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第 396 章(1 / 2)

雅礱那邊得知宣和帝駕崩, 連等都不等,直接下令開始攻打大周。好在宣和帝當初布置妥當,守城的兵將死守城門, 僵持數月, 雅礱的武士竟是一步也沒能踏進大周境內。

此時已與當初的小打小鬨不同, 雅礱既已決定大軍壓境,在短期內拿下大周,便不會留手。

牽複帝每日都能收到數封來自邊關的加急信函,而先前被宣和帝派到邊關去的將軍已經為國捐軀,由其他的將軍頂上。

先前宣和帝是想從幾個兒子裡挑一個當元帥, 坐鎮軍中, 但是幾個兒子沒一個想去, 也都防著其他人去最後, 元帥一職就被擱置下來。

而宣和帝當初還動過了禦駕親征的心思, 再加上雅礱那邊一直沒有要動手的跡象, 所以, 就算元帥之位一直懸而未決,宣和帝倒也沒有隨意安排人去。

牽複帝得知征西大軍群龍無首,乾乾脆脆就讓鴻薪王領印到邊境去接任元帥一職。而對於副元帥的人選,牽複帝倒是遲疑了一下。

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 牽複帝的幾個兒子年紀都算不上大,而又因為宣和帝一直不公布儲君人選, 牽複帝的幾個兒子和其他王爺的兒子也都是在宮裡學習罷了

此次前往雅礱是行軍打仗, 並不是紙上談兵可以比擬的。現在在邊關的都是些老將, 派個皇子去當元帥就拍會為了建功立業而急功冒進

牽複帝的幾個兄弟早早就被宣和帝放到各個位置上曆練,而按照宣和帝的安排,不論是牽複帝還是其他的幾個王爺,在宣和帝駕崩之後,都是要輔佐錦碩王的。

牽複帝繼任皇位以來,倒是很少再去想錦碩王如何如何,畢竟宣和帝的葬禮結束了之後,錦碩王就回到王府裡繼續禁足了。牽複帝跟錦碩王沒見到麵,自然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宣和帝丟了這麼一個爛攤子給牽複帝,牽複帝哪還有閒工夫去想那些個亂七八糟。

是嫌事務不夠繁重,還是嫌煩心事不夠多

不過,從雅礱開始攻打大周的消息傳來之後,牽複帝便開始琢磨起了宣和帝的安排。

其實,隻要認真琢磨幾個王爺的職位安排以及各自所負責的差事,還是有那麼點兒蛛絲馬跡可循的。

隻是當初,他們身在其中,覺得各自所負責的差事都差不離,宣和帝也沒有厚此薄彼

周行王好武,但卻無甚謀略,隻能稱得上是匹夫之勇。但鴻薪王不同,有才智有謀略,也善騎射。當初,宣和帝不也把鴻薪王安排在了一個文武兼重的位置上嗎

若要說鴻薪王真正差在了哪裡

可能就是一個出身吧。

副元帥就要有威望、有真才實學的大臣來擔任了。

隻是有威望的,又上過戰場的,年紀也太大了。

牽複帝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年太尉和越國公。

不單單牽複帝是從他們手中接過的宣和帝的遺詔,還因為他們都曾當過武將,而且是三朝元老。

朝廷裡頭就是這樣,資曆越老,彆人就越是敬重。就算心裡覺得這就是個老不死的,沒什麼了不起的,可還是會給他們三分薄麵。

然而,這兩位可都是當曾祖父的年紀了,如果提出要告老還鄉,牽複帝可都還得敲鑼打鼓、畢恭畢敬地把人送走呢

鴻薪王好歹是個王爺,就算在軍中再無威望,王爺身份也有加持。可一同前往的副元帥要是也鎮不住幾個將軍那就連鴻薪王去當元帥都沒什麼必要了。

在邊關的將士們看來,隻有一個王爺懂什麼從來就沒有上過戰場,可不就是在京裡享福的嗎

不說牽複帝沒正兒八經地打過仗,就連宣和帝都不見得上過戰場。

所以,牽複帝其實挺愁的。

宣和帝倒是給繼承人留了後路,但這個後路是給錦碩王,而不是給牽複帝的。

怎麼說呢就是這會兒勉強夠得上“有威望”這三個字的,還真就曾經是錦碩王一派。

宣和帝完全是給錦碩王鋪好了路子。

不過,自從宣和帝大張旗鼓地更換傳位詔書之後,這些人倒也隱隱向自己靠過來了

牽複帝這麼想著,又想到現在錦碩王還在京裡禁足,也就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應當翻不出什麼風浪了。

如此一來,牽複帝也就沒那麼多心理負擔了,還提前告知了鴻薪王,說是讓他當征西大元帥,好叫他有個心理準備。

鴻薪王原也是想著趕緊到封地去,但牽複帝一經開口,他也不好拒絕,隻能點頭應了。

雖說元帥要到前線去,但卻也是在前線的後方,算不上特彆凶險。

話雖如此,鴻薪王還是將自己的考量跟牽複帝先說了一下。倒不是為了拒絕,隻是告訴他,自己沒上過戰場,不一定能立功,但定會竭儘所能。

鴻薪王說的這些,牽複帝早就了解了,倒也不意外,隻是勉勵了幾句。

而副元帥的人選,就由昌州總兵擔任。

牽複帝此舉引起了滿朝文武的熱議,但卻也沒什麼人提出反對意見。

牽複帝命昌州總兵為征西大元帥之後,必定是想要令自己的親信來頂這個昌州總兵的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