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薛家父親92 林如海捐棺揚州城(1 / 2)

忙碌了大半年, 賈家的省親彆墅終於完工了。於是,他們一邊在做最後的裝飾布置、清理收拾工作, 一邊向宮裡奏請定下允許賢德妃省親的日期來。

在這段時間門裡, 也發生了幾樁事情。

薛家回轉金陵城後,便緊鑼密鼓地為薛瑾萱的婚事做起準備來。

薛家豪富,此次上京, 內務府給增加了采辦的份額,薛蟠因著薛淞的指點, 決定眼界要打開,眼光要長遠, 要學會關聯地看待問題。

向皇家提供的物品要價廉物美, 不貪圖一時的厚利, 才能長久地把皇商做下去。從宮中讓出的利潤,從其他地方可以得到補償的。

得知薛家得到朝廷的青眼,地方上的官員便對其看重三分, 衙門裡的不少采辦也給到了薛家,眾口相傳, 這營生便越來越多,日積月累, 利潤不菲;

百姓們則想薛家的貨物那是皇家都認可賞識, 那必是好的, 禦用的名頭打出來, 薛家的商鋪裡的生意越發興旺,同行們見這情形,也不敢暗中算計薛家。

一段時日下來,賬房一算帳,, 薛家雖然給內務府讓了些利,但從其他地方又大大地補了回來,再加上薛淞從那筆買賣中分給薛蟠的銀子,薛家賬麵上便很豐足。

春風得意,財源滾滾,薛蟠給薛瑾萱準備起嫁妝來便十分的慷慨大方,考慮到顧進士要在京城裡觀政三年,薛蟠便把薛家在京城裡一處最好的四進大宅子也放進了薛瑾萱的嫁妝裡,並讓薛家在京城的下人們找匠人們修繕一新,準備給妹妹和顧進士成婚後居住。

後來,薛瑾萱去京城成婚。大婚之日,王夫人也前去觀禮,外甥女嫁妝之豐盛,讓王夫人心中頗不自在,暗罵薛家有這樣的財力,卻不肯為娘娘多出些力,實在可惡!不過,那時她也無計可施。薛蟠不理會她,薛家又遠在千裡之外,至於薛瑾萱,她能去向嫁了人的外甥女打秋風麼,隻得紅著眼,巴巴地乾看著!

從揚州傳來的消息卻不太好,林如海身體欠安,病情漸漸沉重起來。但他與方先生的婚事也是在進行中的,三媒六聘,一樣不缺!到了辦喜事時,因身體原因,比較低調,沒有很大排場。方先生提前住進了離巡鹽衙門不遠處的一處宅子中,成婚當日,林如海請了幾個交好的族人前去迎親,自己隻在府中等候。

不過,儘管林如海沒有親迎,可沒人因此敢小瞧了宋先生半分,大家都體諒是林如海身體不好,不得以。

但林如海在身體不好的情況下,還堅持著迎娶宋先生,下的聘禮十分重,可見對她很是上心的。宋家沒有扣留宋先生的聘禮,還添了一些。成婚那日,方先生十裡紅妝,嫁妝的豐厚讓人豔羨,尤其打頭的是太上皇後賞賜的名貴首飾、衣料等,集中並成了一台嫁妝,擺在最前頭,那可是極大的體麵榮耀啊!在揚州地界上的夫人貴女之中,那是頭一份的!

婚後第一日,林如海就請林家族長把方先生的名字正式地寫進了族譜,列在賈敏之後。方先生自此之後,身份便是林如海的嫡妻,林黛玉的嫡母了,管理林家家業,照顧林如海,教養林黛玉,既是她的義務,也是她的權力。方先生先前在林家也待了不短的日子,林老姑母和林黛玉對她熟悉親近,此時身份雖發生了變化,但她們相處得依舊挺和睦的。

在知道宋先生的婚訊時,方氏就打點了一份豐厚的禮物送去了揚州為其添妝,薛舒辰也親自挑選上好的的衣料,為宋先生做了一件華美的衣裳表對老師的心意。

薛家聽到消息後,薛瑾萱立刻也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催著薛蟠親自送去。方先生是她的老師,教授她時也是很儘心的,對待她和薛舒辰並無區彆,並沒有嫌棄她不是官家小姐,這些她都記在心中,很是感念。

再者,宋先生嫁給了林如海,那她就成了巡鹽禦史夫人,在江南一帶的地位就十分尊貴了。薛家與她搞好關係,十分重要。

薛淞對林如海一直在關注著,但也不是時刻留意他的消息,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生活和關心的家人。薛虯如今在工部觀政,表現很不錯,上司對他滿意,薛淞也準備日後讓他在工部任職。

薛淞不願把薛虯培養成這個時代正統的讀書人,在他小的時候,也給他教授了能被這個世界接受的實用科學知識。薛虯對這些還挺感興趣,也有些天分,以後給他足夠的時間門去研究,薛淞再‘無意 ’中提點一下,總會產出一些成果。這是薛淞為兒子謀劃的前途。

如果薛虯能成為大周的格物大家,對朝廷和百姓很有用,那他在泰安帝眼中就是有價值的人才,無需為日後的前程發愁了。泰安帝作為君主,還是比較稱職努力的,目標就是國富民強。

沒有價值的人或事,都沒有可能長久存在。想想原書中,哪怕泰安帝沒有用雷霆手段,四大家族也注定會沒落的,整個家族上下都是寄生蟲一般的,有哪個是於國於民有功的?他們都當得起賈寶玉口中的‘祿蠹’!

而且作為技術人才,也不易與人發生太多的利益衝突,歲月靜好,現實安穩,就是圓滿的一生了。薛淞從未指望薛虯能呼風喚雨,權勢滔天的,薛虯的性格可做不來龍傲天!就是他自己,哪怕有高出這個時代幾百年的見識眼界,也隻怕玩不過那些翻雲覆雨,心狠手辣的政客們的!每日裡血雨腥風,爾虞我詐地活著,也太累了!,何必呢!

日子過得順暢,時間門便走得飛快,眼睛一睜一閉之間門,大半年就過去了。賢德妃出宮省親的日子已經定下了,就是在正月十五,賈家上下緊張地為之準備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