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黃帝內經》……(求訂閱)(2 / 2)

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這裡麵的理論還與生活聯係在了一起。

陳凡隻是一說,大家便一下子對照自己。

為什麼自己這麼年輕,但卻感覺很累呢?

為什麼自己才20來歲,但卻顯得很老呢?

原來。

這是因為飲食,作息,房事……等等加起來的原因。

當然了。

這在現代西醫也有這樣的解釋。

但在這裡麵,卻是將這一些加起來,提出了精氣神的觀點。

於是黃帝又問了:“人年紀老的時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於精力衰竭了呢,還是受自然規律的限定呢?”

歧伯說:女子到了七歲,腎氣盛旺了起來,乳齒更換,頭發開始茂盛。十四歲時,天癸產生,任脈通暢,太衝脈旺盛,月經按時來潮,具備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歲時,腎氣充滿,真牙生出,牙齒就長全了。二十八歲時,筋骨強健有力,頭發的生長達到最茂盛的階段,此時身體最為強壯。三十五歲時,陽明經脈氣血漸衰弱,麵部開始憔悴,頭發也開始脫落。四十二歲時,三陽經脈氣血衰弱,麵部憔悴無華,頭發開始變白。四十九歲時,任脈氣血虛弱,太衝脈的氣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經斷絕,所以形體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歲,腎氣充實起來,頭發開始茂盛,乳齒也更換了,十六歲時,腎氣旺盛,天癸產生,精氣滿溢而能外瀉,兩性合在一起,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歲時,腎氣充滿,筋骨強健有力,真牙生長,牙齒長全。三十二歲時,筋骨豐隆盛實,肌肉亦豐滿健壯。四十歲時,腎氣衰退,頭發開始脫落,牙齒開始枯槁。四十八歲時,上部陽氣逐漸衰竭,麵部憔悴無華,頭發和兩鬢花白。五十六歲時,肝氣衰弱,筋的活動不能靈活自如。六十四歲時,天癸枯竭,精氣少,腎臟衰,牙齒頭發脫落,形體衰疲。腎主水,接受其他各臟腑的精氣而加以貯藏,所以五臟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無力,天癸以竭。所以發鬢都變白,身體沉重,步伐不穩,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黃帝接著問道:有的人年紀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麽道理呢?

歧伯回道:這是他天賦的精力超過常人,氣血經脈保持暢通,腎氣有餘的緣故。這種人雖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過六十四歲,女子一般不超過四十九歲。

黃帝問:掌握養生之道的人,年齡都可以達到一百歲左右,還能生育嗎?

歧伯回答:掌握養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體,雖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這個故事讓大家更感興趣了。

因為這已經切身的關係到一眾粉絲的切身利益,生育問題。

上麵也給你解釋了,什麼時候能生育,什麼時候不能生育。

生育的關鍵是什麼?

不能生育的關鍵又是什麼?

“我靠,凡哥,您今天跟我們講的實在是太有用了。”

“哈哈哈,是不是想生娃了?”

“是的,是的,但最近一直懷不上,檢查又說沒問題,我頭痛死了。今天聽了您的說法,我感覺就算不去看醫生,我也能懷。”

“加油。”

這時,又有一位粉絲問道:“凡哥,難道您說的這個就是中醫?”

“是的。”

陳凡點頭:“其實中醫就是這樣,他是一種順應自然的一門學科。如果我們按著中醫裡麵的理論而生活,那我們的身體將會非常的健康,壽命也會比之普通人更高。”

當然。

中醫不能光有理論,他還得有具體的診斷方式。

所以。

接下來,陳凡又講了一個故事。

“下麵,我跟大家再講一個扁鵲的故事。”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位神醫,他原來的名字不叫扁鵲,他姓姬,秦氏,名越人,所以也叫秦越人。扁鵲曾居住在中丘蓬鵲山的九仙洞,從師於長桑君,儘傳其醫術禁方,修得高超醫術。曾經,他醫治好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症,趙簡子賜四萬畝於扁鵲,恰好這個時候有翩翩欲飛天然石鵲和靜觀天下神奇石人形象,於是後人又尊稱其為扁鵲。”

