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 178 章(1 / 2)

越國公聞言, 立刻鬆了口氣, 當然, 他表現得並不十分明顯。隻是, 很快他的眉頭又緊緊地皺了起來。現在顯然不是放鬆的時候, 等到墨珣進殿之後, 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宣和帝此言一出,那守在殿內的內監便逐一傳話, 到了最後也出動了兩員禦林軍。

彼時墨珣正在翰林院中, 而他們這次的一甲三人正由上一屆的庶吉士領著正在學習朝廷的各項規章製度。

考慮到他們三個還沒有被授予官職,所以規章製度也是從淺顯的開始說起。

內監連同禦林軍趕到翰林院的時候, 墨珣他們正跟著倫沄嶽在參觀翰林院的藏書閣。

內監進了翰林院之後, 便問了衙門裡的其他的庶吉士,墨珣的去向。在得知了墨珣在後堂之後, 內監這就快步往藏書閣去了。

墨珣他們正在聽倫沄嶽的講解, 內監徑直進了堂屋, 得了守閣人示意便到了墨珣他們跟前。“墨狀元,皇上召你進殿, 有要事相商。”兩位禦林軍一直跟在內監身後, 雖然在內監說話的時候, 他們並沒有動作, 但卻給人以明顯的壓迫感。

倫沄嶽愣了愣, 這便拱手與內監問好, “公公。”因為內監一開口就說, 皇上與墨珣有要事相商, 他也就不敢詢問究竟所為何事。此時與內監打招呼,不過是想探探他的態度罷了。

榜眼與探花兩人一直與墨珣在一起,此時宣和帝招了墨珣進殿,而並未提及兩人,亦讓他們有些不安。不過此時亦不是他們開口的時候,他們也隻得看著墨珣點頭應聲隨著內監往外走。

這個內監並不是宣和帝的貼身的公公,而且墨珣與宣和帝的貼身內監——馬公公和齊公公都打過交道,那兩位對自己都還算客氣,決然不是現在這位這番神態與口吻。想來宣和帝此次傳喚自己進殿,並非是有什麼好事了。

兩位禦林軍則跟在墨珣身後,似乎一直緊緊地盯著墨珣的動作。墨珣還是能覺察出他們看自己的眼神有著很明顯的監視之意。

一路上墨珣什麼也沒問,隻是跟著內監快步在宮中行走。等到了太和殿前,內監便也隻停在門口,往殿內傳訊。

墨珣在門口呆了一會兒,這才聽到殿內有人高喊,“宣墨珣進殿!”

墨珣這才得以邁步走進殿內,他不是第一次麵見宣和帝了,進了大殿之後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地麵,在走到大概殿中央的位置時便俯身下拜。“學生墨珣,參見皇上。”他現在還沒有被授予官職,說不上什麼“臣”,卻仍是以“天子門生”自居。

宣和帝坐在上首,並沒有吭聲。既不說他為什麼傳墨珣進殿,也沒有開口讓墨珣起身。

墨珣等了好一會兒,隻覺得此時太和殿內的氣氛並不正常。他對於惡意的感知還算是警覺,自然也就大概能猜到宣和帝這次把他叫過來必定是因為他犯了什麼事。但不管墨珣怎麼想,都想不出來。

難道是因為秘密立儲?

墨珣的猜測並沒有持續太久,宣和帝便開口讓周翰林重新把剛才在殿上所說的事再說上一遍。

周翰林這便又說了一遍,說完了之後還盯著跪在地上的墨珣,想看看他打算怎麼為自己辯解。

墨珣聞言,整個人懵了一下,對周翰林所說的事情竟沒有絲毫的概念。

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確實在墨延之死後聽到過“守孝”什麼的,但他本以為……隻三個月就足夠了,也根本就沒有人跟他說過守孝要守多長時間。

