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百姓才有發言權(1 / 1)

情結大明 步槍子彈 3727 字 1個月前

這個不是危言聳聽,但聽完李財的這番話後,朱元璋被深深震撼到了。 “所以說,這些最多隻是個彆現象。 要知道洪武朝官員的俸祿,相對於其他朝代的俸祿是最低的。 所有人都瞞著朕?旁邊的朱元璋帶著一臉的懵逼渾身一震,瞬間睜開虎眸,死死的盯著李財。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旁邊不知道已經多了倆個人,一個是朱標,一個是毛驤,朱標將紙在桌上攤開,將墨研好,挽起袖子,拿起筆嚴陣以待。 說到這朱棣看了眼李財,李財點頭示意他繼續。 “四弟的改變有這狂生的功勞。” “老大,你立刻準備筆墨紙硯,將對麵的談話,全都記錄下來。”難道自己真的做錯了?沉默了片刻,朱元璋對攙扶自己的朱標說道:想他大明王朝,才開國數年,國運蒸蒸日上,怎麼就危矣了!不擁護才怪呢。 最低的從九品僅僅五十石。 並且對自己絞儘腦汁製定的政策,產生了懷疑。 “簡直是膽大包天!” 李財掃視了眼錢乾淨整潔,生活用具一應俱全的自己的藥店,旁邊的人已經讓毛驤趕了出去,這一點李財是一無所知,還在得意洋洋的繼續說道: “我知道你出身富貴,平時接觸不到底層百姓,但是你若想今後有所作為,真的應該平時多接觸一下老百姓。” 官俸統一執行俸祿給米製度,按月發,俸祿高低與品級相一致。 “兒臣現在就過去將其拿下,明正典刑!” “就算官員士紳中有侵占農民的田地現象,但也不至於伱說的那麼嚴重吧?”朱標對著朱元璋說道:因為朱標不知道李財還不知道朱元璋這個皇帝的身份。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手死死抓住椅柄,手背上的青筋凸起,清晰可見。 “卻對這麼大的事情毫不知情?” 朱棣撓了撓頭,難為情的說道: “先生說的極是,在下平時與下麵接觸是少了些。” 聞言,毛驤快速離去。朱元璋反複思量。 官銜最高的正一品也就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 “因為最真實情況都來自於老百姓中。” 李財將杯中酒一飲而儘,伸了伸懶腰,淡淡道: 自己當初頒布這一政策時,滿朝文武無不歌功頌德。 站在身旁的朱標,趕緊上前攙扶住,一臉關心問道: “父皇,您沒事吧?” 雖然李財的話膽大放肆,但是其中的道理卻經得起推敲。 這還要從洪武朝俸祿說起。 拿著筆記錄的朱標也停下了謄寫,笑著說道: 李財這句‘大明朝危矣’,像巨鐘撞擊著朱元璋的心臟。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深知農民的疾苦,所以在給官員製定俸祿時,極為嚴苛。 “這狂生雖然言論偏激,妄言朝政,卻不失為有才之人。” “在下猜不出原因,還請先生明示。” 朱棣還是抹了抹頭上滲出的冷汗,心有餘悸的說道。 對麵座位上。 何況是這等大事,絕對不可能所有朝臣做到密不透風。 將精明多疑的父皇蒙在鼓裡。 朱棣同樣難以置信的看著李財。 他和朱標一樣的想法。 父皇如此精明的一個人,怎麼可能所有人都能瞞著父皇。 不說這等大事,就是尋常小事,親軍都尉府的人也會查的清清楚楚。 隻有插在牆上的火把搖曳時發出的‘劈啪’聲。 “你先彆激動,等我把話說完,好不好?” 聞言,朱標愣了下。 原來古代和現代都一個樣! 很顯然。 作為協助理政的大明太子。 朱元璋盯著朱標,滿意的點點頭。 這邊,飯桌上的朱仙兒帶著一臉的崇拜臉上帶著紅暈還帶著一些羞澀眼光看著李財,好像已經進入戀愛的角色。 誠如李財所說,自己製定的政策竟然有這麼大的危害? 忠心耿耿。 看著一本正經的愣頭青的小屁孩,李財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笑罵道: “合著就伱聰明,這可是涉及千千萬萬大明官員,豈是你說廢除就廢除的?” “雖然當今皇上是無心之過,但確確實實給老百姓造成了巨大傷害。” 當年父皇頒布這一政策時,征求過徐達、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等文武重臣的意見,自己就在身邊。 李財言之鑿鑿的一番話,讓他聽了一陣毛骨悚然。 …… 李財伸了個懶腰,眼睛迷了起來。 朱標又想到了另一層。 “今上的親信近臣,貼身侍衛,也是大明的官員啊!” 而在記錄的朱標也停下了謄寫,麵色一緊,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來。 事無巨細,必麵呈皇上。 “誰會拒絕送到手上的好處呢,誰會無聊到向皇上彙報這事。” 同時。 “哈啊~” 他曾經走訪過幾個正五品以下官員的家,作為朝廷大員家裡寒酸了些。 “啊?” 李財與朱棣的對話仍在繼續。 “就算當今皇上有著鐵血手腕,可是麵對滿朝文武百官,怎麼也得掂量掂量。” 這時,李財停頓了下來,語氣變得沉重: “土地兼並乃當今第一大弊政!” 後來,他將自己走訪的情況向父皇彙報。 “何況這一政策還是皇上親自製定的,廢了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而且這是皇上賞賜的好處,不是巧取豪奪來的。” 經過數天接觸了解,朱棣對李財的學識,打心底佩服。