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崔岩的安排(1 / 2)

機甲星辰戰記 陳曉堃 6042 字 6個月前

800航空研究所,所長辦公室。

謝畢生拿著最新的人事計劃剛剛離開。下午收到特事所發來的資料後,他仔細挑選了一番,才抽調出幾個人為林凡組建項目團隊。

800航空航天研究所下麵有很多項目團隊,研究的都是航天飛行方麵的科技,龐大而繁雜。近幾年隨著大量機甲題材被各國媒體搬上熒幕,800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研究方向。

機甲科技說起來非常炫酷,實際研究並不像電影裡那麼容易。

就拿大家最熟知的鋼鐵俠來說。800曾經複製了1:1的鋼鐵俠盔甲,但也隻是外形方麵,並不能同電影裡那般發揮實際功能。

首當其衝是動力源問題。

電影裡的主角為了保命,自己做出了一種冷核聚變反應堆。

但在實際生活中,冷核聚變是針對1983年第一次引發的熱核聚變提出的,在相對低溫甚至常溫下進行的核聚變反應。是簡化反應裝置,降低成本,使釋放性更可控,優於熱核聚變的一種“概念性假設”。從第一次提出至今過去了幾十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放棄探索,但毫無結果。

而後來主角因鈀中毒製造出的新元素更是無處可尋。

反倒是最開始毫不起眼的噴氣裝置,利用火箭發射的燃料來提供動力的方案尚且還能試一試。

提到火箭,大家都會想到發射點火的一瞬間發出大量熱能,使水汽蒸騰,冒出大量白煙。

一枚火箭要順利將航天器推送至既定軌道,需要十分鐘至二十分鐘不等的推進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裡,火箭需要不停的燃燒產生動能,並且在中途逐級分離,產生更大的加速度將航空器送入軌道後,再和航空器分離。

此時的末級火箭已經燃燒得殘破不堪了,為了不讓其長久滯留在太空中,成為太空垃圾,它會主動降低軌道,慢慢受地球引力影響,再次進入大氣層燒毀。

因為要持續不斷提供推進力,火箭燃料要占火箭總重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就拿最常見的長空五號運載火箭來舉例,它的起飛重量將近九百噸,燃料算下來就差不多有八百噸。

火箭燃料因為要提供太空裡沒有的氧氣來進行燃燒,所以含有大量的液態氧。而在地球內部運行的鋼鐵俠在空氣中能攝入足夠的氧氣,所以並不需要昂貴的火箭燃料作為能源。

於是一群人又把目光轉向飛機燃料。但不管是用什麼作為燃料,鋼鐵俠漂亮的戰甲肯定放不進足夠他運行的油箱。畢竟這類機動產物,續航時間跟油箱大小肯定是掛鉤的。

拿最出名的K15戰鬥機來列舉。

K15的油箱非常大,內部油箱可攜帶6.8噸燃油,再加上3個外掛油箱和2個保油箱,最大載油量可達9.8噸。最大續航能達到4600公裡到5700公裡。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國家版圖從南到北最長直線距離就差不多是5700公裡。但由於載彈,平飛高度,天氣等原因,通常能飛到4600公裡就很不錯了。

再直觀一點形容:如果從四九市駕駛一輛K15,往西直飛,最遠能到達阿富國境內。但想往東跨過太平洋飛漂亮國肯定就不要想了,一準掉海裡。

這樣一架飛機,空重就達到12.7噸,載彈量大約0.73噸,油箱占重比25%到33%。

鋼鐵俠盔甲載人後重達200公斤左右。按K15的油箱比推算,激活鋼鐵俠的外部動力係統,內部智能係統,甚至飛行係統並保持一定的高速續航時間,差不多需要48公斤至64公斤的航空煤油,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油箱大小。

也就說,想要動起來,至少要另背一個油箱在身上。這還沒有算上油箱自重。

這也就罷了。另一個問題更加棘手。

空氣噴氣發動機啟動後,燃料在燃燒室內燃燒,產生非常巨大的熱能和高壓。高壓產生的氣體從尾部高速噴出,產生反作用力,推動機器向前,這就是飛行的原理。

但高速燃燒產生的熱能也會通過金屬傳導,使鋼鐵俠盔甲不論是外殼還是內部都非常的燙,人根本沒辦法在裡麵操作。

換材料,用最先進的航空材料。可以!

火箭外殼的絕熱性非常好,且能把厚度能做到幾毫米之薄。

但問題又來了。火箭的直徑有5米,所有複雜機械構件都可以囊括在這5米之內,外麵還加了層層抗震阻熱材料,包覆保護,最後才是最外麵的絕熱材料。

火箭發射瞬間會達到3000度的高溫,穿過大氣層也有1千多度,絕熱材料和厚厚的保護層能很好的保護火箭內部重要零件不受高溫損壞。

最先進的絕熱材料也不是說用了就能完全隔絕溫度,隻是阻抗熱能傳遞,通過不同材料組合,將高溫一點點降低。

鋼鐵俠的機甲本身也沒有多少厚度,裡麵還有非常複雜的機械構件,就算用了最先進的絕熱材料也起不了太大作用,畢竟內部空間太小。

想要人能進去正常操作,非要穿防護服不可,不說像航空服那麼厚重,但穿上肯定進不去盔甲裡麵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