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回(2 / 2)

青龍村誌 杜朝榮 4342 字 4個月前

趙誌來憤憤地說:“解放以來幾十年,地、富、反、壞、右誰敢張狂?可現在倒好,□□們又吃上‘卡片’糧了不說,地、富、反、壞們帽子一摘,尾巴可都翹上天了。昨兒公社開會,又強調把集體保留那百分之二十的耕地也要全部一犁不剩分下去,說是要把二次土地革命進行到底。我聽說就連‘公社’、‘大隊’這個名稱將來也要改。公社改成鄉,大隊改成村。我算看明白了,這就是針對偉人的。凡是偉人過去肯定的都否定了,凡是偉人過去否定的又都拾起來了。這不是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是什麼?”

趙耀祖一聽,趕緊扭頭往門外看了看,轉過臉低聲吵起來:“你說啥?雖說改革開放言論自由了。可這話也是敢說的呀?這在原先可是反動言論,是現行□□啊!當初你不是公社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嘛?還不叫罷免了。清洗‘雙突’的時候,還差點叫開除黨籍哩!” 趙誌來一聽,當時也軟了下來。說:“我不過在自家屋裡自說自念。” 趙耀祖道:“我聽收音機上說:土地分到戶,實行責任製,都不磨洋工了,多做活,多產糧,這就叫‘解放生產力’。現在官場上時興一句名言,叫作‘不換思想就換人’。多少高級乾部思想僵化,觀念陳舊,抵製改革,反對開放,都叫換下去了。我勸你往後識時務者為俊傑。跟不上形勢,你還要吃大虧哩!”

自此,趙誌來再不敢亂發牢騷,也隻是一個人常常憤懣。一年到頭,也不進一趟城。看不慣城裡那花哩呼哨的修正主義。見那些帶著手表上地,穿著裙子乾活,打扮得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青年,更是深惡痛絕。

一日,趙誌來在鄉政府開會回來,一個人坐在屋裡發愁:“趕快上哪兒籌幾個錢?辦一個什麼樣的企業?現在上頭提出‘官逼民富’,形勢越來越緊了。五天一小會,十天一大會,一月一評比。年底倘若還是企業空白村,支書、村主任就得自動下台哩!”正琢磨,忽聽見院外頭,學校總務李英麗的聲音,越喊越近了。“支書在不在家呀!兩個學生塌死了!”趙誌來一聽,頭上汗刷的流了下來。剛站起身,李英麗就一頭闖進院裡來了。滿頭汗流,呼呼哧哧喘著氣說:“寺裡大殿塌了。本來上體育課,有兩個學生悄悄躲在教室裡玩,正好塌在裡頭……”趙誌來聽了,也不問,霍地衝出門外,一陣風往學校裡跑了過來。

跑來學校裡看時,幾百名師生早都顫顫驚驚地站在校園外頭的操場上了。附近地裡乾活的群眾,都跑進校院裡幫著老師救人,剛把那兩個學生從廢墟裡扒出來。眾人擠著上前去看,上天保佑,原來這兩個熊孩子調皮,不去上體育課,卻鑽在教室裡桌子底下看小人書。此時扒得出來,雖然都嚇懵了,所幸胳膊腿都還囫囫圇圇。老師們圍著,圪蹴在地上喊了半天的魂,他兩個才省過神來。眾人心裡一塊石頭這才都落了地。看著老師們把兩個學生都攙著送回家去了,趙誌來心裡還在“嗵嗵”直跳。連忙對女校長高新華說:“你先派人去通知全體村、組乾部,馬上來安排搶修!咱們再看看其它教室都排查一遍。”說罷,便和校長高新華、總務李英麗、教導主任張敬先,一同到各教室裡來察看。

原來這青龍寺,就座落在青龍寨南門外西南方二百米以外的青龍河東岸上,乃是大清朝乾隆元年所建,正殿門頭上鑲嵌著的一塊橫石匾上刻寫得明白。這寺有前殿、正殿、後殿。一進兩院,兩廂廊廡俱全。觧放後拆了神像,又在寺院兩旁,前後各建了三排屋架房,再砌東西兩道院牆,便成為“青龍完小”了。三十多年來,小修小補,何止十回八回。剛才房頂垮塌的,正是那三間正殿,四年級二班的教室。

四個人逐屋裡看了一遍,都來高新華辦公室裡坐了。趙誌來看著拿筆、本記錄的張敬先問:“總共需要多少處修補?趕快去請個內行,具體預算一下總共需要多少錢。”張敬先看著本子說“房頂塌陷二十三間,柱子傾斜一十二排,牆體裂縫二十六道”說罷,抬起頭看著趙誌來又說:“其實,老師們整天都是提心吊膽。不趕緊修繕,早晚還要出事。今天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幾個人正說話,二十多個村、組乾部都緊緊張張跑來了。看見那一片廢墟,人人驚心,個個咋舌。現場會商量了搶修方案,村、組乾部們都按分工急急忙忙組織人力、物力去了。

趙誌來怏怏地回到家裡,愁上添憂:“村裡一貧如洗,鄉裡逼著創辦企業,學校又要修繕。”思來想去,無計可施。正在長噓短歎,一眼瞥見兒媳田小嬌,自行車拖了孫女兒圓圓進了院裡。田小嬌就在金穀街百貨大樓上當會計,當日無事,帶了女兒回來。婆母景雲忙上前接了孫女,都進了廚屋。田小嬌見婆母氣色不好,忙問其故,才知道學校裡差點出了人命大案。

田小嬌聽罷,也嚇得心裡“噔、噔”直跳。連忙走進堂屋裡對趙誌來說:“ 爸,多危險啊!真要死了兩個學生,這會兒你和校長還能在屋裡安安生生坐著?你趕緊考慮考慮:咱大隊好幾百學生也不能永遠在這破廟裡上課吧?修修補補總不是長久之計。你看人家金穀街上的學生,半年前就從金穀廟遷進教學樓裡了。鄉裡表揚,縣裡廣播。你在金穀鄉也是響當當有名氣的支書,就不敢鼓鼓勁,也蓋一棟教學樓嗎?”

趙誌來說:“誰不羨慕人家那教學樓啊!可人家那是街上,經濟活躍。咱怎能跟人家比?”田小嬌道:“爸,你不是端著金碗去要飯吧!”公公兒媳正說話,兒子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