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眾真議事(1 / 2)

借劍 禦井烹香 4602 字 6個月前

隨阮慈成就元嬰, 諸天風雲湧動,僅從她一次出行,便可知道多少修士雲集在琅嬛周天之外, 明裡暗裡, 想要將手插入琅嬛周天,甚至是在她身側埋下隱子, 以便日後發力。可以想見和她結下因果的諸位友人身側, 真不知有多少域外修士的影子。隻是沒料到白劍尚未成就道祖, 竟也有此布局, 阮慈奇道,“但……這不對呀,白劍可能藏身大玉周天, 可大玉周天哪來這麼熱鬨的景象?難道謝姐姐離開琅嬛周天之後,竟是真靈穿渡時間,來到了過去未被洞陽占據的大玉周天, 欲要藏身過去,擺弄思潮, 為大玉周天的洞陽道韻也埋下隱患?那麼此時占據大玉周天的道祖又是誰人呢?是誰布置了這樣的道韻屏障?”

她想要跟隨謝燕還重入周天, 看個究竟, 但卻無從得入。王真人搖頭道, “進不去了, 這入口要感應神魂、靈炁、道韻等等維度中至少一種, 才會開啟,我們中隔了時間障壁,無法交互,能出而不能入,要想再進, 隻能等下一個修士入內方可。”

茫茫宇宙,又哪有那樣碰巧,剛進了一個,又來一個?若是耽擱得久了,便是再行入內,謝燕還早已鴻飛冥冥,不知去處,王真人的法力也不知能否支持後續的尋找。時機已去,不可複還,阮慈雖然遺憾,卻也知道不可眷戀,見王真人推算已畢,便伸手由他牽起,被他道韻裹住,四周雲霧再起,神念刹那間仿佛橫渡到了無窮遠處,卻又仿佛隻是邁出了小小一步,便從彼岸回歸,阮慈更增許多感悟,暗道,“或許在雀兒看來,宇宙虛數也是渾然一體,否則他萬難參悟出此等神通。”

這樣的經曆,都會傳遞回洞府中坐關的本體之上,不過他們一道前往異域周天時,在琅嬛周天的化身便陷入沉睡,直到此時主體神念回歸,方才重又獲得生機,這也是這等化身的弊端。尋常修士未到洞天境界,神念都無法突破洲陸大陣,如瞿曇越能派遣化身先行來到南株洲,或者楚真人化身在南株洲一呆就是八百年,這都是功法特殊,又或者法力超凡的體現。阮慈本體一麵參悟這些周天中極為罕見的體悟,一邊向王真人放出思緒,盼他解惑。

王真人傳來一段情緒,令她稍安勿躁,隨後過了一會,便又將她神念一扯,移往氣勢場中。阮慈微覺納罕,但仍隨其而去,不過此次卻不同於異域遠遊,還有足夠餘力照料各地化身。

此時實數之中,雖然並無過多變化,但各地道宮的天星寶圖之上,卻接二連三有寶光亮起,上清門之上,一枚大星寶光照耀,汩汩放出毫光,呼應諸多氣勢彙入,上清門內諸多法相半明半暗,率先注入靈機,太微門提燈巨人也將目光轉過,便連重洋之外,東南西北各大洲陸,也有法相呼應,隻是距離遙遠,殊為不易,動靜要比中央洲陸更大得多,南株洲寶蟾吐出一枚寶珠,在南株洲上空點燃光柱,以此為根基,南方各洲上空,陸續有光柱亮起,其餘三個方位的海外洲陸,亦然如此,中央洲陸星圖上方,收攏諸真神念,隱約造就一方宮殿,其中各有座次,三大蒲團居於上首,其中上清門居中,太微門其次,而青靈門的蒲團則略微偏下,其下則各分地域,大多洞天修士身形隱約,唯有法相在其身後時隱時現。

阮慈放眼望去,隻見洞天約有百餘,神念顏色不同,法相強弱也可模糊感應,不過此處彙聚的乃是其部分神念,而且彼此多有保留,更多的信息卻也無從捕捉。不過此地交流,無需言語,各憑神念便可,眾真都傳遞出一股思緒,已知王真人所發召集和周天大劫有關,卻還是不知底理,因此眾真思緒多以好奇為主,王真人也不囉嗦,神念一動,便展示出一幅星圖,正是二人此前在異域周天之外所見。

這星圖在大殿上方肆意招展,星宿便仿佛正在身邊,諸多真人身上神念之色連閃,法相也由模糊變得清晰,顯然是投注更多力量到此,運轉天星術全力解析星圖,阮慈在王真人身後看去,那些法相清晰強盛的,多數都是她已知曉的上法洞天,其餘中法洞天也有一些修有天星術,下法洞天則隻能耐心等待。燕山方向,隻有魔主那團黑氣,以及太史宜法相中那無窮山水正在運轉星術,可見燕山的上法洞天也就隻有魔主一人,其餘中法洞天,也隻有太史宜修持了天星術。

反觀上清門,上法洞天竟有三人之多,林掌門、王真人以及徐真人,均是上法洞天,秋真人、麗真人、歐陽真人等,也都修持有天星術。吳真人有資格參與門內博弈,應當也是中法洞天,但不知為何卻並未修持星術,也是異數。

太微門方向,上法洞天也有兩人,青靈門便和燕山一樣,隻有一名上法洞天,但其中法洞天數目不少,而且人人修有星術。其餘門派,竟連一個上法洞天都無,多是中法成就,如金波宗那洞天老祖,便是下法洞天,哪管平日裡在後輩麵前多麼深不可測,此時也隻能攀附驥尾,耐心等候,根本就沒有自行發聲的能力。

眾真能從星圖中解讀出的信息,自然各有不同,也不乏謬誤,各將感悟化為思緒,打在星圖之中,王真人亦彙入自己的解讀,隻見各種思緒,在星圖中衝撞拚殺,仿佛在較量誰更靠近宇宙本真,諸位洞天都是漠然觀戰,並不曾助戰。過得許久,各色調和,形成最終解答,眾真方才齊齊探出神念,往其中沉浸而去。

阮慈雖是元嬰修為,但身負東華劍,也有資格參與盛會,其被王真人攜在身側,和她處境十分相似的還有燕山方位的徐少微,她還是上清弟子,卻被太史宜帶在身邊,上清門眾人也不以為意,看來她和太史宜的關係遠比阮慈所想得還要更加親密。不過此時對徐少微,她的觀感已頗為淡然,無有什麼好惡。隻是略一張望,便也將神念沉入思緒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