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第 177 章(1 / 2)

周翰林此言一出, 在場的眾人全都愣了一下, 顯然是被周翰林的這句話給驚到了。

“周愛卿所言可屬實?”宣和帝沉默了一陣子之後, 這才開口說話。然而他的的這句話其實問的並不是周翰林, 而是越國公。隻不過現在, 宣和帝看向越國公, 隻見他一臉茫然,似乎是並不知道這件事情。

宣和帝此時尚能分心去想越國公對這整件事知道多少。畢竟墨珣於他而言, 最大的身份便隻是越國公的孫子。狀元每三年就有一次, 就算不是墨珣也可以是馮維正。

而周翰林既然敢在早朝的時候,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這件事情說出來, 那就自是成竹在胸的。他此時聽到宣和帝這麼問了, 便也一臉篤定地回答道:“臣所言,句句屬實。”

因為越國公是墨珣的乾祖父, 周翰林也還算是顧全了越國公的顏麵, 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太多數落墨珣的話。不過, 墨珣沒有守孝就直接參加科舉考試,這件事已經很嚴重了, 根本不需要他再過多地添油加醋。再加上, 他與越國公還需同朝為官, 且看越國公的身子骨, 怕是還有好些年, 還是“人前留一線, 日後好相見”吧。

越國公看著周翰林一時失語, 尚不知該如何反駁。周翰林說得這般斬釘截鐵, 怕是早都調查過了。而他認識墨珣的時候,便是墨珣與他兩個表哥進建州參加院試的時候。而在此之前,墨珣已經通過了縣試和府試,所以他怎麼可能會想到墨珣竟然沒有為他父親守孝三年呢?

但宣和帝明顯還等著自己回答,他怎麼也得憋出一句話來。最終越國公也隻得硬生生地擠出一句,“此事,臣並不知情。”他當真是不知道,自然也不可能張口為墨珣辯駁。然而經過了周翰林這麼一提,越國公便開始思索起來——墨珣今年隻有十二歲,去年,也就是十一歲那年參加的昌州鄉試;再往前推,墨珣八歲參加建州鄉試,七歲參加院試,六歲縣試和府試……

不過,宣和帝聽到越國公說“不知”的時候,臉已經拉了下來。

曆朝曆代以來,一直以孝悌為本。《論語·學而篇》提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說的便是“孝”、“悌”乃“仁”之根本,這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為“朱子八德”。而墨珣此時已違背了其中最基本的一項,實在是很難讓宣和帝相信他餘下的七項能做多好。

如此一來,原先墨珣在宣和帝麵前刷起來的好感度全都被敗了個精光。

“臣聽聞,墨狀元之父是在宣和五年鄉試之後去世的。”周翰林又十分細心地將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一並都說了出來。

今年是宣和十二年。

越國公聽完了周翰林的話,這就按照之前的推算將時間對上了——墨珣是在宣和帝登基那年出生的,而他的父親是在他五歲時候去世,可他卻是在六歲去參加了縣試!

這下根本不用周翰林繼續說什麼,越國公自己就已經什麼都明白了。他當即心急如焚起來,卻也不知該如何開口為墨珣辯解。整件事的始末他根本不了解,而且周翰林雖然沒有當眾拿出什麼有力的證據,但這個很明顯的時間線就已經能夠說明一切了。

隱瞞丁憂參加科舉的人,很有可能會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今年不來明年便無緣科舉了。但這個理由於墨珣而言明顯說不通,他參加縣試的時候隻有六歲,就算為他父親守孝三年,那也才八歲啊!

而且,墨珣這樣一路過來,竟然都沒有人發現他並未守孝?!

宣和帝對墨珣的印象隻停留在了越國公的乾孫子、連中三元上,自然不可能隻憑周翰林說的那一句話就判斷出墨珣到底有沒有守孝。但他此時看越國公表情,便已知周翰林之前那句話說的確是實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