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薛家父親22(1 / 2)

內務府授予了薛家收買海外珍品貨物的職權, 薛淞反過來一推,那等於薛家也同時具備了向海外售賣貨物的權力。反正朝廷也沒有區分得很明確, 這個恩惠是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起來。

這海外貿易利潤豐厚, 南宋時就靠著海貿支撐起了半壁江山,還能過得不錯。隻是,若是出海遠航, 那其中風險太大,薛家如今是不必‘富貴險中求’的了。薛老爺可萬萬不準許薛淞好奇心一起, 就上船出海的。就是薛霖,也表示反對,薛淞那是要走仕途的人, 不能因小失大, 他好好地做官, 就是對薛家最有利的選擇。

薛淞見父兄的反對和緊張, 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倒是向往詩和遠方, 想很文藝一把的,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此時的航海是多麼危險和艱苦,他可不敢拿生命去體驗。自己就是那好龍的葉公啊,薛淞自嘲地想著。

薛淞關心海外貿易的原因, 其實是算算年代, 正是西方開始大航海運動的時期。西班牙作為先驅者,吃到了頭道湯,掠奪了數不儘財富的同時, 也帶回了新大陸的很多高產作物,如玉米、紅薯、土豆等,還有番茄、花生這樣可以改換口味的農產品。

歐洲太遠,且東西方差異巨大, 那去不了,不等到目的地,半路上或許就會被海盜搶一把。薛淞瞄準的是西班牙最早侵略東南亞時建立起的殖民地—菲律賓,那時的稱呼為呂宋。

他看過史書上介紹了紅薯是如何傳入中國的經過。他不知道這紅樓世界是不是和真實的曆史是一樣的軌跡,但他想去試一試,說不定就能成了呢。

即使不行,薛家也沒有損失。薛家在江南一帶經營了那麼多年,各種貨物的資源途徑是很多的,如果能打通海外貿易,那也是為家族另開辟了一條財路。

在薛淞的軟磨硬纏下,薛老爺同意先派了幾位精乾的管事前往東南沿海打聽貿易行情和諸般事宜。當時,華夏銷往海外的大頭就是茶葉、絲綢和瓷器,這些,對薛家不是大問題。

薛淞覺得,茶葉和絲綢的成本本就不低,那是真材實料的物品,要種茶樹,製作茶葉;養蠶抽絲,織成絲綢,這些物品在華夏境內都是能消耗掉的。

最劃算的就是瓷器,需要多少都能製作得出來,利潤還很豐厚。薛淞就想著如果他來做這買賣,就要以瓷器為大頭,,搭配著茶葉、絲綢售賣。而且,海運艱難,要賣就賣價格昂貴的精品,這樣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想想後世的國外奢侈品,在中國都賣出了天價,其實它們真實的成本有多少呢?

華夏瓷器製造水平很高,製造出來的瓷器美倫美倫。薛淞琢磨著,薛家要開展海外貿易,可以在瓷器細節上多下功夫。比如,專門製造契合海外之人喜好的風格和口味的瓷器,買主是歐洲的,就按照西方的風格燒製;買主是阿拉伯波斯這一帶的,也設計成他們喜歡的圖案。先與海外商人建立起比較親近的貿易關係,再慢慢探聽自己感興趣的情況。

在等待的日子裡,薛老爺給薛淞相看的事情有了些眉目。

仔細挑選,左右衡量,薛老爺最後挑中了一位。那姑娘姓方,原籍在金陵,一家人原是隨著任職五品同知的父親在外地生活。兩年多前,方氏的祖父病逝,方老爺按照禮製隻得辭官回老家守孝,回到了金陵城。

方家也是讀書人家,家中父母和睦,方姑娘上麵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都已經婚配。方老爺沒有納妾,隻有很早就伺候在身邊的兩位通房,家中關係簡單。

方家頗為開明,對待兒女相差不多,方氏也讀書識字,據說其人美貌能乾,性情也開朗,在家就幫著母親管家理事,是個很出眾的姑娘。但因著父母對她的婚事很上心,不肯輕易許婚,之後又遇上祖父的喪事,因此耽誤了嫁期,如今年歲已經過了十八歲,一般這個年紀的姑娘早已出嫁。

薛老爺看中了方家姑娘,但也有兩點覺得美中不足。第一,是方老爺守喪辭官了,他已經不再年輕,再起複也要費一番力氣,未必就能得到如意結果。那麼,方家對薛淞的前途就沒什麼幫助;

其次,薛老爺覺得方姑娘的年紀是大了些,說難聽些,那就是老姑娘了。須知兩家有意後,還要走六禮,籌辦婚事,又得耽擱個一年兩年的,這豈不是委屈了兒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