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西福!西福!請子西福?(1 / 2)

“倭人?!”

劉據下意識的問道。

“殿下說什麼?”

那信使聞言卻麵露疑惑之色,表示不明白劉據再說什麼。

雖然“倭”字自古以來就有矮小的意思,但這個時候還沒有用來特指倭國和倭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海外還有這樣一片土地和這樣一類人。

“沒什麼,你接著說。”

劉據不知何否的笑了笑,示意信使繼續說下去。

信使躬身繼續說道:

“出海的將士將這幾個矮小野人帶回來之後,楊將軍立刻親自審問了他們。”

“這一審居然發現他們除了嘰裡呱啦的亂叫之外,竟有少數詞彙與我大漢現行的用語頗為類似,隻是帶了較為明顯的齊地口音,若是搭配手勢和表情,甚至能夠進行較為簡單的交流。”

“而且楊將軍還發現,他們居然識得少許的大漢文字。”

“楊將軍命他們將識得的文字書寫下來,雖然寫得歪歪扭扭,但不難看出他們用的竟是秦朝小篆的行筆方式。”

“而他們寫的最為端正的兩個字,則一個是‘委’字,一?是‘奴’字。”

“楊將軍還從他們那裡得知,這座島上隻有他們一個部落,人數在兩百上下,由一個卑狗和一個卑奴掌管。”

“卑狗是他們的首領,名字隻聽發聲應該是叫對馬,不知該如何書寫這個名字,卻偏偏會寫卑狗二字。”

“卑奴則是他們的副首領,名字隻聽發聲應該是叫做翰馬,也不知該如何書寫,卻獨獨會寫卑奴二字。”

“他們祖上本來居於一片大島,數十年前大島許多部落發生爭鬥,他們的部落為了躲避戰亂乘小船逃到海上,後來在海上遭遇風浪,最後隻有十幾人活著飄到了這座小島,自此便在島上居住了下來。”

“目前所知的情況就是這些,楊將軍不知該如何處置這些矮小野人,於是便先命末將前來向殿下稟報,請殿下儘快前去查看定奪。”

劉據聽罷立刻又追問了一句:

“楊將軍就沒有詢問他們這與我大漢相近的用語和文字從何而來?”

“有些話這些矮小野人根本就聽不懂,楊將軍與其交流極為困難,就算打著手勢都不能令他們明白意思,因此實在問不出太多……”

信使皺起臉來為難的答道。

“明白了。”

劉據點了點頭,扭頭看向郭振,

“郭振,你去準備一下,通知隨行的人馬收拾營帳,一個時辰後啟程前往合浦與楊將軍彙合。”

“諾。”

郭振應了一聲連忙去辦。

劉據卻依舊在回味信使剛才提及的內容。

能夠書寫少許大漢文字,但行筆方式卻是秦朝書同文時期流行的小篆。

寫的最為端正的一個是“委”字,一個是“奴”字。

首領和副首領連名字都不會寫,卻偏偏會寫稱呼,首領被稱作“卑狗”,副首領被稱作“卑奴”。

大島曾在數十年前發生爭鬥,使得這個部落不得不為了躲避戰亂出海……

劉據不由想到了關於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與倭國接觸的一些史料。

那是史書中天朝最早與倭國來往的記錄,大約在距今近兩百年後。

倭國首次派來使臣訪問天朝,使臣自稱為大夫,到達雒陽之後獻上國書表示願為漢臣,劉秀遂賜予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的蛇鈕金印。

而這枚金印已經在後世被一個倭國農民發現,現存於倭國地方博物館中。

在天朝古代,這個“委”字就是通“倭”字的。

剛才這名信使在向劉據稟報的時候,也是將“委”字念成了“倭”,說明就連這些矮小野人,也認同將“委”字念wo……

這個發現就讓劉據不得不懷疑。

究竟是大漢先對倭國使用“倭”和“奴”這種帶有歧視意義的字眼的,還是倭國自己先以“倭”和“奴”這樣的字眼為尊前來求印,而光武帝劉秀隻是從未見過這麼奇怪的要求,又出於外交禮節和大國雅量,便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賜予了他們這樣一枚金印,並從此默認了他們以“倭”和“奴”為國名?

劉據現在開始傾向於後者了,畢竟現在倭國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字眼,看看他們一個部落的首領和副首領是怎麼稱呼的吧,一個叫“卑狗”,一個叫“卑奴”。

這是不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何況光武帝劉秀能夠成為開國皇帝,肯定也不是一個沒腦子的人,雖然天朝曆來有北方稱胡、南方稱蠻、東方稱夷的傳統,但對於一個建國之初就主動跑來內附稱臣的國度,他必是歡迎還來不及,應該不至於一上來就直接罵人吧?

而萬事都要有個源頭。

雖然到了唐朝時期,隨著天朝與倭國的文化交流愈發頻繁。

倭國人也漸漸明白了“倭”和“奴”不是什麼好字,屢次請求唐朝朝廷允許他們更改這樣的稱呼,甚至還曾私自做出過更改國名的舉動,結果又因始終不被他國承認,隻得繼續懇求唐朝朝廷更名,如此一直到了武則天那一朝,才在武則天一次醉酒之後稀裡糊塗的答應其更名為日本。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之前倭國內部可是始終對這樣的字眼情有獨鐘的。

比如三國時期就曾有記錄倭國曹魏和孫吳來往的史料表明,那時倭國對“倭”、“奴”、“狗”、“卑”這樣的字眼可是相當推崇的。

他們的國家最高官員,自稱為“大倭”。

他們的國家名稱,名字裡麵帶“奴”、“卑”和“狗”字的就有好幾個,勢力比較大的除了邪馬台國,就是“奴國”和“狗奴國”,那時邪馬台國的女王也叫卑彌呼。

這都是後來的事了。

而現在劉據唯一能夠想到天朝的文字帶去倭國,並對倭國產生如此影響的人,好像就隻有徐福和他隨行的三千童男童女……

並且信使剛才提到的倭人那奇怪的齊地口音,還有書寫文字時使用的秦朝小篆。

都無疑於指向了秦朝出海求仙的徐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