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彆提啥3萬噸、4.5萬噸(求月票)(2 / 2)

“之前一直都處於論證階段,隻有理論設計方案,具體是否符合,需要進行模型來驗證。”褚國榮告訴謝凱,大壓機隻是處於理論設計過程中就被斃掉了。

“如果是進行實驗,還是如當年滬市那邊造萬噸壓機時候,先用1:10的模型驗證設計?”謝凱問道。

褚國榮扭頭看著他,笑著搖頭,“不,這次我們之所以拿不準,就是在這驗證模型上有分歧。我們準備先把國內三萬噸大壓機修改設計後製造一台出來論證;馬總他們的意思是先生產一台4.5萬噸的……”

謝凱一聽,頓時覺得不妙。

他們這是準備用404的經費,一路從4.5萬噸大壓機開始往上發起挑戰啊。

“生產三萬噸跟4.5萬噸的乾啥?直接整6.5萬噸的就行了。”鄭宇成不是傻子。

馬鳳山他們希望搞4.5萬噸的大壓機,這種模鍛符合運十的需求。

一旦新一代的飛機比運十更大,搞220噸級的大飛機,那就得更大的大壓機了。當然,這樣可以更快讓大壓機製造出來,運十的改型工作更容易驗證完成。

經費不至於浪費,可消耗的經費太多。

至於三萬噸?

完全就是為軍用的戰鬥機配套了。

國內目前隻有西南鋁廠一台,那台大壓機根本就沒法滿足國內生產需求,產能太小了。

“不用模型論證,沒法確定設計方案有沒有問題。”褚國榮苦笑著說道。

“西南鋁廠不是有一台三萬噸的大壓機?這技術咱們已經有了,再生產出來進行論證,也論證不了多少啊。”謝凱裝著不懂的樣子問出來。

三萬噸大壓機,對於殲七跟殲-8甚至運-8這樣的二代戰機跟落後運輸機沒有問題。

殲十,運二十彆指望了,就連運十都無法搞定。

否則運十也不至於大結構件分開鍛造,然後進行焊接。

褚國榮有些尷尬,謝凱的問題不好回答。

他們提出這樣的方案,有著他們的小算盤。

“即使搞,最少也得搞4.5萬噸的,在國際上,4萬噸是一個砍,目前全世界隻有蘇聯,美國,法國能製造這樣頂級的重型裝備。瑞士有一台,技術也不是他們自己的……”謝凱不希望去走彎路搞對他們的項目沒有多大用處的3萬噸大壓機。

要想發展航空產業,就必須得先搞4萬噸以上的大壓機。

要弄出圖-160白天鵝以及美國b-2那樣的先進轟炸機,就必須得6.5萬噸以上的。

曾經謝凱看到過報道,殲-20的整體鈦合金框架,以此鍛壓成型。

那是國產8萬噸的模鍛機的威力。

壓力不夠,在鍛造的時候即使鍛造成型,在後麵也會因為材料內部分子間結構裡而導致整體框架變形。

否則國內完全沒有必要搞8萬噸甚至10萬噸的大壓機。

“4.5萬噸大壓機的生產跟設計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褚國榮提醒著謝凱。

他們巴不得一步步地搞上去。

鄭宇成可不樂意,“搞4.5萬噸的乾啥玩意兒?等運十搞完,我們要搞兩百噸以上的大飛機,或者雙26的殲九那樣的飛機,又得搞一台,浪費錢!”鄭宇成再次說道。

他是鐵了心,非得搞6.5萬噸的。

如果不是前些日子了解到了這裡麵的難度有多大,他或許還會想要找華清大學跟二重的人弄八萬噸的,非得搞成世界第一才甘心。

“之前你們一直在為這6.5萬噸的大壓機努力,沈鴻部長跟我也談過,雖然困難不小,但是以我們的實力,時間長點也能搞出來的。”鄭宇成不想在這上麵糾結。

把沈鴻抬出來。

沈鴻將會主持這方麵的工作,鄭宇成請國家工業部副部長出麵來主持這事情,廢的力氣自然不會小。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肯定不會同意隨便更改。

哪怕是借著驗證的名義讓他們去弄一台對運十沒有用處的三萬噸大壓機,或者運十之後更大型飛機沒法用的4.5萬噸大壓機,他都不會同意。

人家美國人跟蘇聯人為什麼有不少6.5萬噸以上的大壓機?

就因為他們生產更強大的武器裝備需要。

沒有6.5萬噸以上的大壓機,航母跟核潛艇什麼的也彆想往更大噸位製造了。

“或許,我們真的可以先弄一台4.5萬噸的大壓機出來應急。”謝凱知道鄭宇成的心思,“對於國內來說,4.5萬噸比6萬噸的大壓機製造起來,要容易不少。”

“不搞,要搞就得搞6.5萬噸。沈鴻部長都說了,這是目前國內的極限製造能力,再往上搞,根本沒辦法,技術配套跟不上。”鄭宇成在這事情上,表現得極其執著。“要不然,我非得整台十萬噸的讓全世界都瞧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