厲害之處。

無論遇到哪方麵的情況,謝閣老都能引經據典,找出合適的處理辦法,而且書上麵的批注,也是極儘詳細,一件物品在各個地方的名稱,稱呼不同,也會標注上去。

勢必讓所有看到這本書的人,都能快速掌握種棉知識。

要讓紀彬說,這本書能被謝閣老做出來,也算幸運。

如果是他來做的話,可能不會有這麼典故,也不會考慮那麼周全。

隻是他提議讓書裡配上插圖,也算被謝閣老大誇特誇。

這些插圖由太子提議,讓南軍國各個地方種棉的人畫出來,而且畫了不同階段的棉花情況。畫了之後,這些圖都被寄到焦十一焦十五手中,由他們稍作詮釋,再到謝閣老手中。

他們兩人隻知道這位老先生是請過來做事的,卻不曉得他真正身份,隻覺得這位老先生的字太好看了!

而且說話言簡意賅,他們私下還問紀彬,請這位博學的先生來做事,肯定花了不少錢吧。

紀彬聽了隻是笑,這位可是花多少錢都請不來的。

不過一起做事的時候,謝閣老誇道∶你們二位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來做這件事,實在不容易,而且對種棉了解詳細,以後必然有所作為。

這話說得焦十一焦十五都不好意思了!

不過這一年來,他們確實都在忙這件事,寫種棉書說起來簡單,但很多東西都要一點點琢磨,稍不留神就會漏寫什麼東西。

反正確實艱難就對了。

兩人現在也住在紀彬家西院,現在條件也比之前要好很多,也更能專心做事。

好在現在到了收尾階段,再有兩天功夫,這本焦氏棉就要成了!到時候有譚承樂的人直接送到汴京。

彆看現在天寒地凍,貨物都停住運輸了,可他們自有渠道送信送書,務必在年前送到太子手中。等這本書由太子呈給聖人。

那不管是禹王,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會閉嘴。

也是明年做個好的開始。

打過年的,聖人也想聽個高興的事啊,就算他不願意為百姓做這種事,但不代表他不願意看到種棉書的出現。

畢竟他也明白,這書發到全國各地,會帶來什麼樣的轟動。在他百年之後的史書上,又會寫什麼樣的一筆。

如果是年輕的時候,聖人並不會在意這些。

可他老了,他考慮的越來越多,有時候想求神拜佛多活幾年,有時候想自己的皇陵修得是不是不夠好。

再有時候還把史官招過來,問問他都寫了什麼。

等殿裡隻剩自己,還會去看看譚清修屏風,沒事笑幾句做的醜,然後再獨自回到宮中。他真的老了。他也知道自己老了。所以他很在乎史書上說什麼。

這本焦氏棉的出現,會讓聖人欣喜的。

他們在忙種棉書的事,柴力陳乙在訓練小廝們,讓他們熟悉周圍環境,遇到事也不會慌張。

引娘跟要做的事更重要,那就是分配活計,幸好有燕芷遊在旁邊幫忙。

他們紀宅現在一共有五十一個人。

引娘算出來的時候,自己都嚇了一跳,家裡竟然住了這麼多人。

不過想想也是,前院的陳乙跟九個護衛,還有十五個小廝,再有兩個小孩,一個八歲,一個九歲,現在都跟著陳乙在住,這就二十七個人。

也是她家足夠大,住了這麼多人也不嫌擁擠。

後院則是十個粗使婢女,還有紀彬引娘,柴力燕芷遊,謝閣老,譚承樂,平老板,焦十一焦十五,再帶三個小女孩,一個在叫棉紫的粗使婢女那,另外兩個則在花園跟著其他幾個婢女住。

