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1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3311 字 6個月前

第127章

紀彬說完這句話,第一個響應的就是詹明。

詹明雖然不知道紀彬的深意,但立刻道∶我家也有一萬七千斤棉花,也送給將士們!

兩人說完,在場的人更加沉默,,特彆是程知縣他們。

作為在邊關駐守過的兵士,他們最明白嚴寒的苦楚,如今,如今百姓們也是明白的。這些棉花能賣多少錢,他們心裡有數,所以隻講先賒賬,回頭他們可以還。可現在要送給他們?在場的人誰會不感動。

幾個鐵骨錚錚的兵士們,眼含熱淚,恨不得現在就投入戰場。

而第二天的紀彬生辰宴上,原本因為邊關打仗的事,變得沒那麼熱鬨。

可在紀彬說完捐棉花的事之後,不少人都有些疑惑。

紀彬看著來赴宴的眾人,認真道∶如今邊關寒苦,將士們又在為南軍國百姓作戰,若不是他們,我們怎麼會有如此安穩的日子。

雖說他們遠在邊關,跟我們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關係,可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邊關糧草充足,隻是缺這棉花。

棉花畢竟是新鮮產物,價格極高,想必這事大家也能明白。

但對彆人來說極高的東西,對我等來說卻不算什麼,一家捐出一兩,一斤就行,一兩棉花就能救一個十七八歲兵士的命!

我們能安穩在這裡赴宴喝酒,靠的不就是他們嗎!

紀彬這話當然是八分真心,他又道∶相信汴京聖人跟太子,也會欣慰我等的做法。

這句話讓駱家人,李家人,以及來赴宴的如意樓柳掌櫃一愣。再有就是早就明白紀彬此番動員原因的詹明。

昨天送走千恩萬謝的程知縣等人,詹明已經做好聽紀彬解釋其中原因。

等其他人走了,紀林這才對娘詹明說了聖人要召見他的事。

這話一出,讓兩人齊齊愣住。

召見紀彬?這是做什麼?

紀彬當時苦笑∶我就是不知道做什麼,心裡才不安。我就怕讓我做官。

這話說得真心實意。

像萬秀才,王知縣等人那是搶著要做官。

可紀彬不成,紀彬若是做官,不說家業心血會成為彆人眼中釘。還有他靠走商起家,又跟家中父親繼母不和。可以說處處都是雷。

如今山高皇帝遠,他在這自然沒什麼。

真到了汴京,那就沒這樣自在了。

若命運掌握不到自己手中,他是不會做官的,即使坐上首輔的位置,也會仰人鼻息。

所以紀彬不願過去。

可不做官,似乎又會觸怒天顏。

甚至不僅是聖人,還有太子,他不能依靠著彆人的良心活,隨時擔心對方可能轉變心思。如此一來,他就需要保命的東西。

紀彬挑選的,便是名聲。

這名聲說起來平平無奇,可名聲到了一定程度,有名聲的人則成了名士。

天下名士若有損傷,那會有萬乾人討伐。即使是聖人,也要顧及這一點。紀彬不想做名士,但不得不做名士。

他在興華府做的事,肯定會一件不少地傳到聖人耳朵裡。再傳到汴京朝堂中。

有時候要麼沒名氣,要麼名氣大得讓彆人動不了你。

拋開這些來說,紀彬接觸過太多在邊關打仗的兵士,不說柴力魯石等人,也不提程知縣等人。

隻講一件事。

夏陽壩夏大娘的兒子。

那個紀彬從未見過,但見過書信的保義校尉,如今應該已經升職,具體職位紀彬不清楚。但他在邊關已經六年了。

從紀彬頭一次見到夏大娘,她自己在家中,隻有見到小貨郎才能幫她念信。那時候是永義十四年十月份,當時夏校尉已經在邊關兩年。

如今永義十八年九月底,又是四年時間過去。

依舊是夏大娘自己在家,雖說有幾任知府照顧,但這怎麼比得上親生兒子。

她的兒子在戰場上廝殺,才有了他們現在的安穩。

紀彬跟這位夏校尉從未見過,可從他身上,卻看到萬千兵士們的縮影。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的日子。有了他們,才能在家辦什麼宴會。

再有上個月在興華府過中秋。

宗輪將軍雖不說,但聽周圍人言語,就能明白這位大將平日裡都在做什麼。他遠在興華府,也還在思慮邊域。

那關外的正赤部落狼子野心,剛知曉興華府有亂,知曉宗輪將軍離京,立刻進攻邊域。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隨時準備喊打喊殺。

