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地震(1 / 2)

雖然不是來說什麼好消息的, 但陳寶珠的到來衝散了周學棟離家的憂愁,讓董馥梅開心許多。

她都想拉著人讓她彆回去了, 好歹在她家住上一晚的。

可惜肖保榮是請假來的,他不能明天又請假來接人, 陳寶珠自己是不敢穿過城區回去的。要住久點她也住不慣,還是在天黑前回家去了。

陳寶珠來這一趟調節了董馥梅心情的同時,也給她提了個醒。

這些年她老待家裡也太獨了一些,天天守著孩子過日子, 孩子們要離開身邊可不就受不住了嘛。

算一算明年九月周學新和周小楓也可以去上小學了, 董馥梅就想著等他們去上學了給自己找點事做, 彆一天到晚待家裡。

說實在的, 要不是去哪都得打證明,董馥梅還真想在全國各地走走,看看沒看過的風景。

董馥梅心裡有了點盤算, 之後的日子也在默默觀察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她目標還沒鎖定,今年又一則舉國哀悼的消息便傳了來。

淩晨冀省臨近津市與京都的唐市發生了78級的強烈地震,死傷數十萬人,北部大部分地區有強烈震感, 臨近地房屋倒塌無數。

關於地震的消息在半天內傳遍全國, 因著距離較遠,紅荷縣這邊的人們對這事沒有實際的感觸, 但也心有餘悸默默為災區人民祈福。

結果老天還是沒有容情, 當天傍晚又發生了71級的餘震, 進一步擴大了災難。

他們這的組織領導反應稍慢一些,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各單位和街道社區才站了出來組織起民眾進行募捐,為災區人民獻上一份力量。

學校組織的學生募捐董馥梅都讓自家孩子捐了一元錢,算是比較多的了。街道募捐這邊董馥梅現錢捐了十元,此外又整理出了一些乾淨、破損不大的舊衣服,還有一些多出來沒怎麼使用的鍋具被褥等進行物資捐助。

這回募捐大家都是抱著將心比心的心態來捐助的,各家捐的基本也在自家能接受的範圍的極限,五元、十元的很多,有些工資等級高的一百、兩百的也捐了出來。

有個勞動道德模範,平常就特彆樂於助人攢不下什麼錢,工作十來年他家底也就三百來塊錢,這一回他一口氣就捐了三百多,隻給自家剩了個一個月的飯錢。獲得了組織的點名誇讚。

像他這樣為了幫助彆人掏空自己的人還不老少。大部分都是得到各種表彰的模範標兵。

董馥梅家周顯義工資級彆不算低,也拿過單位的勞模,還有女兒在文工團和醫院工作,隻捐十元本來是有些少的,不過各單位也有進行募捐,和家庭募捐是分開算的,她整理出的那些東西折價一算也得百來塊錢,加起來也差不多了。

周顯義在單位捐了三十,周小萍則將自己第一個月拿到的二十多工資捐了出去。周小溪那邊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周學棟知青有安置費,這會子肯定沒用完,說不定也得捐不少出去。

一家人大致加一加至少也捐了兩百多。因是分開捐的,在各自捐錢的地方都屬於中不溜,不打眼也沒表揚。

捐了錢物後具體的工作由組織展開,人們也就隻能嘴上時不時的念叨兩句或時時盯著當日的報紙看看有沒有關於災區的新消息。此外,人們還是各自過著各自該過的生活。

董馥梅他們家也是一樣的。

他們家本來沒有買報紙的習慣,因為關注災情每天都會特地去買報紙來看。然後,在幾日後的一張報紙上一筆帶過的一句話讓全家人心驚肉跳起來。

報紙上在講完唐市餘震災情之後提到了一句川省地辦在六月中發出的6級地震預告,7月份預告升級為警報,預測震源地區組織人民群眾撤離並搭起了地震棚,人們都住在地震棚或者地壩內嚴陣以待地震的到來。

川省那可不就是周學棟下鄉的地方嘛!而且好巧不巧的,周學棟下鄉地就在預告震源地範圍內!

紅荷縣因為山城的原因,和外界的交通不便捷,信息的傳達也不夠及時。在川省發出地震預告時,他們這邊沒有及時接收到相關消息,是故知青下鄉地依舊包含了川省震源地地區。

等把知青送走了,消息到了,也遲了。

這會兒周學棟正和同一批過來的陌生知青們一起擠在一個地震棚裡過日子呢。

他們來得時間不湊巧,正好是該地進行人群疏散的時候。這時候來知青不就是添亂的嘛!簡單登記以後他們連行李都沒能放下就被撤離隊伍一起打包帶走了。

空地上臨時搭起的一排地震棚,舒適度是沒有了,頂多就能遮風擋雨。他們一起來的知青有二十多個,分了兩個棚,一男、一女。男知青比女知青多了兩個,十多個人擠在一個棚裡吃飯睡覺,個個都彆想睡得好。

而且周圍來來往往都是人,初來乍到的,一個鄉親也不認識,也不知道人家什麼秉性,知青們隻能自己抱團,也不敢分開了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