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六十五)(1 / 2)

太子正胡思亂想,聖人那邊已經刻好了,吹了吹印章麵上的浮沫,聖人隨手就扔給了太子:“看看,怎麼樣?”

太子不妨他突然扔過來,手忙腳亂地接住了,心裡想著:聖人這些年,可是越發的肆意了。

他雖不太懂得石刻之道,但欣賞的水平還是有的。聖人刻的這枚印章,雖比不上經年鑽研的大家,但其中的靈氣卻是少有人及的。

待看清了上麵刻的字,太子不禁一怔,心頭有暖流湧動。

——嫏嬛洞主。

這是太子的彆號。

很顯然,聖人這印章,是給他刻的。

“自然是極好的。”太子實話實說,眨了眨眼,壓下湧起的水氣。

聖人道:“既然喜歡,那就拿去,讓人再打磨修葺一下。”

“多謝父皇。”太子小心翼翼地收到了荷包裡。

聖人不在意地擺了擺手,轉而說起了正事:“林海的折子,你看過了吧?”

太子也正了神色:“看過了。林大人有經世之才,又有過人之德,真國士也!”

雖然聖人給太子選的老師都不是那種隻會死守聖人之言的,但他們身在京中,難免有所顧忌涉及任何敏感話題,都是點到即止,生怕犯了忌諱。

特彆是在經曆了聖人登位前後的慘烈之後,他們更是小心謹慎,明哲保身。

對此,聖人也很無奈。他總不能摁著人家的脖子,讓人家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吧?

這是結仇呐!

沒辦法,聖人隻能從地方官員上的折子裡,挑一些關於民生、經濟、軍事等實用的又出彩的,讓太子好好觀摩研究。

而林如海這本厚有半尺的奏折,無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本。便是太子這個目前隻能紙上談兵的,也覺得受益匪淺。

當然了,更令他敬佩的,還是林如海毫不流連的態度和果斷放權的決心。

畢竟,到了林如海這個地步,已經很少有人能把持本心了。他要是執意不肯從交趾回來,朝廷為了交趾的安定,也不得不暫時妥協。

聖人亦是感慨道:“這年頭兒,能乾事實還能把持本心的,不多了。”

太子忙道:“自父皇繼位以來,經過多方整頓,朝中已然是十分清明了。”

“嗨!”聖人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說什麼清明不清明,不過是他們摸透了朕的脾氣,轉而開始迎合朕的喜好了而已。你若是不信,可讓人去查一查,這滿朝文武,就包括林如海在內,有幾個是真的靠俸祿過日子的?”

這一點兒,太子心裡也有數。但他是真的覺得,如今的朝堂,比起皇祖父在位的時候,要好上太多了。他那時候年紀雖小,卻也覺得,皇祖父未免對那些官員太寬惠了些。

聖人又道:“朕也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因此,他們隻要彆過界,能給朕把差事辦到實處,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若是屍位素餐還貪婪無度的……嗬嗬,回家吃自己去吧!”

太子知道,這是聖人在借機教導的,連忙肅了神色,洗耳恭聽。

其實,聖人也就是話趕話,趕到這兒了,就把自己的經驗給兒子說說,並沒有要刻意教導的意思。

因此,他說了幾句,便又把話題轉到了林如海身上:“這林海即將入京,朕是不可能再讓他外任了。你覺得,給他個什麼職位才好?”

太子回想了一下如今朝堂的局勢,斟酌道:“六部之中的天官、堂官都沒有空缺,倒是大理寺卿前些日子遞了致仕的折子。隻不過……大理寺卿原是正三品,林海卻是正二品。雖說外官入京降上一兩級乃是應有之義但林海的功績實在突出,卻是不好委屈了他。”他說著,為難地看著聖人。

聖人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催問道:“你覺得,該怎麼辦?”

辦法,自然是有的。隻是,這話讓太子說出來,難免有結黨之嫌。

可看聖人這架勢,是非逼著他自己說了不可。太子無奈之餘,隻得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把那法子說了。

“不若給他加恩。”太子頓了頓,道,“兒臣的太保之職尚且空缺。”

太師、太傅、太保,統稱三師,乃是正一品的虛銜,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給重臣加碼的。

聖人本就有此意,之所以一定要逼著太子說出來,就是要進一步打破太子的防線,讓他以後在自己麵前更敢說自己的想法。

日後究竟形勢如何,聖人自己也說不準。但就目前為止,太子的表現,還不夠令他滿意。

既然如此,那就繼續打磨嘛!

對此,太子隻能暗暗苦笑,祈禱著彆有一天,聖人覺得他太過膽大包天,又要他學著穩重。

******

官職越高,林如海就越是謹慎。這一次回京入職,林如海並沒有讓賈敏帶著家眷先回林府,而是一家子都住到了城外的驛館中。他先遞了求見的牌子,隻待聖人接見過他之後,他再帶著家眷一塊兒進城。

於是,收拾屋子的事,賈敏就全權托付給了大管家徐鬆。

也好在這一次京中沒什麼大事,林如海又簡在帝心,牌子遞進去之後,林如海很快就得到了召見。

從皇宮裡出來的時候,林如海已經是新鮮出爐的大理寺卿,被聖上加封的太子太保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