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017(1 / 2)

放學後, 幾個學生留下來在辦公室等著蘇葉。

他們分彆是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雖然個個麵黃肌瘦,但腰杆挺得老直, 精神麵貌都很好,一雙雙黝黑的眼睛壓抑著興奮。

蘇葉問他們:“怎麼樣?”

楊雪雙眼閃著激動的光芒,她從自己的書包裡掏出了三塊表,“蘇老師, 這是我修的!”

怎麼取得鄰居的信任、搞到這三塊表的艱辛過程, 楊雪沒說,她隻把成果展示給蘇葉看。她攤開了自己瘦削的手掌,躺在掌心的手表被擦得雪亮,指針滴答、滴答地轉悠著。

蘇葉拿起表對著學校的掛鐘看了一眼,調得還蠻準的。

她拍著楊雪的肩膀,“不錯進步很大,萬事開頭難,這第一步邁出去了接下來就順暢了。”

蘇葉隨口問:“你沒收人家錢吧?”

楊雪的腰杆挺得更直了,“沒有,我都聽著老師的話呢!不過——”

楊雪太激動了,她伸出一個巴掌, 顫抖地說:“修一隻表人家給我五毛錢,我都沒要。”

楊雪沒有想過自己能靠這個掙錢, 但它確實能掙到錢。楊雪媽需要幫彆人漿洗一個星期的衣服才能掙到一塊五毛, 而這三隻表楊雪隻花了幾天就修好了。第一次修表難免畏畏縮縮, 多修幾次楊雪肯定能更利索!

這點錢彆人可能不會放在眼裡, 但對一個貧窮的姑娘來說卻意味著很多…… 不過聽老師的話更重要!

助人為樂, 也很有成就感!這些成就感不是靠三毛五毛、一塊兩塊足以形容的。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楊雪想以後就算沒錢念書了, 有了這門手藝也可以養家糊口了。

其他兩個男孩順勢掏出了自己表, 一個男孩撓著頭說:“蘇老師,這個我不會修。”

“是嗎?不怕,老師一個個來看。”蘇葉掏出工具箱,她拆開了壞表,手把手地教學生修表。

三個學生看得眼珠一瞬不錯、全神貫注,恨不得把所有的步驟都刻在腦子裡、死死地記住。

蘇葉經過一番打聽,她知道了修表的在這個年代地位很高。楊雪能靠修表賺到錢蘇葉一點也不意外。但她沒把這點小錢放在眼裡,蘇葉想要的可不單是這點錢。

耗費了那麼多的精力,她自然是想搞一番大事。

蘇葉說:“等你們都學會了修表,老師再教你們怎麼修收音機。以前的實踐課開學後還會繼續上,老師找個機會跟校長說說。”

三個學生聽到這個消息非常很激動,他們像快樂的鳥兒飛出了辦公室,迫不及待地和同學傳遞這個消息。

他們還記得蘇葉承諾過的教他們學做收音機,磨了那麼久終於開始學修收音機了。

這個年代修表工多,但會修收音機的可不多。收音機的曆史沒有手表的長,它還是個時髦的新穎物。

六十年代娛樂活動少,手頭上有錢的市民需要精神娛樂,很願意省吃儉用攢下一部收音機。誰每天下班打開收音機、把音量調到最高,造福前後左右的鄰居,誰就是整棟筒子樓裡拉風的那個崽。

放學後。

蘇葉以“科學老師”的身份給校長寫了一封“增設實驗課”的建議信。她在信中洋洋灑灑地寫道:

“在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發現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很重要。科學是一門複雜而精深的綜合學科,它不能光靠課本獲取,它更需要實際的動手操作,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

無論中專還是大學都已經開設實驗課,曾經被點名表揚的先進學校也有實驗課,我認為實驗課很重要。在此我鄭重地向校長建議給中學生們增設這門課,我願意擔任這它的授課老師。”

寫完信,末了蘇葉像這個年代的人一樣慣例添了句主席的名言。

蘇葉把信交給了校長。她一點也不擔心校長會拒絕,提“開設實驗課”可是科學老師的本分,她這封信還明晃晃地寫著“白乾活、不要錢”。

免費的勞動力,不要白不要。

蘇葉打聽過了,彆的先進中學都有實驗課,一中是省級中學卻沒有實驗課,這就是一中的不對。在後世應試教育那麼嚴峻的時候,物、理、化、生都擁有自己的實驗課,這足以說明實驗課的重要性。

隔天校長興致勃勃地拿著蘇葉的信,找到了蘇葉。

“小蘇你這個提議很有想法,我看了很高興。學校就缺你這種敢想、樂於奉獻的青年老師。實驗課咋開,回頭你給我一五一十整明白了,我就挪出周五下午的時間給你上實驗課。”

一中以前不是沒有上過實驗課,不過招來的老師沒有經驗,學校缺錢買教學儀器,索性就不上了。蘇葉的提議正中了校長的心。她看完信高興還來不及,還能不答應麼?

尤其蘇葉還提起她教會了學生修理手表,可見她是個有能力的老師。看完信校長趕緊來找了蘇葉。

校長從兜裡掏出一塊表,笑意濃濃地對蘇葉說:“小蘇,回頭你讓你學生給我看看表,看看能不能修。”

蘇葉挺直腰杆說:“能,校長可不要小瞧他們,他們可厲害呢!”

蘇葉終於獲得了光明正大上實驗課的資格。

在蘇葉孜孜不倦的培養下,會修表的學生由三個增加到了五個、六個,蘇葉繼續鼓勵著幾個聰明的孩子,利用課餘時間,免費幫助街坊鄰居修手表。

蘇葉要搞的事情漸漸地有了雛形,她欣慰地摸了摸下巴。

她要搞什麼事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葉不是犧牲奉獻的性格,自掏腰包供學生念書的事她不會再做第二次。當然,她很窮也沒錢乾這件事。

蘇葉打算弄一個“實踐基地”。這個基地它既能產出經濟賺錢補助貧困生,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蘇葉第一次去回收站收破爛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有價值卻得不到利用的電子廢品。這些廢品稍微利用還能繼續發揮價值。隻是這個年代的人腦子不夠靈活,懂技術的太少,不懂得做“翻新機”的技術。

蘇葉記得九十年代那會有個女強人就是靠“收破爛”變成了首富,她把破爛變廢為寶,賺得盆滿缽滿。這個女強人有句名言是:一張紙就是一個森林。廢物放在彆的地方即是寶貝。

在蘇葉眼中壞了的表、收音機,甚至支零破碎的電線、金屬零件都是寶貝。

九十年代靠回收廢品的女強人發達之後,遍地都是收破爛的人,大街小巷那句“收購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風靡了一個年代。假如能用一塊、兩塊回收手表、收音機,自己動手修理好後轉手用三塊賣出去,賺錢就變得很簡單。

當然現在可不講究“賺錢”,蘇葉也賺不了這筆錢,賺這個錢可不就是未來的“投機倒把”嗎?蘇葉嫌自己命太長才會去做這件事。

然而蘇葉不行,她的學生卻可以。這個名義還根正苗紅得不行——以不求盈利為目的,用知識和勞動創造價值,實現資源再利用、同時補貼貧困生的“實踐基地”,它可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