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五十五章(視頻) 李隆基完全不知道……(1 / 2)

李隆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耳朵。

“這兩個玉冊,分彆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恒的。”

“如果李隆基和趙恒在地下能夠見麵,想必能拍拍彼此的肩膀,稱讚一聲“緣分”吧。”

為什麼他的玉冊要跟那個宋真宗的一起被後人發現?

因為宋真宗,後世再沒有一個皇帝願意去泰山封禪。

他們不想和宋真宗的名字捆綁在一起,難道他李隆基就願意把自己的名字和宋真宗的放在一起了?

後世皇帝覺得和宋真宗捆綁是件沒有麵子的事情,他李隆基的玉冊和宋真宗的玉冊一塊被挖出來,他臉上就有光嗎?

他麵子上也掛不住啊!

“泰山的土地神真的把他倆的玉冊給踢走了。”

後人這說的是什麼話!

李隆基臉紅脖子粗,像是一口氣哽在喉嚨裡,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泰山之神怎麼可能不接受他李隆基的祈福!

他畢竟是大唐盛世的締造者,是他一手創造了這等國泰民安的局麵。

氣過之後,李隆基得承認,這氣憤之中是夾雜著一些心虛在的。

天幕後人說“泰山好嫌棄啊”。

李隆基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質疑,泰山真的很嫌棄他的玉冊嗎?

未來之事還沒發生,他親手締造盛世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難道泰山看不到他創造的盛世嗎?

還是說自己後來犯的錯誤讓泰山連他在位前期的功績都不願接受了?

“泰山好嫌棄啊。”

“我也好嫌棄啊。”

李隆基好想哭。他好嫌棄宋真宗,都賴他把泰山的名聲給搞臭了。

他要是不知道這件事,還能保持之前甚是美妙的心情。

而現在,他已經知道這泰山是後世所有帝王都不愛去的地方了,他再繼續完成封禪儀式,他麵子往哪裡放?

天幕一出,這全天下的人可都看著呢!

李隆基現在像是被趕上架的鴨子,進退兩難,舉步維艱。

這封禪的最後一個環節,究竟是完成的好還是乾脆不要完成了?

【要知道李隆基是非常期待這個封禪大典的。不僅僅是李隆基期待,他的宰相張說也十分期待,陪皇帝完成封禪這件事,是所有輔佐帝王的肱股之臣都心之向往的事情。】

【但這事兒不是光有能力就行的,還得有這個機遇。房玄齡和杜如晦沒有這個能力和資格嗎?他們當然有,但是那時候的大唐經濟能力還優待加強,不宜乾這樣勞民傷財的事情。開元之初的姚崇有這個資格嗎?也有,但是開元初期百廢待興的局麵也同樣不支持在這個時候搞大動作,而且姚崇沒能活到封禪的時候。】

【但這樣的機會被張說給趕上了。經過了十幾年的鋪墊和努力,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帝王正值壯年,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比現在更適合封禪的時候了。而跟隨皇帝封禪這件事可以讓自己的政績彪炳史冊,千秋萬代都被後人記住,這種莫大的榮耀張說自然想擁有,所以張說竭力想促成封禪這件事。】

【張說先是安排文人儒生上書請願,提出封禪這個請求。其實張說的這個想法和李隆基是不謀而合的,李隆基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當得實在是太好了,怎麼能不值得擁有一個泰山封禪呢?但是在臣子第一次提出這個請求就滿口答應,這多少顯得有些居功自傲,不太矜持了。所以這次李隆基一口回絕了。】

【就像拜年的時候被親戚塞紅包,親戚說拿著拿著,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總要客套一下,不要不要不要,但是心裡想的是快塞我兜裡。現在的李隆基處於的就是這樣的狀態。】

[笑死了,表麵上:不封禪不封禪,實際上:封!馬上封!明天就封!]

[傲嬌著矜持。]

[李隆基是很想去的,但是泰山好像不是很歡迎他。]

[沒錯,畢竟把他的玉冊都丟出來了。]

李隆基聽著天幕你一言我一語地嘲笑他,心裡隻想拚命搖晃自己的脖子。

泰山有什麼好去的,泰山馬上都要臟了,你還去,現在好了,留給後人更多的笑料了。

為封禪做的準備工作還曆曆在目。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李隆基已經開始覺得此前那些行為很可笑了。

去他的“英威邁於百王,至德加於四海”,他還因為張說的這句話和封禪這件事而興奮地成宿成宿睡不著覺,和薑皎一起喝酒宿醉。

現在想來那喝過的酒都流進了腦子裡去。

他但凡清醒一點,也不會被那些好聽的話給裹住了小腦,沒法思考。

他但凡拿出創造盛世的一點點英明神武,現在他就不會站在泰山腳下丟人!

