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辯親疏,正名位(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4895 字 5個月前

依《禮記?王製》: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廟。漢代以來,關於廟製的爭論就從沒平息過,爭論的背後,是正治權力的運作和權衡,而作為王朝天命所歸的象征,太祖廟號的變動更具有某種深刻的政治意義。

北魏的開國之君拓跋契,最早隻是逃兵少年,因為得到了拓拔族的全力支持,方能開創大魏帝國。他是感恩知義的人,所以立國後一口氣追封了二十八代先祖為皇帝,皆追增諡號,又對原來的鮮卑代國的三位皇帝加以“三祖”的廟號:分彆是拓跋微的始祖,拓跋率的太祖,拓跋堅的高祖。

造成的後果就是,人數繁多的拓跋族人,全特麼的是皇族成員!

而真正的開國皇帝拓跋契,僅僅得到了烈祖的廟號,在宗法廟製裡,烈祖低於太祖和高祖。

直到元瑜繼位多年,拓跋氏的那些部落大人們還堅持主張“魏之帝業,以始祖拓跋微為首,太祖拓跋率、高祖拓跋堅次之”。

也就是說,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拓跋契排在拓跋率和拓跋堅的後麵,那些並非拓跋契的直係子孫,而僅僅隻是拓跋率、拓跋堅後人的遠支宗室貴族,才能得到法理的支撐,和元瑜這樣真正的皇族子弟平起平坐。

何濡提出的辯親疏,辯的就是遠支宗室和直係宗室的區彆,正名位,正的就是遠支宗室到底有沒有資格和直係宗室平起平坐!

這是射向保守派部落貴族們的毒箭,可這又是光明正大的陽謀,他們明知是坑,也隻能閉著眼跳進去。

經過台城內七日論衡,何濡舌戰群雄,從周禮說到秦漢,又從秦漢說到曹魏,將鮮卑部落的土包子們駁斥的啞口無言,大獲全勝。

隨後,元瑜下旨:

烈祖有創基之功,世祖有開拓之德,宜為祖宗,百世不遷。而太祖平文帝勳業,遠遜於烈祖,可廟號卻勝之,比功校德,以為未允。朕今奉道武帝為太祖,除去平文帝的太祖廟號,並移出太廟。

此道旨意徹底改變了北魏的局勢平衡,等同於取消了所有遠支拓跋貴族的皇室身份。

緊接著,元瑜和何濡密謀之後,再次下旨,將非太祖拓跋契一脈的拓跋氏遠支和異姓王的王爵,全部降為公爵,其餘貴族中的原公爵降為侯爵,侯爵降為伯爵,子爵男爵如故。全除去將軍封號,不能領兵。

並且,今後也不再授予太祖直係以外的任何人為王。

為了減少諸大姓的反對力度,何濡又獻策,核定公爵為一品,侯爵二品,伯爵三品,子爵四品,男爵五品。實際上隻是改變了名號,但品階和既得利益並沒有變化,因此遇到的阻力不算很大,小有波折,但改革順利推進。

這一係列的騷操作,把元瑜這脈一舉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擺脫了魏國長久以來皇族內部傾軋爭鬥,以及皇族和部落大族糾纏不清的複雜態勢,元瑜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絕對權力,擴大了中央集權。

何濡因立大功被封為太子少傅,東宮詹事,加開國縣侯爵。

不得不說,元瑜不愧為一代雄主,對於棟梁才,哪怕是從南邊叛歸的人,也從不會吝於賞賜。

道觀。

“……何濡這個人,深不可測,當真厲害之極!”康靜感慨道。

元沐蘭道:“是啊,我們選擇把他拉攏過來,現在看是明智之舉。當初要是不答應他的條件,還是執意反對遷都,被他這樣辯親疏、正名位,主上完全可以無視任何反對的聲音,強行遷都,到那時不僅崔令公被主上疏遠,還把何濡推到了太子那邊……”

崔伯餘自負才高,但也不得不對何濡的智計發出幾聲讚歎,道:“如此大才,楚人不能用,實在是愚蠢。”

鸞鳥笑道:“也不是楚人不想用,而是何濡對安氏有化解不開的血仇,反倒大魏曾收留養育他多年,算是有些許情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