有這樣的惡鄰在身邊。誰又能睡得安穩。

邊關的百姓們過得貧苦,主要就是因為這些惡鄰。小股敵兵不斷騷擾,豺狼野心昭然可見。

搶的不止是南軍國百姓們的糧,更是他們的命。

如今邊關商路不通,也是因為這些隨時準備撕咬南軍國的番邦人。他們視南軍國是隨時可以啃噬的肥肉。實在可恨。

所以紀彬在聽到程知縣要借棉花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送。

說句自大些的話,他不缺這些棉花。甚至不缺錢。

甚至沒錢了,都能再次白手起家。

可邊關的將士們缺,他們就缺這一兩二兩,一斤兩斤的棉花。

若他損失的是錢財,而將士們保住性命,那就是值得的。

當初他頂著險阻救了謝閣老,他不後悔。如今說出棉花送將士們的話,他依舊不後悔。

紀彬看著眾人,隻聽先響應的,竟然是如意樓柳掌櫃。

柳掌櫃道∶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如意樓捐出布匹,用來給將士們做棉衣。

荊高莊自然也會捐贈。荊夫子在荊姐耳朵邊說了幾句,這邊也是直接開口。

有了他們帶頭之後,在紀彬生辰宴上的商戶眾人陸陸續續開口。這場麵讓程知縣都給嚇到了。他站起來朝眾人作揖。

明明他才是官員,但此刻卻朝百姓們行禮。

諸位的恩德,將士們會記住,朝廷會記住,聖人跟太子,也會記住的!

一時間,不少人都被這種場麵感動。

接下來幾天,更多人被這次生辰宴上的事感動,特彆是紀彬的一番說辭,而且他跟詹明都捐了一萬多斤的棉花,跟他們倆相比,他們捐的一點點自然不算什麼。

大家捐來的棉花堆放在紀宅倉庫裡,布料也在這裡麵放著。

程知縣看著這些陸陸續續送來的物資,立刻給汴京那邊寫信,他一定要把紀彬做的這件事稟告給聖人,告給太子。

讓所有人都知道紀彬做了什麼!

不僅如此,在引娘的帶領下,刺繡坊的繡娘們暫時放下手裡刺繡,而是開始縫製棉衣。她們想在程知縣等人去邊域之前,至少做五百件棉衣,全都讓程知縣帶過去!剩下的再有詹明運送,儘量用最快的速度運過去。

如果放在以前,邑伊縣百姓們都缺衣少食的時候做這種事,肯定沒人響應,可現在不同,現在的邑伊縣棉花產量已經占整個宿勤郡一半的產量,不說家家戶戶都有錢吧,那也是比春安城許多人都要強的。

所以這個號召在邑伊縣,特彆是在紀灤村,非常管用。

不少人都來義務幫忙,男子運棉花,女子縫衣裳。全都是送給邊關將士們的!

有人保家衛國,有人縫製冬衣!也算各司其職!

剛開始大家還為邊關大敗擔心,現在不擔心了,他們要去幫助邊關戰士!

這種奉獻讓所有人心裡都暖暖的,什麼時候,他們也能幫助其他人了。也能幫助將士們了?

在整個邑伊縣行動下,不由得帶動了春安城很多人,不少人雖然不能親自到邑伊縣,但拜托車夫老溫他們,把自己捐的棉花帶過去。

不管捐多少棉花,那都是心意。

這棉花對宿勤郡以外的人來說貴重,但對自家種棉的人來說,不過一小團的事。一時間,老溫也是無比感動,他家雖然沒種棉花,但卻能捐些舊衣料。這東西也是好的,舊日衣服拆拆洗洗,就能縫製冬衣!隻要能保暖,程知縣他們怎麼會嫌棄呢!

程知縣原定十月三號出發,可因為冬衣的事等到五號才準備走。

程知縣,江誌,烏革,又帶了十幾個兄弟,他們準備直接去邊域。

原本應當是輕裝簡行的,可現在每個人帶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無一例外,全是棉衣!

還比預計的五百件要多了兩百件。

沒有人嫌棄棉衣厚重,也沒人嫌棄這會耽誤他們的行程。他們所有人心裡隻有感激。

他們所有人都覺得,為這樣的百姓戰死在沙場上也是值得的!