墨珣以前在姑瑤山上長大,而他們玄九宗根本就沒有守孝、丁憂的說法。因為他們修仙的人壽元綿長,什麼守孝對他們而言都是很短暫的事情。再加上,他被帶上了姑瑤山之後,凡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了。父母不再是他的父母,兄弟也不再是他的兄弟。他甚至連原來的血親去世都不知情。像倫沄嵐之前提到過的,什麼墨珣的父親泉下有知,這些對於他們修仙之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不過這些顯然不能夠成為墨珣沒有守孝就參加科舉考試的理由。

墨珣在周翰林把這件事說出來之後,就飛快地在腦子裡想這件事會引發怎樣的後果,而自己又要怎麼說才能夠儘量去避免這些後果。

“墨珣,你還有何話說?”宣和帝見墨珣聽完了周翰林的話之後一直低頭一言不發,乾脆主動開口詢問起來。

現在的情況是他不了解宣和帝會打算怎麼處置自己,不過既然這件事情會被鬨到太和殿上,那自然就不容小覷。墨珣仔細地想了一下,他如果僅僅隻是說自己不知情的話,恐怕很難堵住悠悠眾口,宣和帝如果不罰他決計很難讓彆人信服。

“學生父親去世的時候,學生還未曾入學。而學生的父親,曾留有遺願,希望學生能夠達成他未完成的理想。”墨珣說這話的時候十分篤定,絲毫沒有麵對文武百官的驚慌。他從來都沒有見過墨延之,關於墨延之的一切也都是從彆人口中得知的。

墨延之去世的時候,墨珣才五歲,而聽倫沄嵐的意思似乎是準備等到墨延之高中之後,有時間了,再親自教導墨珣的,但沒想到的是這一切都還沒來得及發生,墨延之就死了。真正給墨珣啟蒙的人應該是安秀才,這一點,整個石裡鄉的人都知道。

至於墨延之未完成的遺願,那隻是墨珣從倫沄嵐口中的“你父親若是泉下有知,該何其歡喜”演變而來的。

因為並不覺得自己在撒謊,墨珣的眼中有著十足的坦然,他抬頭飛快地朝著宣和帝看了一眼。

宣和帝雖然能從墨珣的表述中琢磨出他究竟想要表達什麼,但他並不想費神去思考,“所以……?”

“學生的父親去世時,學生還未學過‘禮’,”如果墨珣沒記錯的話,“孝悌”一詞的提出是在《禮記》。首先他需要明確地向宣和帝表明自己根本不知道有“守孝”這個事,但這件事情卻不能明說。否則的話,他就很可能被說成是生性惡毒。孝悌為仁之根本,同時,在大多數人看來,孝悌也是人的本性。既然是本性,那就是存在於他自身,所以他隻能暗示宣和帝自己不知情,卻不能明說。

“在此之前,學生的家中並未有人亡故。”墨珣的親祖父去世時,他還沒出生,而外祖父和姥爺都在世,這些如果宣和帝當真要查的話,肯定都能查得到。

不管宣和帝聽明白沒有,反正越國公是聽懂了。

但這並不能作為墨珣脫罪的理由。

如果說墨珣年幼,不懂事,那麼那些允許他參加考試的科舉考試的各級衙門、官員都不懂嗎?

越國公想得要比墨珣更多,但是從墨珣的表述來聽的話,恐怕墨珣自身都沒辦法為自己辯解。

宣和帝沉聲“嗯”了一下,倒是聽不出明確的喜怒。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周翰林聽完了墨珣的話之後,見宣和帝沒有表示,便擅自開口道:“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墨珣自然是聽到了周翰林說的話了,這就是孟子的性善論了。他還記得有一次科舉考試的考題就是在考性善論,然而墨珣本身是支持性惡論的。當時為了通過考試,他也就是順著性善論往下寫罷了。

墨珣的頭稍稍朝著周翰林偏了偏,他並不確定自己這個時候能不能當庭與周翰林辯駁一二。

宣和帝在上首或許是覺察到了墨珣的動作,饒有興致地開口說道:“無話可說了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