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鸚鵡塚》上映(上)(2 / 2)

張玉娘父母也是開明的人,書香之家,沒有強行拆散兩人,但提了一個條件:欲為佳婿,必待乘龍。

也就是要沈佺參加科舉,考取功名之後再來和張玉娘成親。

為了和張玉娘在一起,沈佺踏上了進京趕考的道路。

這也讓一對有情人徹底分離開來,連借助書信解相思之苦都很難做到了。

深秋之時,古道長亭,芳草萋萋,張玉娘拚命跑向驛站的方向,想去送沈佺一程。

她一路奔跑,不知道跌倒了多少次,可當她趕到之時,卻看到一身麻衣的沈佺正騎著一匹瘦馬,奔向了遠方。

一對有情人分彆前的最後一麵,終是就這麼遺憾地錯過了。

凜凜西風中,張玉娘的淚水滑落,那悲戚的眼神和傷心的表情看哭了很多觀眾。

大熒幕上,張玉娘一直站在原地,直到日落,直到周圍暗了下去,她才歎息一聲,把心中無儘的思念化作一首情詩,隨風而吟:

《古彆離》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複返,古道生秋草。

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

愁結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雲鬆菊荒,不言桃李好。

澹泊羅衣裳,容顏萎枯槁。

不見鏡中人,愁向鏡中老。”

到了這裡,觀眾再次驚呼。

又是一首高質量的古詩!

張玉娘竟然如此厲害,寄情於詩詞,如此的才華橫溢。

這首詩既有女子豪氣,又有女子彆離心上人的哀婉心思。

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會在離愁中老去,她這是在暗示沈佺早點衣錦還鄉,不要讓她等很久很久。

好一個癡情的張玉娘!

此時此刻,電影中張玉娘的形象已經完全豐滿了起來。

很多觀眾都被電影中的人物情感所影響,不自覺濕潤了眼眶。

這一段大劇情是整部電影的一個小高潮,蕭慕魚的表演雖然稱不上完美無瑕,但也算是可圈可點,把一個為了愛情可是不顧一切的癡請才女形象詮釋的很完美。

接下來一段劇情,幾乎是男女主角的獨角戲了,這也是演員飆演技的時候。

有情人天各一方,彼此無法見麵,卻要表達出那一份無比的思念之情。

這是一大段沒有台詞的戲,但正因為沒有台詞,所以對演技要求更高。

缺少了台詞的輔助,角色那份濃烈的感情隻能通過細微的表情和眼神來詮釋。

如果演員此刻一個表現不好,這部電影的質量便會大打折扣,功虧一簣。

好在蕭慕魚抗住了這一段,她完美演繹出了一個飽受相思之苦的癡情女子。

慢鏡頭下,長簫聲中,蕭慕魚的那淒苦的臉龐,幽幽的眼神,形成了一副唯美的畫卷。

不過相比於蕭慕魚的精彩演技,吳坤傑表現就要差了些。

好在導演張堯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很懂得揚長避短,直接用沈佺跋山涉水、艱難趕路的鏡頭代替了表演。

當張玉娘癡情遠望的鏡頭與沈佺艱苦趕路的鏡頭,兩者在虛幻中來回轉換的時候,竟然呈現出一種彆樣的相思之美,使得原本頗為單調的故事情節變得豐滿許多。

這一段平緩的劇情慢慢過去,觀眾複雜的心情終於平複了些。

一日,驛站可以郵寄信件去京城了,張玉娘終於恢複與沈佺的聯係。

一片欣喜中,張玉娘趕忙給沈佺寫信,可當她提起筆後,萬千相思卻無語凝噎,最終化作一首詞:

《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

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於山之南。忡忡憂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

擬結百歲盟,忽成一朝彆。

朝雲暮雨心來去,千裡相思共明月。”

一個個文字在張玉娘的筆下,躍然於紙上。

山高月小,我心悄悄。

我所思念的人啊,縱然未來困難重重,但我百死無悔,我對你那濃濃的相思,你可否通過天上那輪共同的明月感覺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