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舞龍(2 / 2)

白狐1緣起 MeiYi穀雨兒 4809 字 4個月前

這樣也增加了擊鼓的氣氛,同時在鼓聲的節奏下,讓舞龍的表演更有聲動。

舞龍是起源於舞獅,因舞獅在梧國發展後,隨著戰國結束以來,舞獅的表演在梧國普遍。

據說舞獅的傳承人在製作舞獅的設備時,他發現,如果把舞獅的身體加長,是否可以多加幾個表演的人進去?

而這種大膽的想法,傳承人也是說乾就乾,在舞獅的身體被加長後,果然增加了幾個表演者進去。

表演的人多了,那舞獅的動作自然就更加生動,不過隨著舞獅的身體越來越長,人自然就越加越多。

也正因為身體太過於長,看起來更不像舞獅,因為舞獅長長的身體,看起來讓人們更覺得是在像看龍。

在舞獅的身體不斷加長後,這個做法就直接被取消。

因為舞獅的身體太長了,自然就沒有以前的那種靈活性。

不過舞獅的傳承人,反而有了另一個靈感,在他看來舞獅的身體太長,失去了原有的靈活性。

再加上,觀看的人反而覺得這不像看舞獅,更像看龍。

就那以後,舞獅的傳承人將這種設備改良一下,他把獅頭換成龍頭,就以觀眾的說法去做。

這種大膽的想法,在舞獅傳承人的堅持下,最後就將獅頭換成龍頭。

從那以後起,舞龍就這樣出現,不過在表演上肯定要彆有色彩才行。

畢竟舞獅隻需要兩個人表演就可以,即使再加上一個鬥獅人,也就三個人表演就完成。

如果想提高一下舞獅的精彩性,那就用兩隻舞獅,不過同樣隻能用一個鬥獅人。

而舞龍由於身體太過於長,通常需要四五十個人表演才能完成。

因此舞龍當然就失去舞獅的活動性,不過舞龍沒有自己獨特的風采。

既然是從舞獅變化而來,那肯定得有一個鬥龍人才行。

而龍的存在是象征著吉祥,所以舞龍的表演,在結束後,也會從龍嘴巴裡吐出一副對聯。

顯然,這肯定是需要兩頭龍才能完成,可要表演完兩條舞龍,則需要上百人配合才能完成。

所以舞龍跟舞獅比起來,就十分考驗表演者的配合力。

敲鼓聲就激發起現場的氣氛,而觀眾的熱情,也隨之敲鼓的節奏,融合到正氛圍中。

再加上上百人齊心的配合,場中央這兩條巨龍,舞動起神采的活力。

比起舞獅那極限的危險動作,比起上刀山那膽戰驚心的挑戰。

相比之下,更多的觀眾更加喜歡舞龍的神采活力。

在擊鼓聲的節奏下,在上百人的活力中,所有觀眾也融入到舞龍表演者的動作,跟隨舞龍表演者一同走動。

雖然觀眾沒有任何設備,可所有觀眾圍繞著舞台轉圈走動,仿佛自己也是一條長長的巨龍。

就在這一時間,觀眾也加入到這舞龍表演的氣氛中。

隨著擊鼓聲的節奏越來越快,兩條長龍飛舞的速度也隨之變快。

眼看鬥龍人手中的福球即將被巨龍吃到,此時觀眾們停下腳步,觀看這場舞龍中最精彩這一刻。

在一陣敲鼓聲快速擊鼓,又瞬間停下,而此時,兩條巨龍已經將福球吃進嘴裡。

隨之發生的,就是從兩條巨龍的嘴裡,吐出一副完整的對聯。

而鬥龍人此時當然也拿著橫批,站在兩條巨龍中間,雙手舉高。

這樣完美的配合,在最精彩的一刻落幕,表演結束後,所有觀眾齊心鼓掌,歡呼成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