真是老臉都丟儘了。

張說看了眼臉紅到脖子根的李隆基,在心裡提前為自己鞠了一把眼淚。

很快了,按照心裡這個不祥的預感,很快天幕就要背刺他了。

儘管他不知道天幕要背刺什麼內容,但是他確信,天幕要背刺他了。

於是張說和李隆基一並,捂住了老臉。

【要說李隆基的心事,張說知道啊。張說自然看出了李隆基“不要不要”的背後是“就要就要”。所以他連續幾天上書請願,這回不要文人儒生了,他親自請求李隆基順應天意。李隆基再次推辭,他擺擺手:“噯,朕沒有什麼功勞,怎麼能封禪呢?”這是想空口套誇誇了。】

【要說張說不愧是文臣之首,執掌文壇三十年,他就是會誇人啊。他一通話把李隆基誇地天花亂墜:創九廟,禮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弟兄,文王之慈惠也;卑宮室,菲飲食,夏禹之恭儉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堯之文思也;憐黔首,惠蒼生,成湯之深仁也;化元漠,風太和,軒皇之至理也。】

【這是把堯舜禹都搬出來了。】

[好家夥,這糖體炮彈,把李隆基都砸暈了。]

[我直呼六六六,要說拍馬屁還是古人在行。]

[哈哈哈哈跟張說一比我那群拍馬屁的同事都不算什麼了。]

[李隆基:飄了飄了,要起飛了。]

天幕下,那個被泰山“扔出去”的玉冊就在不遠處,那是一個李隆基和張說一抬頭就能看到的地方。

這玉冊,就是被後人連帶著宋真宗的那份一起挖出來的東西。

想想後期泰山這個“光榮榜”變成了“恥辱架”,一君一臣兩個人又再次捂住了自己的臉。

之前誇/被誇的那些話都是現在丟出去的人啊。

【張說的話,加上全國各地文人儒生的聯名上書,讓李隆基覺得火候終於差不多了。所以他大手一揮,作順應民意的樣子:封禪!】

【封禪可是一個影響全國的大事,一時間,中央各部門都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了,不管是跟隨皇帝一起去的人選,還是護送隊伍,小到後勤保障的每一個人員都需要仔細篩選確認。】

【開元十三年的十月十一日,李隆基帶著一群人踏上了在去泰山的路,這個隊伍排場巨大,相當拉風,光是後勤的小隊都綿延了幾百裡,晚上安營紮寨的帳篷都有幾十裡。】

哈哈。

經天幕的提醒,李隆基再一次對自己帶來的人數有個一個清晰的概念。

當時隻想著排場要大,麵子要足。

完全沒有想過天幕會在這個時候出現,順便給他來個背刺掀翻他這回事。

所有人,包括那不起眼的後勤小兵都能看到天幕。

這回真是丟人丟大發了,這相當拉風的巨大排場都變成了笑柄。

【我們都說泰山封禪是盛唐的頂點,在此之後不僅暗生危機,李隆基的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開始變得愛好奢侈享樂,開元初期選人才的銳利眼光也消失了,最後本性暴露,愈演愈烈,以至於釀成大禍,最終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李隆基低下頭,肩膀也垂了下來。

來吧,罵吧,他準備好了。

站得靠後一些的宋璟也準備好了。

他在一眾人差異的眼光中拿出帶墨的筆和已經發毛的紙,然後認真展開那張紙,目光灼灼看向天幕。

來吧,罵吧!

讓他聽聽天幕要說陛下日後會犯什麼錯,他通通記下來,確保見縫插針進行勸諫。

光是之前那幾處錯誤,不知道陛下有沒有記在心裡,反正他已經說到不假思索就能脫口而出的地步。

他得把天幕說的話都記下來,再進一批貨。

總要在陛下耳邊念些新內容,給陛下換換腦子。

天幕給張說來了一個出其不意。

本以為要挨罵的張說現在睜開一隻眼睛。

哦呦?還沒有到背刺我的時候。

嘿嘿。

張說偷偷看了一眼李隆基頹廢的背影,感受到了他心如死灰的情緒。

竊喜。

還沒排到他,竊喜。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啊。

天幕要罵人有陛下頂著,真是好啊。

結果天幕又給張說來了個出其不意。

【所以在封禪時期的李隆基變成了後期不可挽回的模樣了嗎?沒有,現在的李隆基他還有救,我們舉幾個封禪期間的例子。】

竊喜的張說轉而呆滯。

啊?不背刺陛下了嗎?

他自認為自己是摸清了天幕的套路,現在看來他離摸清天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啊。

李隆基低垂的腦袋慢慢抬了起來。

“現在的李隆基還有救。”

還有救?

不罵他?

已經做好挨罵準備的李隆基帶了一些不可置信。

他已經不把天幕的背刺放在心上,天幕說什麼,他按照天幕說的改就是。

最多罵地難聽些,他雖然難受,但是還是會做好筆記。

等天幕消失,他不難受了,再拿出來看看,扣出一些有用的細節出來。

他本以為自己在天幕和後人的眼中是一個罪無可恕的皇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