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劉徹的宏大敘事(1 / 2)

桑弘羊這番話真是給了劉據極大的驚喜。

他的思想已經觸及到了後世經常出現在新聞中的金融戰爭範疇,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經有了這樣的超前思想……不對!

似乎也沒那麼超前來著。

桑弘羊的偶像好像是春秋時期的管仲,而管仲才是天朝金融的鼻祖。

管仲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商止戰”,即對內方麵發展商品經濟,讓國民富裕而不至於造反。對外方麵就是擴大對外貿易,用貿易來製衡戰爭。讓各國發動戰爭的代價大於終止貿易的代價!

為此管仲發動過許多曆史有名的金融戰爭。

比如服帛降魯梁、買狐皮降代國、衡山之謀、購鹿滅楚、陰裡之謀、菁茅之謀……等等等等。

並且這個“菁茅之謀”劉徹也在曆史上用過。

春秋時期,周天子已經出現了財用不足的困境,齊桓公想利用尊王的機會幫助周天子。

於是管仲獻策,利用周天子祭天、祭地時命令扈從必須攜帶菁茅當作墊子的規定,把產於長江、淮河之間的“菁茅”都封禁起來,使得諸侯隻能花重金向周天子求購才可以參與祭天、祭地儀式,如此周天子財用不足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而在史書中,劉徹封禪大典的時候就如法炮製了這一招,讓那些列候王和參與封禪大典的官員一同承擔了封禪的費用。

劉據有理由懷疑,這一招極有可能就是桑弘羊給劉徹提供的思路。

不過桑弘羊和管仲在理念上明顯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分歧。

管仲是支持“自由市場經濟”的,曾經堅決反對齊桓公將國家資源由朝廷壟斷經營的想法。

而桑弘羊如今支持的則是“行政導向型市場經濟”,認為鹽鐵之類關乎民生和戰備的資源,必須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所以桑弘羊雖將管仲試做偶像,但也絕非隻是在效仿與學習,而是在不斷進步,因地製宜的進行著調整……

想著這些,劉據忽然覺得後世的燈塔國很好笑。

區區一個隻有兩百多年的曆史、卻強行偽裝成文明的國家,居然妄圖用天朝老祖宗玩剩下的手段,去打壓和擊敗一?擁有上下五千年曆史、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是不是多少有那麼點兒戲和天真了?

大概也是因此,在劉據穿越之前。

兩國矛盾和衝突愈演愈烈之際,燈塔國做的那些事情才越來越顯得滑稽、越來越醜態百出,給人一種沐猴而冠的感覺吧?

“殿下也早有與下官相似的想法?”

桑弘羊亦是瞬間來了精神。

雖然劉據總是說自己“不通利事”,但經過鹽鐵官營改革中的短暫接觸,他覺得劉據實在是太過自謙了,這也是他今日登門拜訪的原因。

隻不過最初他隻是想就“均輸平準法”和“榷酒酤”征詢一下劉據的意見。

現在說起這件事,劉據居然表現出了如此興趣,倘若真能給他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那絕對稱得上是意外之喜,而且是更大的驚喜。

“利字帶刀,益字帶血,倘若能不用刀不流血就獲取利益,那絕對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生意了,如果有可能實現,我大漢又怎能錯過?”

劉據笑著道,

“快說說吧,如今要實現這個目標,究竟麵臨什麼問題?”

殿下這番話,陛下此前似乎也曾說過……

桑弘羊心中腹誹的同時,已然坐直了身子,正色說道,

“首先是商路的問題,其實此事陛下已經有心著手在辦了。”

“自博望侯鑿穿西域,得知西域最遠還有安息和羅馬兩國以來,陛下便有意與其建立聯係,在滇國派駐使者,也是為了探明前往身毒國的道路,可惜多年過去,一直未有太大的成效。”

博望侯,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騫,古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可惜在劉據穿越的前一年,張騫便已經病逝於長安,根本就沒有交流和見麵的機會。

不過說起來兩人也算是有些緣分。

張騫被封做“博望侯”,劉據的太子府則叫做“博望苑”。

“博望苑”起名在前,“博望侯”封侯在後,不知道劉徹當初這麼起名和封侯的時候,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現在仔細想想,劉據覺得可能是有的。

博望取廣博觀望之意,有展望未來的意思。

太子是大漢未來的天子,而西域則是大漢必將踏足的未來……難道這其中含有劉徹對自己與大漢的未來期許,或是將其視作了留給自己的遺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