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亂了(2 / 2)

黎家,大盛有名的氏族大家,在當家人黎文希落敗之後,逐漸退出了朝廷。黎家掌家這一脈的落敗意味著黎家的凋零,旁支裡的人才也有不錯的,但都離權力中心還很遠,為了保存實力,同時避禍,在之後幾年,黎家退出了京城這座舞台。從前黎家住在京都大道上何等風光,黎文希死後黎家守不住家產,唯有那座宅子賣不得。

那是從前先帝賞的,黎文希死後,天啟帝收了回去。

後來天啟帝也動了想賞賜人的心思,不過這些年扶持起來的人中沒誰是缺那一棟宅子的人,才沒用上。

沒想到最後便宜了喬明淵。

慕綰綰想著這些,腦袋裡隻冒出一句話,風水輪流轉,此話真不假。

當年黎家何等風光,何曾想會有這樣一日?

“陛下厚愛,你也不用有負擔,至於彆的事情,你男人有自信能處理好,讓你高枕無憂的住進高門大院。”

喬明淵說。

慕綰綰笑了笑,接了地契,回頭便帶人去打掃收拾了。

天啟帝有心賞賜,自然不會給一座破敗的宅院,那院子交到喬家人手上的時候打掃得很乾淨,不過到底多年了,有些掉漆,需要重新招人來裝潢一二。等弄完已經過去了個把月,這時候天啟帝帶著他的心腹們連田稅改革的措施都商討完了。

喬家又迎來了一次搬家。

聽說喬家要搬到京都大道上去,左鄰右舍無不羨慕。

早有人說過喬家搬家是遲早的事情,倒都不意外。

等喬明淵一家搬走,那小院子冷清下來,一家人全隨著喬明淵搬到了京都大道旁,可謂風光無二。

然而風光中藏著暗流湧動。

天啟十八年中秋,天啟帝要進行田地稅收改革的消息不知道被誰泄露了出去。此事一出,舉國上下頓時一片罵聲。傳消息的人自然是撿著對他們有利的傳,隻告訴天下人,喬明淵等人向天啟帝進言,陛下有意整飭賦稅,以後不再給舉人掛田免稅,農人的田稅不能再免。

為了這個,已經考上功名的舉人破口大罵,還沒考上的也覺得遭了滅頂之災。

尤其是那些家貧的人,都指望著讀書擺脫困境,想想一朝中舉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地主,從此吃穿不愁是多好的好事,斷了投佃這條路,分明是要斷人財路啊!

全國上下多少舉人?

鄉試三年一試,每年一個省出七十人左右,全國上下約莫是一千三百人。

天啟帝打登基以來,十八年間加上恩科,一共開了七場鄉試,光是天啟帝就取了近萬的舉人,還彆提從前先帝在位時取的那些。

這些舉人都是讀書人,腦袋好使又精明,除了這個之外,他們還都有勢。

這麼多人集結起來,想不亂都難。

天啟十八年秋,新賦稅條令剛提出一個條框,河西率先亂了。

河西那邊良田肥沃,農戶占了百分之八十,河西又是大省,人口在大盛排不上第一也能進前三,全省人口加起來估摸著得有了九百來萬人。河西也是讀書的大省,如今官身的人就有不少,舉人沒考上進士的更是多。這些人消息靈通,朝廷還未拿出具體章程,就有人得知了改革的內容。

新賦稅政策對誰的損害最大?

當然是那些身負功名的讀書人,河西田地多,像家裡出兩三個舉人的,哪家不是千畝良田打底的身價?朝廷對進士名下的田地更是沒要求,像一些考上了進士做了官的,隨便拎一個出來那都是當仁不讓的大地主。

這些人不鬨才怪!

不過,這些蠶食朝廷賦稅的蛀蟲們都聰明,鬨事他們也不會自己上陣鬨,農人的眼睛裡沒其他,就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誰動他們的土地,他們就跟誰拚命。

地主們放出風聲去,朝廷要改革土地賦稅,以後不準掛田了。

他們不告訴農人,新政之後,農人隻要交兩成稅就可以了,他們選擇性忽略這個最重要的信息,隻告訴那些種地的人,以後隻能給朝廷交稅。

從前掛田地在地主名下,隻交兩成。現在不能掛了,要交四成。過了好日子之後誰還願意過苦日子?農人們登時不乾了,追問地主家為何不給掛了,原本這是朝廷默許的啊!

地主們滿臉苦澀:“不是我不想為鄉親們謀福祉,而是朝廷有官員提出要改革土地稅,不給掛了,陛下已經答應。”

“那個混賬提出的?”

“是當今二品大員,軍機閣大臣喬明淵。”

“他自己名下沒有田嗎?為何要提這樣的提議?”

“他沒有,喬家商戶出身,家裡不缺錢。”

農人一聽都沸騰了,好啊,這是典型的自己不缺錢見不得彆人好過啊,陛下為什麼要用這樣的人,這樣的改革他們不答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