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錢怎麼都是賺(求月票)(1 / 2)

.,

那個年代,全球華人勞工的生活都差不多,與奴隸彆無二致,他們主要從事墾荒、采礦修路、建設港口等繁重的工作,當然,在秘魯還要多加一樣:掏鳥糞!

反正都是些待遇奇差,本地人、西方白人不願意乾的工作,而勤奮的華人被賣來賣去,不管跟哪個老板或者主人,能得到的不過是一頂草帽、一條毯子、兩件衣服和少量的大米,每周隻有幾塊錢的報酬,不僅工作環境惡劣,還要經常受到監工的鞭打。

重壓之下必然有承受不住想要跑路的人,而為了避免華工逃跑,莊園主給他們戴上腳鏈,很多逃跑未遂者寧願自殺也不遠忍受莊園主的拷打。

不過和在美國的華人不同,秘魯的華人在19世紀70年代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這些飽受磨難的華工終於決定奮起反抗,或罷工、或直接殺死莊園主。

勞工代表們也向清zf上書尋求保護,同時國際輿論對華工的同情也給秘魯zf施加了一定的壓力。

在多方乾預和協商下,在秘魯的華工結束了苦力階段,成為自由人。

獲得自由後的華工僅有極少部分的人選擇回國,畢竟當時的z國正處於晚清和民國交替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再者,很多人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活,不願意再去挑戰波瀾壯闊的太平洋,來的時候沒死,而死在回去的路上,那才叫冤呢。

大部分華工選擇留在秘魯尋找新的生存機會,他們大多成為小商人,通過經營小餐館、商鋪、雜貨店、倒賣z國貨等商業活動在秘魯立足,19世紀末期時,華人開辦的商業中心已在秘魯遍地開花。

在秘魯過上“好日子”的華人並沒有忘記同鄉親友,由於大部分的華工都來自珠三角地區,所以這些地區的人因為裙帶關係,紛紛選擇移民秘魯,在十九世紀末,大約有5萬華人被引渡至秘魯謀生,當時,利馬城卡邦街由於聚集了眾多華人,而成為後來知名的秘魯“唐人街”。

可惜20世紀初,因為受到美國排華法案和“二戰”的影響,華人向秘魯移民的進程中斷了,而現在生活在秘魯的華人,除了少部分是19世紀之前的後裔外,更多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新移民。

隨著時間的推移,秘魯華工從一開始的低層苦力,逐漸被秘魯社會所接受,經曆了漫長的歲月,其中難免有腥風血雨,但結果尚可,不過為了融進陌生的秘魯社會,華人移民在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但不管如何,在秘魯的華人們還是讓這個南半球的美麗國家,認識到了東方文化,從第一條“唐人街”開始,到21世紀的今天,華商已經遍布秘魯大大小小的城市。

很多秘魯人也把中餐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很多秘魯人開始習慣吃米飯了,z國米飯成為秘魯人家庭餐桌上的主食,這在其它國家是難以想象的。

就像“左宗棠雞”占據了美國人的外賣菜單一樣,走到哪都要先滿足口腹之欲的z國人,把z國美食也帶到了萬裡之外的秘魯。

同時,華人開辦的商社、飯館、雜貨店、理發店、中藥店,不僅養活了自己,還為秘魯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