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薛家父親56(1 / 2)

朱薯的藤蔓可以拿來直接扡插種, 再澆水施肥,天氣合適了那朱薯就會發芽長出苗來,這需要好好培育。忠孝親王聽到這個消息, 喜出望外, 根據到呂宋的人講述所打聽到的朱薯栽種法子, 他立刻命人照樣做起來,卻找經驗豐富的老農精心料理著, 務必要能讓這來之不易的藤蔓順利育出苗來。

等育出苗來後,這朱薯還要被秘密地送到大周各地的田莊, 在各種氣候下、不同土質上的田地裡耕種,看看這朱薯能否在大周的環境裡適應,生長後的產量能有多高。等到一兩年試驗下來, 有了周詳確定的結果,這朱薯才會橫空出世,由忠孝親王出麵獻給永明帝和朝廷。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裡,那簡直是石破天驚的大喜事, 忠孝親王兄弟的功勞和地位一舉就可奠定,任何人對此都無話可說!天大地大, 百姓的吃飯問題最大啊!

雖然這不是一蹴即就的, 但忠孝親王卻對此信心滿滿。那朱薯據說是很好栽種的, 不擇水土, 貧瘠之地也能養活。況且華夏國土廣袤, 總有很多地方能適應的。薛淞還向忠孝親王提出個建議,除了田地之外, 還可以試著在農家的院子裡、田埂邊、荒地上等小塊土地上栽種,把能用的帶土的地方都利用起來。

薛淞以前看過這方麵的介紹,福建古來就是人多地少, 那裡的農民自紅薯被引入華夏後,都會在自家的房前屋後栽種上些。不要小看那些小塊的土地,也能收獲不少。平常年景,農人們拿著紅薯混合著正經糧食食用,能混個飽腹;逢上災荒之年,那紅薯就成了救命的東西。雖然紅薯吃多了燒心,但好歹能活命啊,總比觀音土和樹皮草根強太多了!

忠孝親王欣然采納了薛淞的建議,他覺得這才是踏實靠譜的做法呢!

“青柏啊,此次你居功至偉,本王是不會忘記的!”忠孝親王一向莊肅的臉上露出了舒展滿意的笑容,語氣溫和地叫著薛淞的字,這充分表明了他對薛淞的親近,已經將之視之為自己人看待。

“身為華夏之民,為朝廷和百姓著想,那是責無旁貸的本分!”薛淞不卑不亢地道:“小臣不過是傳遞了個消息而已,沒有王爺您和忠順王爺的決斷和籌劃,此事斷無成功的可能。因此,小臣可不敢居功!”

—忠孝親王的誇獎是真誠的,但如果薛淞當真自吹自擂地張揚起來,那忠孝親王未必就會高興,甚至心中會生出反感,覺得薛淞是據功自傲。在封建社會裡,那些立了大功,根基深厚的高官能臣因為不知收斂進退,而被上位者清算處置的,不知凡幾!

薛淞怎麼能不引以為戒,何況,薛淞和薛家對比著那些人,論勢力根基可差得遠了,哪裡還有張揚的資本?

唉,活在這樣的世界裡,心真累啊!儘管到目前為止,薛淞過的是富貴安逸的生活,讓人羨慕,除了要為薛霖一家操心外,可謂順風順水。但是,如果可以選擇,他還是寧願回到他的時代裡,哪怕沒有現在的榮華富貴,身邊沒有大批奴仆伺候,地位不再是尊貴的‘人上人’!在在那裡,至少他能活得自由而尊嚴,有充分的安全感。

有時薛淞也會迷失得意,但隻要一想到書中那‘一片白茫茫大地好乾淨’的結局,想起那曲蒼涼的《好了歌》,他就立刻警醒起來了,同時一股迷茫悵惘彌漫在心頭。他隻能努力地在這裡好好生活下去了!

忠孝親王對薛淞的謙遜低調很是中意,這樣能乾又忠誠的態度,才是最契合他心思的。

忠孝親王又褒獎了薛淞兩句,為了加重自己這份功勞的分量,日後他向永明帝稟報此事時,隻能說出那是忠順王打聽到的消息,而自己主持策劃了引進朱薯的行動並把它在各地栽種。但是,他也有功必酬,日後必會給予薛淞回報的。

麵對著忠孝親王隱晦表現出的歉意,薛淞含笑接受了,表現得坦然大方。這就是古代社會,上位者擁有無限的權力,哪怕如忠孝親王那樣比較‘賢明’的,哪怕薛淞已經躋身官宦之列,都不能成為例外。他心中對這個時代,認識得越發清醒。

就在這朱薯正在試驗栽種,薛淞與忠孝親王兄弟更親近了一步的時候,薛淞收到了金陵城的來信。

是個壞消息,薛老爺忽然摔了一跤,中風昏迷了。薛家上下都很驚慌。請來的名醫診斷後道,薛老爺上了歲數,這一跤撞到了腦子,病情嚴重,隻怕是時日無多了。

薛霖驚慌之下,連忙通過官驛給薛淞寄來書信,告之了這個消息,催促著薛淞儘快返回金陵城,與老父親見這最後一麵了。

薛淞接到信後,也是心情沉重。儘管前世的記憶曆曆在目,但自他來到這個世界上,薛老爺是給予了他毫無摻假的慈愛,儘到了做父親的責任,在他初來乍到的那段惶然迷茫時光裡,極大地撫慰了他的心靈。對薛老爺,他是真正有感情的。此刻忽然知道薛老爺命不久矣,怎麼會不傷心難過?

況且,薛老爺就是薛家的定海神針。他心中清明,沉穩老辣,能撐得住薛家。有他坐鎮,薛霖和王秀雲不會折騰出什麼幺蛾子來,王家和賈家從薛家也討不了便宜。從薛老爺以往給他的來信來看,薛蟠也被管束得與原書中不同了。長大後未必能光宗耀祖,但薛淞想他應該不會成為那個野蠻凶狠,草菅人命的紈絝子弟了吧?但薛老爺去了後,薛家會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原來的劇情會不會重現,薛淞也不敢確定。

薛淞連忙向戶部裡告了假,讓方氏趕緊打理好行李,安排管家去去訂最近出發的官船。薛虯也被從書院裡接了回來,薛淞親自寫了一份書信給山長,說明了情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