可這話一說,立刻被周圍人拍了幾下,不能說這種話!每個人都要平平安安地回來!

由紀彬這裡發起,商會開始發酵,整個邑伊縣都被動員起來。周圍所有城鎮都震驚地看向邑伊縣。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近幾年怎麼如此出風頭。

在明白他們為什麼願意為邊關將士捐東西的時候,宿勤郡低調了一年多的周家忽然放出消息,他們家也要學紀彬,學邑伊縣,為邊關將士們捐物資。

他們家也是種棉花的,一口氣拿了一萬斤棉花出來,不僅如此,還有一百匹布料,全都用來做棉衣!

他們周家已經開始趕工了!

一起趕工的,還有興華府船運駱家,船廠李家。

更有於千萬萬的百姓也被感動,捐!有棉花的捐棉花,沒棉花的捐舊衣!

此起彼伏的浪潮中,紀彬這裡儼然成了捐贈中心。

先是邑伊縣帶動起來,接著是春安城,然後是整個宿勤郡。連無仙城那邊也在響應。

紀彬知道,這一切的原因不光因為他。

還因為南軍國百姓的愛國心,也因為大家享受和平的來之不易,更明白這些好日子是怎麼來的。而且之前邊關大敗的消息,可是傳遍整個南軍國。群情激奮,這可不是說說的。-邊是征兵,一邊是大敗。

再有紀彬這個有名望的人出頭捐棉衣,大家的情緒不就被調動起來了。

沒人想要戰爭,但南軍國的人也不怕戰爭,既然敵人來侵犯,他們一定要把敵人打回去。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家人孩子,才能保護這塊生養他們的土地。

十月初五,看著程知縣等人帶著棉衣離開,紀彬目光幾乎成實質。

如此,還是不夠的。

他們整個邑伊縣,除了他跟詹明的三萬四千斤之外,剩下的加起來約莫六千斤。四萬斤的棉花,可以做三斤重棉衣差不多一萬三千件。這個數量太多,而邊域那邊需要的又緊急。

紀彬當機立斷,讓引娘把之前藏好的錢拿出來,人手不夠,那就雇人,布料不夠,那就買布料。既然做了這件事,那就要做得最好,做得漂亮。

他手頭的百萬兩銀子雖然多,但若能用百萬兩銀子買來一個好名聲。相信不止有他一個人願意花這個錢。

看看宿勤郡的周家,周小公子還給他寫信,同樣是這個想法,還在跟他商議,他那邊三千多件棉衣怎麼送,他們如果一起送的話,路上損耗還少點。

紀彬也知道,如今周家勢弱,他這邊還有熟悉邊域商路的詹明。不出意外的話,這些棉衣會起送過去。

如今是來不及趕製棉被,但棉衣做得厚厚的,也能保暖用。

不止是宿勤郡周家幫忙,在知道紀彬要買布料的時候,如意樓柳掌櫃還送來消息,他們東家說了,他家的布料全都按成本價的一半給到紀彬。

算著兩家一起捐贈。這下,布料也是不愁了的。

唯一需要的,那就是立刻開始縫製。

現在是十月份,想要在十一月份,十二月份把棉衣送到邊關將士們的手中。那就要立刻行動。

紀彬的撒錢時間開始,他出材料,縫製一件棉服還需要五十文的工錢。這錢已經是大家便宜給的了。

不止是邑伊縣的百姓在做,也不知道刺繡坊的繡娘們在做。

如果這個時候有外鄉人來到春安城,興華府,宿勤郡,邑伊縣,就會發現家家戶戶都在縫製棉服。

有能力的人戶自己縫製,然後捐到紀彬手中,沒能力的捐舊布舊棉花也行,再沒錢的,你可以去接活,幫忙縫製棉衣啊。

此時的男人也在縫製,都是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

興華府,春安城,乃至邑伊縣的景象,實在震撼了太多人。

隨著紀彬發往魯地,發往江南,發往汴京的信陸陸續續被人收到。

在紀彬的倡議下,魯地焦家,江南徐顧景三家,汴京謝家譚家平家,都開始民間自發縫製冬衣。江南那邊是沒棉花,但他們有布料啊。

大批布料陸陸續續送往邊域,每一塊布料都會找到屬於它的棉花,估計會跟焦家的棉花彙合。汴京這邊產棉大戶也很多。特彆是這裡可是京都,更需要賣好。之前因為棉花開罪聖人的,此時搶破頭要奉獻。

