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2 / 2)

皇帝讓遏必隆先一步來江南,真的單純是鼇拜和蘇克薩哈當堂打架,最後讓遏必隆撿了漏嗎?

他們怎麼覺得更像先派個笑麵虎過來讓他們有個準備,願意接受就接受,不願意接受就把他們全部交給鼇拜和蘇克薩哈?

是了,一定是這樣。

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有深意,鼇拜什麼脾氣他們都清楚,彆管私底下多囂張,在皇宮裡都能耐得住性子,即便是輔政的時候都不曾在皇上麵前失禮過,更何況現在。

什麼在禦書房打成一團,定是放出來乾擾他們思考的假消息。

巡撫衙門的官員不敢和遏必隆對著乾,也不敢得罪他們交好的世家大族,隻能偷偷給那邊傳消息,至於最後會是什麼情況,隻能各憑本事了。

上頭的神仙打架,他們這些小嘍囉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遏必隆把曹家父子趕走,看著外麵升起來的太陽伸了個懶腰,“不錯不錯,又是個好天氣。”

他來江寧府兩個月,那些背景不深的不敢和朝廷對著乾的大商已經讓乾什麼就乾什麼,現在就剩下那些和官方勾結不清的家夥了。

他也不是什麼大惡人,正經商人交了稅就完事兒了,那些和官方勾結的官員才是重頭戲。

自古抄家最賺錢,和抄家相比,稅收都不夠看。

順治二年,朝廷改南直隸為江南省,設江南布政使司。順治時八年,江南布政使司分置左右,江南左布政使司仍駐江寧府,江南右布政使司移駐蘇州府。

江南富庶,因為江南省的地域太大,康熙六年的時候便把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江南省分成江南江蘇省和江南安徽省。

前者取“江寧府”的“江”和“蘇州府”的“蘇”,後者取“安慶府”的“安”和“徽州府”的“徽”。

江南省分成江蘇省和安徽省後,江蘇巡撫和江蘇布政使司都駐紮在蘇州,而安徽巡撫駐紮在安慶,安徽布政使司依舊留在南京。節製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也駐紮在南京城,也就是江寧。

江南省雖然分開,但是江蘇省和安徽省的士子考鄉試依舊在江南貢院,江南貢院同樣在南京。

彆看南京城隻是一座城,城裡的衙門卻不少,拿捏住南京城內的衙門,和拿捏住江南官場也沒什麼區彆了。

小曹同學仗著有遏必隆當後台,這些天抓人吵架乾的是熱火朝天,不過該慫還是得慫,自從開始乾得罪人的事情,他就再也不敢一個人出門。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人急了什麼事情都乾得出來,他還年輕,不想和那些走投無路的人一般見識。

那些人死就死了,他的大好頭顱可不想便宜其他人。

曹寅開始狐假虎威的生活,但凡出門必定帶足了侍衛,同時還和遏必隆打申請,把他家也護的嚴嚴實實,免得有些瘋子真的趁人不注意去他家縱火行凶。

家裡那麼多人,爹也快老糊塗了,遇到大火真的跑不出來。

曹璽:……

他上輩子到底造了什麼孽?怎麼攤上這麼個要命的兒子?

不管怎麼說,在小曹同學和他的大腿們的努力下,稅製改革進行的無比順利。雖然其中出了不少刺殺的小意外,但是在小曹同學的英勇應對之下,最後隻是為朝廷多抄了幾家的家底而已。

朝廷這次鐵了心的要打壓富商巨賈,八旗兵在城外虎視眈眈,江南好不容易安穩幾年,有些年長的還記得當年清軍入關打到江南時的殘酷場麵,生怕那些八旗兵凶性大發再來屠城,心裡有顧忌,自然隻能順著朝廷的安排走。

他們是讀書人,講起道理來他們誰都不怕,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那些八旗兵都是關外來的蠻夷,沒法和他們講道理,嘴皮子再利索,遇到刀槍也無計可施。

屠城啊,他們這輩子也不想再經曆第二次了。

揚州城當年多少世家大族,最後還不是什麼都沒守住?

