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王昭君老公的防盜大墓?(2 / 2)

俄羅斯人同蒙古官員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也湊熱鬨的跟著:緊跟財神爺,準沒錯!

營地其實就設立在墓園之內,距離那座甲字型大墓不到兩百米的距離,走兩步就到。

住在一堆墳墓中間,這的其他人可沒玩過張楠上輩子偶爾有空玩過的一個叫“絲路傳說”的電腦網絡遊戲,也就壓根不擔心會有匈奴的僵屍爬出來搗亂。

農博升就在張楠邊上,邊走邊道:“我們現在猜測這就是傳說中的呼尼河畔大墓,雖然最早被發現、發掘的匈奴人大墓是蘇聯在20年代開始發掘的諾音烏拉匈奴大墓,但現在看這邊的匈奴貴族墓葬群才是規模最大的,修建這樣的大墓耗費的人力財力都不得了…”

絕對是最大,錯不了,很快這座被農博升等人命名為m1號的甲字型大墓就出現在眼前,之前在空中看還不怎麼震撼,這會站在邊上就得感歎其的巨大了!

已經挖下去淺淺一層,在考古上叫清理,說白了還是挖。墓的邊緣豎著一塊塊巨石,很明顯的顯出大墓的範圍。

上部的田字部分長48米、寬46米,向南延伸的墓道長37米,整個大墓麵積超過2500平方米,大約能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絕對是已知的最大規模匈奴大墓!

這是座積石墓,因為土質原因,說白了就是積石積沙墓:華夏戰國至西漢早期流行過這樣形式的大墓,當時的貴族墓葬多積石以加固、積炭以防潮、積沙以防盜。

直到西漢中晚期之後由於豎穴土壙木槨墓逐漸消失,積石積沙墓才逐漸消失。

建造這樣的大墓需要的工程量浩大,因為墓主下葬之後回填的是從其它地方運來、經過清洗的河沙,中間夾雜巨石。

張楠附下身抓了把挖出來的回填土,再踩了踩邊上地麵沒了草皮,裸-露出的泥土地麵,不用捏都能感覺到這邊泥土的含沙量非常大。

當初的匈奴人倒是省事,都不用從遠處那運沙子,直接把造墓挖出來的沙土加上搜集來的巨石回填就成了防盜性能一流的積石積沙墓。

但就算能“偷工減料”,這樣巨大的大墓當初在荒涼的高原上也不是普通貴族能享用的,這座甲字型大墓的墓主人毫無疑問是匈奴的統治者——大單於本人!

張楠丟掉沙土,道:“不知道會不會挖出幾個倒黴蛋來。”

他想到了上輩子那個成了古人陪葬品的哥們,這會那人大概正在樓市快要失控的瓊海混日子吧,希望他這輩子彆再走黴運了,能早點看穿眼前的樓市沙塔。

簡單的一句話說得很專業,農博升等人能理解,關興權這些就不懂了:如果說華夏南方的盜墓者最討厭澆漿墓,那北方的的同行最不想碰的就是這種積石積沙大墓!

澆漿墓惡性、沒花頭,那這積石積沙墓是搞定了會發大材,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送掉盜墓賊的小命!

這種墓形製太大,不僅容易受關注、公安盯得緊,盜洞也是需要挖得非常深才能到墓室所在。

還有一條更要命:回填的是沙子和巨石,沙子鬆,洞一挖就會漏、塌,就算用木板加固,沙子中間的那些個巨石在鬆動之後都很可能把木板壓垮!

華夏考古曆史上發現過多座大型的積石積沙墓,被盜的有,基本是現代掃墓賊的手藝,古代的時候想搞到足夠結實的盜洞支撐構建可不容易。

這點不是瞎說,就算想弄些最基本、還不保險的木板,這千年前的古人也很難拿得出來:木頭是有,但木板加工不宜,參考90年代之前做家具有多麻煩就能理解了。

沒被盜,或者沒盜成功的更多,倒是在清理過程中發現過盜洞垮塌被埋在“半道上”的古代盜墓賊遺骸,同張楠那朋友一樣的倒黴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