“因為扁鵲醫術非常高,所以他便周遊各國,行醫為生。這時,他來到齊國。蔡桓公派人招待他,扁鵲望著桓侯的氣血顏色便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意思是是說,扁鵲認為蔡桓公的病在皮膚的紋裡。

但桓侯卻說:“寡人無疾。”

扁鵲然後就出去了,桓侯就對彆人說:“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意思說的是,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療,然後治好了,當成是他的功勞。

這顯示是蔡桓公在鄙視扁鵲。

居十日,扁鵲複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這裡的肌膚不是肌膚的意思,這說的是肌肉的意思。

居十日,扁鵲複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陳凡所講的故事,就是著名的《扁鵲見蔡桓公》。

這是前世韓非子寫的。

他的本意是告戒為政者要麵對現實,傾聽百姓的意見,而不是逃避。

但是。

這放在中醫這一塊,這學問可就大了。

這不。

陳凡講完這個故事,有粉絲就問了:“凡哥,扁鵲是怎麼知道蔡桓公生病的,他又沒有進行把脈。”

對於此。

陳凡便說道:“其實中醫裡麵,切脈是最下乘的作法。在中醫裡麵,如果在診斷病人的時候,他一般會遵循四個方法,即望聞問切。”

“什麼是望聞問切?”

“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彆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這是《難經》裡麵關於望聞問切的解釋。

“簡單來說,望就是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彆是麵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

具體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異常,舌頭是否過紅,舌苔是否過厚,舌苔顏色是白還是黃,口腔是否有炎症,顏色是否過紅或過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還是稠,顏色黃色還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狀,主要看耳輪耳輪肉厚的腎先天就比較好,然後有沒有耳鳴或者耳炎……”

“我去,一個望字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有趣,有趣,凡哥,那聞呢?”

“聞的話,就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麵。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那麼問呢?”

“如果望與聞還沒有把握,那就進行問了,這與西醫裡麵的問差不多。問你哪裡不舒服,之前有什麼病,飲食情況,多少歲,大小便情況……等等。問完這一切,最後才是把脈。”

說到這裡,陳凡便說道:“有經驗的中醫生,有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把脈。因為通過望聞問這三步,他就已經知道了你的病情。既然知道,那為什麼要把脈呢?至於為什麼要把脈,那就是實在是沒有把握的情況之下,才會進行把脈,更為真實的了解到你的病情。”

“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基礎,其實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的。

但可惜。

這個世界中醫發展成這樣了,大家隻知道中醫看病隻會把脈。

當然。

不說這個世界了。

就是前世,所有人也隻認為,隻有會把脈的中醫師,才是真正的中醫師。

造成這種原因,那就是大家對於中醫的不了解。

……

“我了個去,凡哥,您怎麼知道的這麼具體?”

“彆激動,基本操作而已。”

“神你個基本操作,凡哥,您這樣說顯得我們很廢物啊。”

這一節課,不隻讓大家知道了中醫,而且也讓一眾粉絲大開眼界。

與之同時,他們對於中醫也變得有了無比的好感。

如果真按陳凡這樣講的,先不管中醫怎麼樣,從理論上來說是很先進的。

“那啥,凡哥,我在想,您不會也會中醫吧。”

“這個……”

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陳凡還是說道:“會那麼一點點。”

“那個,那個,能不能幫我看看?”

“可以是可以,但……”

“彆但了,找彆人我也不好意思,凡哥,您幫我看看唄,反正看不好也不怪你。”

“那行。”

都被彆人拉著了,陳凡能怎麼辦。

隨即,有一位粉絲便與陳凡連了麥。

陳凡一看:“你這氣色看起來不錯啊,應該沒有太大的毛病。”

“凡哥,其他方麵我是沒有太大的毛病,就是那啥,晚上比較多尿。”

“夜尿多啊,那簡單,直接吃六味地黃丸啊。”

“啥是六味地黃丸?”

“呃……這樣,我給你配一幅藥,你先吃著看看。”

這個世界自然沒有六味地黃丸。

但六味地黃丸也是中藥製的,陳凡很快就給這位粉絲開了一幅六味地黃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