還沒算譚承樂過來時候帶的小廝隨從。這加起來,正好二十四個人。

當初還有人說他家蓋得太大了,這叫大嗎。

若不是家裡足夠大,住的地方都沒有,就跟自家那十間客舍一般,現在基本上不會閒著。

引娘每次操持這麼多人的吃喝都不是輕鬆的活計。.不過家裡儲備都很足,隻要每天過去看看就行。

至於活計的分配,也在這幾天裡摸索出來。

先是前院,大門是不用人的,畢竟不常開,隻有東邊前後兩個角門,再有西院旁的角門。這三個門敞開,每處安排三個小廝,也負責角門附近的打掃。

還有六個人,兩個負責馬房,其他四個沒事的時候打掃下前廳跟書房,剩下的時候聽著差遣就好,這四個也是在鹽場做過事的,身體比其他人強壯些。

這種活對他們來說都很輕鬆,畢竟在興華府吃過的苦,彆人都想象不到,特彆是鹽場的四個人,每日都覺得自己做的事太少,還搶著乾活,唯恐這是一場夢,自己其實還是在鹽場裡。

就算是夢,也希望這夢長久點。

最後那兩個小男孩,一個八歲,一個九歲,看起來都跟五六歲一樣,當初買下他們,就沒指望他們做事。

也許彆人可以沒有心理負擔地讓這個歲數小孩做事,可紀彬卻不忍心,隻讓他們跟著陳乙。可他們許是愧疚,沒事的時候就幫忙掃掃落葉,還會幫著跑腿,看著非常努力。

這是前院的情況,雖然人不算多,但他家人口簡單,其實沒那麼多事要做。

後院主要是東西兩院還有花園。

西院就是棉紫在管,不住人的院子不用怎麼打掃,住人的也就是柴力院子,跟可為院,謝老院子。

現在譚承樂帶了兩個隨從,他們也能幫著收拾。柴力院子則是東院的兩個婢女幫忙打掃。

西院附近的大廚房則有四個人,四個人負責宅子所有人的飯菜也隻能說剛剛好。不過客人來得多的話,紀彬引娘會再請人來幫忙,他們隻要負責日常飯菜就行。

東院就是主院,這裡的兩個婢女也是從鹽場出來的,皮膚很糙,身體瘦弱。在紀家養了幾天,竟然好多了。

她們兩個基本都在主院做事,每日去兩次柴力院子幫忙打掃,但柴力作風極好,其實並不需要怎麼清理。

而且還有燕芷遊會過去布置,做的事也不算多。

至於主院這邊,紀彬引娘都和氣,也不是事事都要人照顧,大多時候他們兩個就順手做了,而且不需要人伺候,也不喜歡彆人待在兩人身邊。

這兩個婢女原本還有些怕,相處幾天後就知道,這恐怕是她們能遇到最好的主子了。原來真有這種待人如此和氣的主人家。

所以她們兩個十分珍惜在主院做事的機會,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畢竟連漿洗的時候,夫人都讓她們用熱水來做,還買了很好的護手油,護臉油,讓她們可以養養被鹽水損傷的皮膚。

最後就是後花園,花園安排了三個人,專門撿葉子,打掃衛生。當初種的花草都是好打理的,如今又是寒冬臘月,需要做的事並不多。

園子還有兩個小姑娘,一個十歲,一個十二,她們兩個跟掃園子的粗使婢女關係不錯,所以就跟了過來。

這些事她們倆也主動在做,不過引娘憐惜她們,有時候還會喊她們倆來自己這邊吃點心,也不太讓她們做事。

按照紀大哥的話說,白養著也無所謂,一個小孩能吃多少飯。他們現在養得起,就當積德行善了。

也是這樣的想法,整個院子十分和諧,每個人都努力做自己的事,紀彬打算過年的時候給他們包些紅包。

要知道就算買來的人,那也是有月錢的,沒幾個摳門主家會省這個錢,就是看給多給少。這幾天因為外麵有百戲遊人,引娘提前少支取了點錢給到他們,也讓休息的人能出去看看。但他們顯然不敢出去,應該是在興華府被打怕了,誰都不敢踏出家門一步。生怕下一刻就再回到地獄中,也隻有小孩膽子大些的去瞧瞧。

紀彬跟引娘並未說太多,他們見過這些人之前的處境,現在怕是也正常,慢慢生活生活就好了。

引娘安排好這些事,也給紀彬看了眼。紀彬並不在意,他都聽引娘的。

日子一天天過得很快,他們的焦氏棉預計幾天可以完工,三稿都已經成了,今天開始抄寫,抄個三四本,然後送到太子手中,現在十二月初十,晚上讓人快馬加鞭送過去,年前肯定能到。

紀彬打算繼續去謝閣老院子裡忙,如今的這個院子被改成可為院,取了大有可為的意思,也不會知道是不是在暗指誰,反正紀彬當不知道。

還是紀彬家宅子第一個有名字的院。

至於主院的名諱紀彬還沒想,反正是主院,大家都這麼喊。

隻是剛在花廳吃了早飯,就聽下麵小廝來報,說是荊高莊的荊姐過來了,請主君夫人去側廳談事。

這麼早過來,紀彬跟引娘也沒想到。現在現在是年前,是不是有什麼事?

紀彬引良立刻去側廳。

平日談事很少用到正廳,那裡跟家裡大門一樣,都是個門麵,談事主要是在側廳,小廳,書房

側廳裡,荊姐還帶了三四個人過來,這會都坐在位置上喝茶,有些人還手足無措。他們也來紀彬家好多次啊,怎麼這次還有下人上茶的。

這廳堂上還放了個怪模樣的機器,顯然是荊姐帶過來讓紀彬看的。

荊姐見到紀彬就道∶我記得你這裡有沒剝過種子的棉花,是嗎?

紀彬點頭,又看看機器,一個不敢置信的念頭升起。

不會吧,荊姐,您做出來了?引娘也驚聲道。

紀彬想要紡織棉花機器的事很多人都知道。

當初詹明去江南那會,還專門尋了很久,但就是沒找到。所以這事不是秘密。荊姐會知道,更不是秘密。

紀彬想要的機器,不是現代意義的機器,而是早期紡織機那種,隻是紡的不是蠶絲,麻布等等。而是棉花。

荊姐也是難掩喜色∶是,這就是紡織棉花的物件,按你們的話說,這就是機器。最重要的是,這個機器可以剝棉籽,我們試著做了幾次,隻是手頭沒有棉花了,所以過來找你。荊姐越說越快,這東西不僅可以剝棉籽,還是能把棉花變得更蓬鬆。

稍加改造,還能織棉線,隻是那個我沒帶過來,這一個物件就夠大的了。

紀彬引娘聽著荊姐的話,這會都震驚了。

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紀彬這麼高興,可如今的機器,卻是他實在沒想到的。

太好了,你們竟然做出這樣的機器。紀彬讓陳乙趕緊取些沒剝過籽的棉花,就是外衣殼去了,棉花籽還在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