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第 140 章 他的確是比陳瑄年輕還……(1 / 2)

夜風拂麵生涼意。

盧雪與梁熙騎在馬上朝著皇宮的方向走。

康都沒有宵禁, 各處酒肆勾欄都還沒有打烊,十分熱鬨。

遠遠還可以聽到紅綾河方向傳來的樂聲。

盧雪忍不住把眼前一切與他記憶中的康都進行比較,似乎並沒有變太多, 但又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

他當年跟隨父親盧衡與大哥盧雨一起離開時候, 走得十分倉促。

倉促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那時候北邊戰事吃緊, 且韋榷又在那種緊急的時刻病逝,眼看著胡人就要往南邊來, 他父親什麼都顧不上, 就直接請旨帶著他們兄弟倆往北邊戰線上去了。

他不知道他的父親當初心中是怎樣的想法, 但他知道他自己那時候是茫然而無措的。

他幾乎是憑著本能跟著父親在戰場上廝殺去了——少年人的莽撞有時候在戰場上是有利的,因為心裡還一片懵懂,所以無所畏懼, 會不管不顧往前衝。

那時候他就算從屍橫遍野的疆場上走過, 都不會有任何動容。

後來珠州被收複了, 魏朝的邊境往北推移, 似乎失去的故土都有了重新收複的機會。

他年紀輕輕成為了一州刺史。

.

在他自己看來, 成為了珠州刺史應當算是他的成長。

人成為了人,百姓成為了人, 中原人成為了人,胡人也成為了人。

每一個具體的人, 都在他管轄的珠州內生存著,珠州不再僅僅隻是收複的故土這麼一個簡單的概念,珠州內的每一個人也不再會被模糊成為一個數字、一筆奏疏、一份功勞。

他翻閱珠州從前朝到如今的卷宗,他看到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歸屬與各方占據,他看到底層百姓的疾苦,他看到世族的蠻橫,他看到被遺棄的百姓無數次拿起武器反抗, 他看到世族們躲在背後利用這一切為他們自己攫取利益。

他知道珠州能收複,是因為那時候北燕其實內亂了自顧不暇,那些留在珠州的世族們沒有想到魏朝真的會派人打過來,也沒想到這次占下珠州後,他真的就在珠州留下駐軍——在他之前,韋榷數次北伐不是沒有到過珠州,他每每隻是利用這一點朝康都索要了更多的銀錢和功勞最後以胡人不可戰勝為理由退走。

韋榷這麼做自然是為了他們韋家的利益,那時候他已經起了反心,他其實已經想稱帝了。隻是後來韋榷失敗了,敗在魏朝那時候手中有兵的不止一個韋家,敗在他自己活得不夠久沒能撐過再一次北伐,若讓他再用北伐的聲望朝著康都再索要,說不定他還真的能篡朝成功。

但韋家並沒有因為韋榷病逝就蟄伏下來,韋蒼兄弟兩人後來還是在瑤州過得逍遙,若不是後來他們兄弟腦子發暈卷進了太子之事中,說不定現在都還好好的。

這就是世族在魏朝能得到的一切,哪怕有人謀反,隻要有足夠的勢力,那麼他便能永遠榮華富貴。

可這世上人有千千萬萬,世族能占其中多少?

那些最普通的最苦難的百姓,沒有人看到。

陳瑄應當看到,但他沒有。

.

從韋家這件事情開始,他便對陳瑄有了偏見。

誠然,他們盧家也的確沾了世家大族的光,有了爵位傳承到如今,能帶兵能做官,一切都平步青雲輕易得仿佛吃飯喝水,但他不認為這是他理所應當去享受的事情。

在珠州做刺史越久,他越這麼認為。

陳瑄身為皇帝,應當更明白這個道理——隻是他不會去改變。

盧雪很篤定這一點。

因為現在一切看起來都是平靜的,康都的繁榮任何人都看在眼裡,這一切花團錦簇,有無數個理由讓陳瑄保持現狀什麼都不要動。

可就算易地而處,他若在陳瑄位置上,他就是要改的。

有那麼一件很顯然的事情常常被所有人忽略,那就是在胡人南下侵入晶城,魏朝皇帝開始難逃之前,事實上北邊的州郡中已經有了小範圍的起事和暴動。

正是因為逃到了康都,胡人南下之事蓋住了這些原本的矛盾,才恍惚讓人覺得一切都是胡人造成的,所以魏朝曆代皇帝們沒有自省過,陳瑄也沒有。

而在康都的這七十餘年,與胡人的戰事也足夠讓人不去注意那些更致命的細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