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林家出繼子37(1 / 2)

塵埃落定,唱名之後,所有的新科進士們都要參加皇帝的賜宴-恩榮宴,這是代表了皇家給予進士們的榮寵。

恩榮宴是在禮部舉行,由禮部尚書主持,皇帝本人不會親臨,派出皇室一員成員作為自己的代表。今科的恩榮宴皇帝的代表就是忠順親王,有心人自然能從其中看出皇帝對自己同胞兄弟的重視,和努力掌控籠絡人才的心思。

進士們都提早了片刻到達,在吏部小吏的指引下入席。席位是依照名次排列的,新科三鼎甲自然安排在第一排,林明安身為第十名,席位也很靠前,他近距離地見到了這位紅樓夢中的‘反麵人物’—忠順親王,出乎意外,這位親王並不是想象中那種跋扈的酒色之徒,不拘小節的舉動下卻不經意地顯出了精乾明白的本色,想必書中種種荒唐,不過是給自己加上的保護色。想想也是,在永嘉帝上位前,他們兄弟能在廢太子和眾皇子的鋒芒爭鬥下韜光養晦,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又豈是普通人物?

忠順親王卻是帶著永嘉帝的囑咐來的,他在人群中很容易就看到了林明安,因為他不但座位安排很靠前,而且年輕俊美,風姿過人,很符合皇兄的描述。他派出身邊的隨從確認了林明安的身份後,吩咐人給他暗暗遞了張條子,條子上很簡潔地說了大概的意思:恩榮宴後留下,忠順親王會派人引他來會麵,代人有話要問。

林明安心領神會,不動神色。等到了恩榮宴散席,他悄然在一位錦衣人的帶領下,一路行到了一間暖閣裡。

“下官見過王爺!”林明安淡定地向忠順親王行禮。

忠順王見他的態度不卑不亢,既沒有文人故意做出的輕傲王侯之態,又不似一般人麵對自己時的畏縮諛媚,心中首先就有了些好感。

“林明安,本王是代皇兄來問你幾句話的。”忠順王開門見山地道:“你殿試時,本來主考官評定的是第四十七名,皇兄做主提至第十名。按說這名次改變無甚意義,都在二甲進士之列。其中用意,你可清楚?”

“前十名進士可以自由選擇觀政的部門,如果表現優異,授官也可以比其他人提早一些,官銜高一級,下官猜測,是否是這個考慮?皇上的恩典,下官感激不儘!”林明安回答。

“不錯,皇兄這也是對你父子的恩賞。另外,要本王前來,是有幾個問題要詢問。”

“王爺請問!”

“殿試答卷,諸人隻言道要皇上整頓吏治,輕徭薄賦,勤政愛民,加強教化等,你卻劍走邊鋒,把這些隻是一筆帶過,建議朝廷努力發展百業,這樣才能國盛民富。你文章中說:國家要興旺,社會要繁榮,工、農、商的發展,缺一不可,‘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是何意思?”

“王爺,皇上是個勵精圖治的君主,整頓吏治、勤政愛民,加強教化,都是他正在做,或準備著要做的,無需咱們做臣下的老生常談。至於輕徭薄賦,那需要條件,國家要治民、養軍、發展,修整水利、道路建造、建學堂、賑災等等,哪一項不要銀子,不要勞力?不顧現實的需要,一味拿著大道理鼓吹要輕徭薄賦,不是蠢,就是壞!”

“說得沒錯!”忠順王覺得這話正說到了心中:“皇兄已經儘量減輕賦稅,他自己也一再省儉宮裡的花費,本王執掌內務府,還不清楚麼?可恨這些人如此苛刻!”

忠順王心裡為永嘉帝抱屈,皇兄自登基以來,一再為國庫空乏發愁,削減了後宮的開支,自己節儉著過日子。倒黴催的,都是父皇留下的爛攤子。他自己六下江南,揮霍無度,又為了寬仁的名聲,縱容老臣勳貴們,國庫的銀子都被他們借光了,隻出不進!如今還被士人們勸諫著要輕徭薄賦,難不成大家去喝西北風不成?

“民以食為天,沒有農業,百姓生活沒有了保證,國家就會動蕩,此為無農不穩!”林明安不便和忠順王一起吐槽,其中還有太上皇的鍋呢,他轉開話題道。這一點無需多說,在古代社會,這是共識。

“沒有商業活動,社會資源就得不到交流,百姓生活就難以持續。我們在京城能吃到南方的稻米,用到江南的絲綢,山西的煤炭......都是通過商人販賣得來的。離開了商人,就會產生商品的匱乏,生活就亂了套了。而且,商稅收入也不菲。”

“而沒有工業,社會就沒有發展,百姓生活水平就無法提高。”

“你說的工業,是指百工?工部和內務府名下都管著不少作坊,有的能賺錢,有的未必。本王管著內務府,還是了解一二的。民間也有經營作坊的,不過是一份生計而已。”忠順王搖頭道,覺得林明安有些誇大其詞了。‘工’一向都有啊,可也沒見著國家因此富起來。

“王爺說的‘工’,是說的作坊,一份生計。我那句話裡的‘工’,是指工業。”林明安一時難以解釋,古人理解不了工業的意思。

他想了想:“您可以理解為通過技術的革新,讓生產力得到發展,這樣工坊就能用原來的一份力,得到幾倍的收益吧。”

“就像你獻上的‘曬鹽之法’一樣?據說效果顯著,皇兄正命下麵緊鑼密鼓地做準備,欲大興改造。因為鹽業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沒全麵鋪展開來。等到成效顯露出來,有這樣實打實的功勞,你們父子會因此名聲大振。”忠順親王道。

“上古時候,人們衣食缺乏,生活困苦,並不是那時的百姓懶惰,不受教化。而是那時百姓用的是石頭、木頭、青銅製作的工具,沒有先進的耕犁,不會製造水車,不會使用耕牛......生產能力太低,就是日夜不停地勞作,收獲也很少。到了後世,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百姓們一樣的勞動,甚至略微懶散些,卻可以得到比以前多得多的收獲。”

“這工業的發展,會比農業更加明顯,因為土地的收獲是有上限,而工業,隻要有需要的原材料,和受過訓練的熟練工人,那發展起來的速度和收益是不可限量的。如果有心,還可以變廢為寶,發展出新的行當。如果是這樣的‘工’,國家和百姓怎麼會不富?”林明安給展望著前景。

“看來除了曬鹽之法,你還有其他的好東西啊?”忠順王眯起了眼睛問道。這小子侃侃而談,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必是有所依仗的。

“王爺明睿!”林明安讚了一句,從身邊攜帶的包中取出幾塊布料遞上去。

忠順王接過,順手一模,手下的布料緊密柔軟,觸感溫暖,比起布麻來更厚實。他什麼好東西沒見過,卻覺著這有些不同。定睛一看,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