新的稅製在江南進行的順利,連江南這塊硬骨頭都啃了下來,其他地方自然也能推行下去。

尤其是那些貧窮的省份,那些地方年年隻能靠人頭稅來維持官府運作,改成新稅製之後,朝廷能撥給他們更多銀子來改善百姓生活。父母官們也不求治下百姓能一下子從赤貧變小康,隻要能不再餓死人,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政績。

眨眼間就到了冬天,今年沒有動兵打仗,國庫的銀子也寬裕,皇帝算完賬後大手一揮帶著群臣去南海檢閱八旗士兵,讓大家看看就算沒有打仗,他們八旗兒郎依舊個個都是萬裡挑一的勇士。

往年過年最多就是去看個滑冰,今年皇帝下令要檢閱八旗將士,場麵肯定比往年都要壯觀,隆禧提前大半個月就開始期待。

他現在也算是大人了,閱兵這種場麵少不得他,這種熱鬨場麵也少不得小孩子,寓教於樂嘛,宮裡幾個能跑能跳的小娃娃也得帶上。

其實能跑能跳的到現在為止也隻有承瑞一個,承祜和大格格剛剛學會走路,彆說皇帝不放心,他自己也不太敢帶太小的小家夥出去吹風。

宮裡有個承瑞,裕親王府有個小格格,正好一隻手牽一個,帶小孩兒而已,他最擅長的就是當孩子王了。

從小被哥哥們當小孩兒的七阿哥有了侄子侄女後迅速適應長輩的身份,彆管他是不是比小家夥們長一輩兒,反正他不是年紀最小的那個了。

兩三歲的小娃娃已經可以拿著玩具小弓到處玩耍,小承瑞知道自己也能出去看閱兵後高興壞了,拿著他的玩具小弓滿院子亂跑,不會騎馬也不妨礙他假裝自己在馬背上。

隆禧托著臉坐在台階上,羨慕小娃娃能有那麼好的精力,不像他,已經是個十幾歲的“老人”了。

學騎馬容易,學射箭也不算太難,但是吧,他們要學的不單純是騎馬和射箭,而是結合起來的騎射。

看承瑞這樣子,將來估計也不怕騎射,不像他這個叔叔,步射都學的不倫不類,更不用說馬上射箭了。

人比人氣死人,知足常樂,他還是彆想那麼多比較好。

承瑞在院子裡跑著,跑累了之後蹭到他們家小叔旁邊,嗷嗚一聲然後哈哈哈笑起來。

古靈精怪的臭小子眨巴著圓滾滾的大眼睛,調皮的跟翊坤宮養的貓崽兒一樣,“七叔七叔,你在想什麼?”

“在想我們承瑞什麼時候才能長高高。”隆禧捏捏臭小子軟乎乎的臉蛋兒,捏舒心了才把人鬆開,“現在這個頭可不能學騎射,得再長高點,要像七叔這樣才行。”

“承瑞覺得不太行,七叔還不夠高,像汗阿瑪那樣才行。”小家夥誠實的說道,看他們家七叔捏著拳頭要生氣,又趕緊過去滅火,“七叔七叔,有點心嗎,承瑞餓了。”

小家夥火氣重,不樂意悶在屋裡,要了點心也不樂意進去,一邊吃一邊模糊不清的說悄悄話,“七叔,你們小時候嬤嬤也不讓隨便吃東西嗎?”

隆禧:???

“有人不讓你吃東西?”

“烏蘇嬤嬤說吃多了會積食,過了飯點就不讓吃點心,還不讓承瑞和皇瑪嬤、烏庫瑪嬤說,說瑪嬤和烏庫瑪嬤不喜歡多嘴的小孩子。”點心碟不大,裡麵一共就五六塊小點心,小家夥吃完之後拍拍手,喝口水之後滿血複活,“承瑞沒有和皇瑪嬤、烏庫瑪嬤說,承瑞悄悄和七叔說。”

“承瑞做的對,這種事情就要和七叔說。”隆禧扯扯嘴角,揉揉傻乎乎的大侄子,冷笑一聲站起身來,“走,咱們去乾清宮找你汗阿瑪去。”

小孩子腸胃弱,少食多餐才容易吸收,宮裡現在一天三頓飯,一頓飯吃飽了也容易撐不到下一頓,更何況小家夥一日三餐要麼跟著太皇太後要麼跟著太後,兩位太後注重養生,吃飯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也會注意著不讓小家夥吃太撐。

不讓他吃太撐,不是不讓他吃,這是皇帝的第一個孩子,宮裡少他那口吃的嗎?

怪不得大侄子最近老往阿哥所跑,合著是吃不飽肚子了,這能忍?

作者有話要說:隆禧:哥,看著辦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