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蘇峻失言(1 / 2)

垣延雖然當初被石勒挾持,但運氣好到底僥幸活了下來。

而他自然而然便成為原來匈奴漢國派係的代表走入劉泰的政治體係中。

與他在一起的還有徐光,一樣是石勒麾下的漢人文臣。

至於劉泰認可的張賓,在當初凡石勒麾下臣子去鄴城轉一圈時被百姓直接一刀捅死了。

因為張賓是石勒的謀主,在石勒死後,張賓這種為石勒服務的頭麵人物,不論他才華如何,直接被百姓當做為虎作倀的漢奸代表,自然沒任何人同情張賓。

與之相比,像徐光這打入到劉泰情報網絡的文官,他果斷選擇主動作為汙點證人,表明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跳到垣延手下。

垣延也就當徐光是個想活命的普通人,見他也沒做什麼惡,同時自己也需要人來協助自己梳理石勒留下來的派係,便接納了徐光,隻不過徐光是沒資格來這裡跟劉泰吃火鍋的。

劉泰在自己這桌子坐下來,這一桌有王桑,褚翜,曹嶷,趙安,田禋,習參軍,垣延等。

而其他如同張嵩、郗鑒、溫嶠等人則在文臣一桌,另外便是周平、葛信、劉遐帶著其他的武將們在武將一桌,甚至連孟東解飛都帶著葛洪等人吃著一桌。

劉泰則一邊吃,一邊道,“明年任務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什麼幫助。”

王桑果斷第一個開口:“大王,我這些天查了不少資料,滎陽李矩在跟匈奴的劉曜交手勝多敗少,是個強敵,還請大王給我麾下補充好甲胄與士卒啊!”

“王叔您駐紮前線,自然少不了您的!”劉泰看著王桑倚老賣老,果斷做好保證。

劉泰說到這裡,回過神來對王桑道,“王叔,您與李矩認識?”

王桑對著劉泰說道:“也不算是認識,就是在戰場上打過交道。

他原本就是平陽人,而光文帝當初討伐平陽時他便有所抵擋。

後來抵擋不了逃到新鄭,後來被荀藩欣賞,逐步晉升,成為了現在的司州刺史,滎陽太守,固守在了晉廷的最前線!”

“這個人有可能被招募嗎?”劉泰倒是開門見山的說道。

“如果是劉曜之流的匈奴人當權,我覺得未必,但若換成大王,倒是可以試試!”

王桑說到這裡又道,“不過,也莫要有太多奢望,此人心智堅定,難以說服。”

“看起來要去代郡平陽看看有沒有什麼人是他的親屬了。

不過平陽多災,百姓都被劉曜遷徙到洛陽長安,想要找到他的親人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先記錄下來,垣延,你到並州任職之後,便是去打聽一二!”劉泰對垣延道。

“諾!”垣延聽到劉泰的話卻應答下來。

在趙安拿下並州後,便讓莫含與箕澹留在並州,而劉群因為劉琨在並州待的時間太長,威望太高,所以趙安雖然與劉群一起攻下並州,但把劉群還是給帶了回來。

當然名義上是調度到了劉泰的身邊作舍人,現在也跟著溫嶠荀綽一起吃火鍋。

而劉泰則準備讓垣延去並州任免,作為前漢舊人代表職務太低也不行,而且劉泰也不能太過怠慢他,畢竟垣延到底跟自己一樣在匈奴漢國麾下混過。

但垣延最高的實際職務也就是清河太守,想直接拔升起來也不方便。

這樣的情況下,便讓他去並州這算不得發達的地方待著去做並州刺史。

畢竟他也是比較擅長處理複雜局麵的事情,能有多少的能力不敢保證。

但他就能維係好自己與石勒間的關係,那自然能維係好並州境內漢人跟其他異族的關係。

當然,就算他對其他異族不好,對劉泰來說也沒太大關係,隻要彆弄得天怒人怨,導致自己需要出兵平叛,那這並州刺史就是劉泰給垣延積累經驗,積累政治資本的。

隨著這件事安排,劉泰的目光看向褚翜。

一般上來說,褚翜主導內政,什麼地方重要什麼地方不重要,褚翜本人自然是最清楚的。

也許是感受到了劉泰的目光,褚翜從容開口道:

“至少在春耕之前,需要青州,幽州和鄴城之內的所有作坊,儘可能優先提供鋼鐵農具。

雖然石勒站穩鄴城後開始勸課農桑,但土地多數被世家圈了去,羯族本身成為了人上人之後更是不思勞作,把什麼事情都退給了底層的百姓。

農田雖不算荒廢,但的確沒開墾多少來,隨著去年戰爭,更有不少的田地荒蕪掉了。”

“給給!”劉泰聽到這話,果斷對褚翜回答,“對了,什麼曲轅犁,還有王裒先生的生前總結出來的《齊民要術》,以及他的學生也都給你調配,儘可能把黃河以北土地開墾出來。”

王裒就是當初劉泰在青州之時去邀請建立農學的八十五高齡的老人。

他九十二歲的時候去世了,不過他的《齊民要術》到底是被列出了大綱,他麾下弟子們負責補充內容,逐漸成為一冊又一冊厚實的農書,如今弟子們努力在填充這一本農學著作。

這本《齊民要術》有點類似《軍地兩用人才之友》,就是專門的寫出種植什麼作物,需要注意什麼樣的時節,在什麼樣的地方,怎麼樣施肥,怎麼樣種植。

總而言是,王裒表示,就怕這世道的人蠢人太多,所以這本《齊民要術》,就是要弄得哪怕是傻瓜,隻要能照著《齊民要術》去耕種開墾,那局能有所收獲。

而他人雖然死了,但按照他所列出來的提綱,以及農業的特殊性,後人想要合力把這《齊民要術》給全部撰寫完整,少說都需要十年時間。

而事實上,劉泰很清楚,在王裒死後,在下一個農業天才出現前,這時代所有農業積累,基本上都是為了下一個農業天才的誕生而打基礎。

至於下一個農業天才,怕需要等到兩百年後的賈思勰才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除了自己所在設立專門的農業學府以外,在青州也設立農業學府。

若大漢沒覆滅,賈思勰也能第一時間接受相應的熏陶。

畢竟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能整合生產力,提升生產力的精英,是真正能夠給國家續命的頂尖才人。

這個時代自己碰不到,自己也沒有什麼辦法啊!

此刻的褚翜也不還知道劉泰心中的惆悵,但此刻劉泰願意把幽州青州與鄴城剛剛修建的鋼鐵調度給自己使用,褚翜就也已非常滿意了。

因為他也發現,鋼鐵這種東西用在甲胄與武器上,可以說是急需,但如果用在了百姓的生產上,那更是有一種精衛填海的感覺。

不論砸下多少的金屬農具進去,好像都會被消耗掉,到了第二年,又需要去準備大量的金屬鋤頭作為儲備。

褚翜有些迷茫,這些鋤頭不都是金屬的嗎?它們不都是會用來開墾土地的嗎?怎麼這些鋤頭還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消耗掉呢?

但實際施政過程中,每個郡縣都需要準備一定量鋤頭作為預備,也需要補鐵匠對鐵器進行修補,這些都是免不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