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90 章(2 / 2)

如今當家做主的是關外來的滿人,漢人造反是天經地義,民間大大小小的反清勢力數都數不清,不利用起來簡直是浪費。

各種教派活動曆朝曆代都屢禁不止,朝廷花再多功夫鎮壓也沒有用,誰也不知道那到底是正常百姓還是參加了各種秘密活動的教徒。

滿人入關之後,民間各種教派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朝廷應對不暇,順治年間還頒布禁令鎮壓□□,如今已經練鎮壓都懶得鎮壓,隻讓各地官員看情況自己處理。

說來也怪,朝廷鎮壓的時候那些教派此起彼伏,朝廷不派兵四處抓捕,那些教派反而消停下來了。

滿人入住中原未久,民間那些教派都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好像隻要打著這個旗號就能得到上天庇佑一般。

滿人是蠻夷,漢人是正統,隻要他們反對清廷,他們就是順應天命替天行道。

究竟是自欺欺人還是一廂情願耿精忠不做評價,他自認為不是什麼好人,沒興趣給前朝找補臉麵,那些人願意相信那就相信,反正自欺欺人也和他沒關係。

見鬼的反清複明,說的跟複明有多好似的。

明朝為什麼滅?最開始不是外敵入侵,那是內亂!

老百姓就是要一口飯吃,萬曆、天啟年間不斷增加賦稅,逼的民間不斷造反,朝中也沒多少真心平亂的人,皇帝自個兒都不在意,其他人操心什麼?

朝堂從上到下貪官汙吏橫行,幾十萬老朱家的子孫要朝廷供養,民間災民無數,老朱家的子孫卻良田千畝、家財萬貫,就算這樣了還不滿足,依舊鉚足了勁兒往自己家扒拉東西,恨不得把百姓全都逼死。

真要有那麼多人想反清複明,明朝早就光複了。

南明小朝廷當年經營的不算差,結果怎麼樣,還不是被收拾的乾乾淨淨。

一個個嘴上說著複明複明,其實個個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手裡有點兵權就想窩著不出門,隻要能保住他們的一畝三分地兒,外麵清廷發展成什麼樣都和他們沒有關係。

武將們有本事的不少,架不住他們勁兒不往一處使,這能有個屁用?

遭瘟的老朱家,複個鬼的明。

耿精忠耿王爺在心裡把前朝那些宗室親王罵了個狗血淋頭,罵痛快了繼續派人和民間那些教派聯係。

大丈夫能屈能伸,打什麼旗號無所謂,隻要能成事就行。

等他當上了皇帝,他肯定不會像老朱家那樣不給百姓留活路,好歹從指甲縫裡漏出來點兒給百姓留口飯吃,自己人吃肉也得容許彆人喝湯,上位者就要就格局。

老朱家格局那麼小,活該被人推翻。

那些反清複明的教派組織都不能放過,多派人過去挑撥挑撥,總有幾個傻不愣登的會上鉤。

蒙古那邊也可以上點心,尤其是察哈爾蒙古,如今那位察哈爾親王布爾尼的老子還在盛京關著,察哈爾幾代親王都不得善終,部落內部反清的聲音肯定不小。

蒙古人都能造反,遍布各地的漢人官員當然不能放過,尤其是入關之後被派到南方各地坐鎮的實權武將,沒幾個老實人,威逼利誘輪番上陣,總有人願意奉他為老大。

耿精忠在南方圖謀大事,山雨欲來風滿樓,京城的大臣敏銳的察覺到不對勁,文臣武將都老實不少。

康熙忙的焦頭爛額,三藩他肯定都要收拾,但是他們家瑪嬤說的對,現在還不到那個時候,時機不到就下手,最大的可能就是兩敗俱傷。

他不喜歡吃虧,寧可耐著性子等幾年,也不想拿將士們的性命去爭這個氣。

可是南邊率先亂起來的話,他也不可能不管不問。

察哈爾那邊可以調科爾沁的兵馬防備,漠南蒙古和他們關係最好的便是科爾沁部,不過即便是科爾沁也不能指望太多,其他部落就靠不住了。

漠南一亂,漠北各部肯定不會老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察哈爾的亂子掐死在繈褓之中,不然南方各處一起造反,漠北各部也跟著搗亂,八旗的將士全部派出去都不夠平亂的。

皇帝到底還是個憋不住事兒的少年郎,就算有太皇太後和親信大臣們在旁邊指點著,遇到這種事情也忍不住想發狂,入秋後不知道怎麼想的,非要親自去北方巡邊,說是給蒙古那邊一個威懾,讓他們老實點兒彆上趕著找事兒。

那話一說出來,朝堂上下都被嚇得不輕。

他們的萬歲爺呦,這個時候過去哪兒是給蒙古各部一個威懾,那分明是樹好靶子等著對方來打。

一群人好說歹說總算是把心血來潮的皇帝給勸住了,據知情人士七阿哥偷偷爆料,自從他們家三哥說要親自巡邊,宮裡的侍衛比以前多了兩倍不止,生怕皇帝偷偷摸摸溜出去把天給捅破。

因為多了那麼多侍衛,他們出宮也不像以前那麼方便,太皇太後對付離家出走的小孩兒有一手,但凡進出紫禁城,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要驗明正身,嚴防皇帝假扮成太監或者宮女跑出去。

七阿哥覺得,他哥應該還沒有掉節操到假扮宮女的地步。

總之就是,京城風雨欲來,紫禁城也不太平,因為外麵亂象頻發,連他出宮的次數都收到了限製。

每次出去都要把帶著的人檢查一遍兒,次數一多他也不懶得出門了,索性在宮裡專心學習,繼續練他那手怎麼寫都寫不好的狗爬字。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日子過的很快,不知不覺就又過了一年。

每年開春,皇帝都要帶領文武百官到先農壇行藉田禮,隻是當今聖上年紀小,前些年的藉田禮就給省了。

今年康熙皇帝不準備再偷懶,他已經是個無所不能的大人,該乾的活兒哪個都不能少,要讓天下百姓都見識到他的勤政愛民,沒事兒就多乾點正經事,彆聽幾句謠言就跟著惹是生非。

隆禧和常寧安分了大半年,得知這個藉田禮也有他們倆的份兒的時候都驚呆了。

“我們真的要去嗎?瑪嬤放心嗎?不是,三哥真的要出宮嗎?”常寧憂心忡忡,怎麼想怎麼不放心,“三哥上次心血來潮說要巡邊,可把瑪嬤給嚇壞了,他這次又想往外跑,去瑪嬤那兒說過了嗎?”

隆禧:……

“五哥,你冷靜點兒。”七阿哥有氣無力的看著他們家五哥,不知道說他什麼好,“先農壇就在外城,三哥這次連京城都沒有出,這有什麼不放心的?”

“你還小,不懂我們大人要操多少心。”五阿哥絲毫沒有被安慰道,歎了口氣繼續發愁,“外城怎麼了?外城也不安穩啊!”

先農壇離乾清宮那麼遠,從乾清宮出去要先經過乾清門,再穿過午門,走了老遠走到正陽門,再走老遠才是先農壇。

遠的很呐!

隆禧:……

這孩子被嚇傻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隆禧(撇嘴):我五哥是個傻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