各地的捐棉熱突然興起。

這是一種悄無聲息的力量,這是一個國家的力量,也是百姓們的力量。

雖然處於旋渦中心的紀彬明白,這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先是平安了那麼多年,忽然傳來大敗的消息,對戰火的恐懼印刻在所有人的心中。這事傳出來,百姓誰都不安穩。

特彆是邊域的事還不受他們控製,自然驚慌失措。

可如今找個事情做,他們雖然不能打仗,但他們可以捐錢捐物。有了事做,人心就能穩。

再說,他們是正義之師,是彆人辱他們邊境,這豈能容忍?!

紀彬號召起來的捐錢捐物,不過是給即將燃起的灶台添把火。

再加上各方勢力都想討好賣乖,響應得自然更加熱烈。

但紀彬自己想得明白,卻不妨礙彆人對他的誇讚。

原本的生辰宴被他變成募捐宴,在場那麼多人都是為了慶祝他二十歲生辰,但他卻把這生辰宴搖身一變,成了為國為民的大義之事。

瞬間讓所有人都知道紀彬的想法。

相比於自己來說,還是南軍國更重要,還是邊關將士們更重要。

隨著紀彬的書信到魯地,江南,汴京。已經是十月十日左右,各方的反應都不一樣。

先是魯地焦家收到信,焦家主基本沒有猶豫,立刻讓人撥棉花出來,能做成棉衣的做成棉衣,不能做成棉衣的直接送棉花到邊域。等這些事做好,焦家人才看向他。

有些跟紀彬不熟悉的焦家人反而問,為什麼紀彬說的,就一定要做?這還用

焦十一直接挑眉,讓他們看看手裡的種棉書,看看手裡的焦氏棉。這是誰提議寫的,你們忘了嗎。

你們忘了因為這本書,焦家人地位的天差地彆嗎?

說句不好聽過的,他們焦家人在魯地的聲望,隻怕比當地官府都要強。

當初紀彬提議寫這本書,讓他們過上了如今的日子,再也不用手握技術卻被人欺淩。現在紀彬提議給邊域捐棉花捐棉衣,無論是焦家主,還是焦十一焦十五等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做!必須做!

就算不想其他的事,單純捐助邊關將士,這都是可以的。

如今大敗消息傳來,哪裡不是人心惶惶,甚至有人開始屯糧了,糧價也在波動。

這種時候當然是能儘一份力就是一份力,還想其他的做什麼。

都不用焦家主跟未來接班人焦十五開口說話,往日莽撞脾氣不好的焦十一先把利害關係說得明明白白,在場有質疑的人通通閉嘴。

焦家人幾乎沒有遲疑,動作極快。

他們這邊棉花成熟的晚一些,如今才下來頭一茬,按理說頭一茬是最好賣的,可現在都被包起來,被家主夫人安排著送邊域或者做棉衣。

他們動作是極快的。

魯地這邊焦家人的聲望自然不用說。

有他們號召帶頭,整個魯地都響應起來,這裡也是種棉許多的地方,很快的時間,不管民間還是官府都掀起這樣的風潮。

之前因為大敗而低落的民意,忽然高漲起來。

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侵犯,他們也可以為這件事出一份力。

所有棉農棉商行動起來,一起洗刷之前高價棉的惡名。他們要為邊域將士儘一份力!

第二個接到信的是江南徐顧景三家。

他們的信是百裡船送過去的,所以速度更快點。

徐顧景三家一直很重視紀彬的想法。

他們三家的消息更為靈通,雖然不知道太子為什麼對紀彬另眼相看,但他們卻是知道分寸的。誰能想到,當初他們隻是想買低價棉花,沒想到卻結識了這樣的人物。

不過他們三家並未直接下決定,而是三家的家主在一起商議了一下。這件事並不算小,三家的家主出麵也是正常的。

而且他們三個分彆是揚州蘇州杭州的人,見麵卻約在了鬆江府,算是沒到任何人的地盤。如果說之前還覺得是小打小鬨,可這牽扯到太子,讓他們不得不謹慎。

原本他們三家還在猶豫,可照例去拜會鬆江府布政使的時候,偶然提到紀彬。

誰知道那王布政使卻道,他已經在鬆江府發起募捐,效仿宿勤郡邑伊縣紀灤村的紀彬,國之重事,匹夫有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