並且還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受到官員們一致擁護,政策頒布沒幾年,毫無征兆就廢除。 朱棣尷尬一笑。 朱棣感覺自己在和李財的相處而得到的知識,比大學堂好幾年學的都多。 “不是想廢就能廢的,這裡牽扯到方方麵麵。” “所以說洪武朝雖然製定了休養生息政策,但因為政策卻沒有落實到實處,農民的負擔並沒有減輕。” 站在他們的高度上,經過林澈這番分析,豈能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畢竟這是當今皇上親自定下的政策,和誰說理去?” “父皇,兒臣覺得當初您製定的政策沒有錯,隻是沒想到實施過程中,出現了紕漏。” 藥店的大堂裡也是寂靜無聲。 “可惜苦的是老百姓,卻無處伸冤。” 當時在場官員無不歌功頌德。 “當今皇上是多精明的一個人!” 沒想到這政策比官員們直接貪腐,簡直厲害百倍千倍。 朱標也覺得父皇當初給官員製定的俸祿時,委實低了些。 大白話一聽就會,比大學堂裡那些大儒之乎者也的講課,容易接受多了。 悠哉的打了個哈欠,李財開始解釋: “朝堂上所有官員都瞞著當今皇上,那是因為他們都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如若是真的,這一政策必須儘早廢止。 朱元璋在心裡盤算起來。 說到這,李財朝朱棣一伸手,後者心領神會,很快泡了一杯醒酒茶,遞了過來。這個時候的李財也已經忘記自己是誰了,還敢叫四皇子朱棣給自己倒茶。還真的有一種無知者,無畏。 可以說,這一政策最終落實,他從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李財侃侃而談,朱棣聽得瞠目結舌。 正如李財所說,這一政策惠及千千萬萬的官員。 李財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 “官員們都得到了好處,當然口徑一致!” “不然今天就講到這,我回去補覺了。” “無論是清官也好,還是貪官也罷,都因為這一政策而受益。” 作為朱元璋的貼身親衛,親軍都尉府隻對皇上一個人負責。 “他不可能被蒙在鼓裡!” 自己剛才一激動,也是立刻想到了廢除這一政策,可是轉念一想,又覺得沒這麼簡單。 “隨著農民土地的流失,由自耕農變為佃農,農民生活越來越苦。” 自己當時製定這一政策時,隻想著官員們俸祿低,施以安撫,也想讓官員們少些貪腐,禍害百姓。 朱標心裡彷徨了。 “既然這些官員一直瞞著皇上,一定會極力爭取維持這一政策。” 想到這裡,朱棣一雙牛眼瞪的溜圓,粗聲粗氣反駁道: “不可能,怎麼可能所有朝臣都瞞著皇上,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 手忙腳亂的將桌上的碗碟收拾到一起,給李財騰了一塊地方,方便他休息。 “所以老百姓低價將田地賣給他們或者主動贈與,他們都覺得心安理得,理所當然。” 稱頌皇上善待百官,考慮問題周全。 隻是他也沒想到,這一明明惠及百官的好事。 還是這個狂生,懂得朕的心思。 實施起來怕是很麻煩。 “等我出去,向父…父親向今上稟告,廢除土地兼並,大明的危機不就迎刃而解!!!” 等到朱棣將桌子收拾好,李財也不客氣,身子伏在桌上。 李財單手扶額,朝對麵一臉激動的朱棣擺了擺手: 唉!人吃飽了喝足了,就想打瞌睡。 一邊是維持朝廷運轉的大明官員,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天下百姓。而解決的辦法隻能是廢除這一政策。一個是大明當今皇上,一個史上最有權勢的太子,未來皇上。父皇製定的政策,既然受到所有官員的擁護,一旦廢除將會侵害這些官員利益,傷了天下官員的心。怎麼就成了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弊政了? “恕兒臣才疏學淺!”似乎兩邊都得罪不起啊!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震驚到無以複加。 “不激動,不激動,先生你接著講,在下有些失態,一時沒控製住,嗬嗬!” 官員們會怎麼說? 何況,朝令夕改不是他老朱的性格。 “李先生,既然土地兼並乃本朝第一大弊政,那就廢除這一政策,不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父子倆坐在旁邊看著這倆人羅無旁人裡卻各自想起心思來… “誰會嘴欠主動去說,說出去豈不和自己過不去。” 朱標沉思了一會,頭腦中大致整理出一絲頭緒,站起來作揖道: “兒臣以為,既然父皇與朝廷重臣一起製定這一政策,兒臣鬥膽建議父皇還是與他們一起協商處理這件事,切不可妄加處置。” 偵查情報,打探消息,掌握官員動態…簡直無孔不入。 “這些天天天給你講課,覺都沒睡好。” 親軍都尉府是錦衣衛前身,雖然名氣沒有錦衣衛大,但乾的事情卻是一樣的。 看了一眼停筆思索的朱標,朱元璋問道: “太子,你看這狂生所說的可有道理?如果這件事交給你去辦,你該如何處理?” 朱元璋連連點頭。 而且講的內容通俗易懂。 這也是他心中所想的。 看來太子跟在自己身邊,學習理政,隱隱已經有了一代明君的影子。 朱元璋深感欣慰。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