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1 / 2)

荀子和他的學生帶著有昌文君印的手信來到武關被秦軍守衛攔下,在那裡暫住了些時日,同時寫了信到鹹陽。顧衍收到守衛的報告和荀子的信才知道荀子在蘭陵的時候就已經感染了血吸蟲病,前年昌文君派巫醫到各地宣傳‘神藥’的時候幫他治好了病,兩人也因此有了書信往來。

這此是昌文君估摸著自己可能要受些皮肉之苦,擔心楚地又要陷入戰火,無人關照荀子,所以在實施計劃前就安排人帶荀子離開蘭陵,長途跋涉到秦國來投奔顧衍。在昌文君心裡,顧衍肯定能安頓好這位當世大儒。

顧衍溫和的給李冰解釋前因後果,然後說,“荀子年事已高,這裡風景秀麗氣候適宜,所以我就讓其在這裡修養。隻是要多加打擾郡守了。”

李冰連忙擺手,“無事無事,能與大儒共居乃冰之幸。”

兩人在前麵給眾人帶路,荀子住著拐杖慢悠悠的跟在顧衍後麵。他多年前遊曆過秦國,那時的秦王還是秦昭襄王,如今多年過去秦王也換了三任了。他曾於函穀關口道,“秦四世有勝,數也,非幸也。”現在算起來秦國已經儘出七代明君,先前的話也有了印證,天理在秦。

隻是命數到了,不代表秦之治可長久。畢竟縣之以王者之功名,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1),可如今自己前麵的青年卻是君子之風慨然於世,透過他就能看到如今的秦王定然是頗有王者之風。

他本以為七代後秦便無人可用,可一路行來所見所聞隻能讓他再感慨一聲,“鳳子歸秦,實乃秦之幸。”

當三人坐定後,顧衍親自為荀子奉茶被他推脫再三後才接下。

“王上傾慕荀子之才,早想召您來秦教導大秦兒郎,隻是聞您年事已高兼之從楚到秦實在路途遙遠,這才作罷。沒想到天命庇佑,還是讓您來了我大秦。”顧衍笑眯眯的說,“此次聽聞某要護送您來臨潼,特命人備齊一應生活器物,若是還有什麼需要的也可找這兒的裡正。”

荀子點點頭,沒有說話,顯然也習慣了各國君主的禮遇。

“某聽聞您進來在著書立說,正巧鹹陽太學也安排各科博士們寫書以供學子研讀......”顧衍接著說,“某想請荀子在秦編書,能使秦之學子拜讀一番。”費勁把荀子安頓在秦國,不就是為了能拿到第一手資料嗎?若是這位大儒隻在臨潼閉門寫書,不和外人來往,他們不就看不到他的成果了?

荀子這才抬眼看了看正坐的秦丞相,平和的說,“秦向來以法治國,如今丞相願以儒治?”

顧衍輕輕搖搖頭,“荀子何出此言?我大秦包容百家之言論,於國有利者用之無利者不用便是,哪有什麼單用一家之言的道理。王上賢德準百家在秦傳道授業,儒家自然也可。”用什麼治,可不是他能說了算的。

“看來丞相是不願給老夫一個承諾了。”荀子感慨道,“不過也罷,百代興衰自有公理來辨,確實非一家一姓可言的。”年紀大了,他看得很開。

顧衍再次行禮,“那某便替大秦學子謝過荀子了。”

顧衍親自安置好荀子和他的學生的生活後,這才離開臨潼。隻不過他並沒有立刻回鹹陽城,反而改道去了太府在城外的工地,最近張蒼和陳平都在那裡。

算算時間,就是燕丹再磨蹭應該已經找好殺手了。他出發的時候就聽嬴政說燕國願用土地換和平,會派使者來。這都不用猜就知道這些使者恐怕來者不善。

嬴政有武藝傍身,他可沒有。萬一被人在回去的路上劫道圍攻,或者暗中行刺他可沒有自保的能力。

他大張旗鼓的帶著荀子出鹹陽城,就是為了告訴有可能已經提前隱藏在鹹陽的燕國刺客他的去向。他已經讓中尉派人沿途巡查是否有可疑的人員了,不過為了性命安危他還是決定不原路返回。

而這邊,在臨潼回鹹陽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了很多天的人馬正納悶為何那秦丞相還不回來的時候,中尉手下的中侯已經帶兵悄悄包圍了這些人。這些被燕國收買的俠客(2)都是通過正經手續進的國,或者有的甚至就是秦人很難被找到,好在丞相神機妙算才讓他們漏出馬腳。

此時抓一個山賊或者鬨事者,會獎勵十兩而且可以拿走被捕者身上的財貨。對於常年帶著都城,沒有什麼戰功的守衛軍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橫財,所以大家都很積極。

遺憾的是,他們沒有抓到活人。那些俠客確實不虧為俠士之名,在發現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全都引頸自殺了。帶人來的中侯嘖了一聲,讓手底下的人將這些人的財貨扒乾淨然後帶著屍首回程了。

當然,這些是傳不到顧衍的耳朵裡的,中尉也隻會給他上一個將境內不軌俠客斬殺的報告。此時的他正停在前往少府工地的路上,而韓徒卻警惕的讓隊伍停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