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 55 章 醫聖張仲景(2 / 2)

並采用砭法(類似放出膿血)、針灸、湯液等許多手段治療疾病,其中扁鵲所做的《難經》更是闡述了臟腑疾病、經絡、針灸等內容,還提出了關命門、三焦填的新觀點,對脈診和奇經具有創見性,補充了《內徑》的不足之處。

時間在往下走,來到兩漢時期,不同於春秋戰國大家時不時就打生打死。

皇朝大一統的好處出來了,雖然有時候要和外族打仗。

皇位上會出現腦子裡有水,需要華佗來治療一下的皇帝。

但大體上還算是平穩,尤其是漢朝在武帝經過他的治理和打天下,國土麵積和生產力都有了一個提升,加上後來宣帝中興,光武帝、顯宗孝明帝這類“文帝”的治理。

人們得以過上相對平穩的生活,對醫療也就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探究欲望,也有時間去深究醫術。

其中兩漢對未來中醫影響最深遠的時代,莫過於東漢末年,這時由於瘟疫頻發,導致人們時常死於疫疾,對醫療的需求迫切增加。

由此誕生了在東漢末年,救治了無數黎民百姓,流芳千古為中醫做出巨大貢獻的建安三神醫,分彆為張仲景、華佗、董奉。

三人中,若論對中醫的貢獻,當屬張仲景為第一。

他在世時,廣泛收集醫方,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所見,通通整理記錄,寫下傳世著作《傷寒雜病論》。

這本著作又被譽為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著作,該書醫六經傷寒、臟腑疾病,確立了包括理、法、方、藥等中醫辨證治療體係,使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聯合。

其中記載的許多諸如桂枝湯、小柴胡湯等名方,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作用,為醫學保健發生著作用。

除此外《傷寒雜病論》還記載了丸、散、膏、丹等內用藥和洗、浴、吹等外用藥,以及汗、吐、下……八法的護理方法。

同時該書確立的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是辨證施治原則,在後世被譽為中醫臨床醫學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其書也被譽為“證治準繩”“方書之祖”。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對我國中醫界,做出巨大貢獻了不起的人物,卻沒有被記載在《三國誌》和《後漢書》之中,這屬實讓人匪夷所思的同時,也讓部分中醫黑,在瞎跳的說張仲景是被杜撰出來的人物,《傷寒雜病論》是後世偽造的,是不科學沒有依據,中醫騙錢的虛假工具。

在這裡由於反駁這些黑子的話,會讓人覺得自己也變得弱智,正常人都不會相信他們的話,不正常的也拉不回來,就不做過多的《傷寒雜病論》是否是偽造的辨證話題。

來談一談,為什麼在同時期,編撰漢史的史書中,沒有記載關於張仲景的相關傳記和隻言片語。】

天幕的沒有隻言片語的話音剛落下,長沙郡張仲景治下的百姓們就炸了鍋。

他們不明白如神仙一般,擁有高超醫術,會專門挑出時間來為他們診治疾病,待人親切的太守,在後世居然連個傳記都沒有,還被後世人懷疑是杜撰出來的人物。

所謂杜撰那不就是假的人,不存在的人嗎?

“張太守怎麼可能是不存在的人,上個月他才給俺娘治好了病。”

“誰說不是,張太守的醫術那是頂呱呱,不是都被列到什麼書裡了嗎?被認為是原則嗎?俺文化少,這應該是厲害的意思吧!張太守那樣神仙的人物怎麼能連傳記都沒有,這不是欺負人嗎?”

“就是就是,這史書誰編的,居然不把太守編寫進去,不行俺們可不能讓太守被認為是假人,咋要把太守的事跡寫進族譜上,這樣後世子孫就記得太守了。”

……

張仲景作為一國的郡守,治理郡縣並不是最在行,在當時的朝代名聲也並不顯赫,但在他治理的郡下,因為常年開堂坐診,他絕對是受當地百姓愛戴的太守。

因此天幕的話一出,郡下百姓就如水滴掉進油裡炸了鍋,每見張仲景都一麵,都要安慰他的說一句:太守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心地善良,我們都把太守的事情記到村中的族譜/家譜中去了,讓子孫代代相傳,日後子孫查起來,沒人敢說太守是假的。

更有甚者為了防止子孫弄丟記載,一式兩份,一份留給子孫,一份帶到了土裡,要是以後丟失了,還能讓子孫來找。

也有人提議給張仲景建一座醫廟,獲得了除張仲景外眾人的一致認可,搞得張仲景本人哭笑不得,他本人是不在乎這些閒名的,會不會被記載在他看來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對於他而言,隻要他所著作的《傷寒雜病論》能傳下去,對百姓對後世醫者能有所幫助,他就心滿意足感到十分興奮了,不必在為此讓百姓勞民傷財。

因此張仲景強烈的駁回了百姓們的建議,以自己擔不起如此厚愛和折壽為由,“辜負”了百姓們的一片真心。

但這也讓他的聲望在本地更加的出名,大家都知道了長沙縣居住者一個神醫,患疑難雜症者紛紛從外地趕來尋求張仲景的治療。

張仲景自然是來者不拒,遇上窮苦人家,還會減免醫藥或不收醫藥費,隻求百姓們能無病無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