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回頭錢(1 / 2)

接下來的一些時日,劉據再次做起了甩手掌櫃。

如今樛氏和南越王歸漢之心不變。

最大的刺頭呂嘉又接受懷柔,已經成了劉據的買辦。

並且武功爵、贖罪令和入粟補官的政策,也是在大漢使團的“公證”下推行。

局麵已經穩定的不能再穩定,的確不需要他再去做些什麼。

至於南越國成了大漢內附國之後的事情,比如大漢是否要駐軍,雙方要如何進行文化和經濟方麵的交流,要不要搞什麼書同文車同轍等等問題。

劉據也全然不放在心上。

在“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的當朝,最不缺的就是各方麵的人才。

等他帶著樛氏和趙興回到長安朝拜,劉徹和大漢的大臣們自會將後續的事情處置妥當。

而且劉據對自己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治國這種事是一個宏觀調控的完整體係,許多事情都牽一發而動全身,稍不小心便有可能滿盤皆輸。

彆說是他這樣一個從未接觸過政治和治國的普通青年。

便是後世國外的那些個影響力巨大的政客,在選舉的時候口號都喊得震天響,好像什麼事情到了他手中都能化腐朽為神奇,甚至信手創造奇跡。

但等真正上了位之後,他們立刻就會變得束手束腳,從當初的屠龍少年成為惡龍。

難道是這些政客的智商不夠,不想在確保個人利益的同時還名留青史麼?

都不是!

而是沒有這個能力。

任何一個人,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在麵對一台精密龐大的國家機器時,能力和智慧都會顯得捉襟見肘。

為了維持這台機器繼續運轉,不得不拚儘全力的“拆補”。

正如明末皇帝崇禎,那個一度被稱作“微操之王”的男人。

或許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他的某些舉措看起來十分愚蠢,甚至可以說是倒行逆施,有人認為就是他把自己和大明作死的,否則大明說不定還能再續命幾十年。

但誰又能保證。

那些在後世看似“絕對正確”的舉措,拆掉的不是這台國家機器的“火花塞”呢?

至少劉據不敢保證。

或許等他成了滿級人類,才有可能略微看清楚這台國家機器是如何運轉的吧?

誰又知道呢……

因此在這個人們總是喜歡選擇相信後人智慧的世界。

劉據決定選擇相信劉徹的智慧,好歹人家是千古一帝,自己又算哪顆蔥?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

安穩和諧的日子才沒過幾天,就忽然又發生了一個令南越國舉國震動,使大漢使團重新陷入危機的大事:

【伏波將軍路博德揮師南下,不日便將抵達越城關!】

【樓船將軍楊仆也行動迅猛,不日便將抵達蒼梧關!】

【兩軍共計六萬漢軍,若立刻發起強攻,隻需數日便可於番禺城外會師攻城!】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

使團眾人全都陷入了驚駭與不解。

這次鎮撫到目前為止一切不都好好的麼,路博德和楊仆忽然率領大軍跑來湊什麼熱鬨?

難道是接到了天子詔命,仍要強行攻取南越?

這不是陷大漢使團於不義麼?

若南越人被逼的沒有了退路,就算不願恐怕也隻能拉著太子和大漢使團陪葬!

“番禺與桂陽之間有幾日路程?”

劉據也同樣皺起了眉頭,心中不解的同時,先冷靜下來問了一個問題。

他有理由相信這不是劉徹的意思。

因為曆史上在呂嘉反叛殺了樛氏、南越王和大漢使團之前,劉徹都絲毫沒有發兵攻打的意思,他心中也希望能夠兵不血刃的將南越國變為大漢的內附國。

而且劉徹現在應該也沒借機害死自己的意思。

否則他就不會派霍光和五百期門精銳同行,光是這五百期門精銳就已經夠劉徹心疼很久的了。

“若快馬加鞭,大約需要六日路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