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炙子烤肉(求月票)(2 / 2)

楊遠山似乎想起了什麼,不自覺的吞了口口水,看來楊家的吃貨屬性,也是一代傳一代!

“過去這種烤肉的吃法分為文吃和武吃,文吃,就是指讓後廚烤好後由服務員送到餐桌上,看起來比較斯文;而武吃,就是大家站著圍在鐵板前,把醃好的肉自烤自吃,顯得格外熱鬨。

但不管怎麼吃,都要配上麻醬燒餅。”

楊橙不禁想象那幅畫麵,在當年老京城的烤肉館內,食客圍著爐邊或站或坐,吃著烤肉喝著酒,還有黃瓜條、牛舌餅作為輔助,有時還會點上一盤沾著臭豆腐的炸饅頭片,飯館內此起彼伏的京腔京韻、京片子,儼然一幅四九城的熱鬨生活圖景。

他也下意識的舔了舔嘴唇,“就吃這個吧,我讓人去買爐子~”

跟韓國烤肉一樣,說是烤,倒不如說煎肉更合適。

而現代z國人說到“烤肉”通常會聯想到邊疆、土耳其和巴西等地以明火燒烤的肉食,就天真的以為炙子烤肉應該是羊肉串或烤全羊一類的食物。

但吃過的都知道,一個大鐵盤子,上邊散亂地碼放著薄薄的肉片,加上大蔥和香菜,彌漫出濃鬱的羊油氣味,食客自行用筷子翻炒食用,這所謂“烤肉”,都應該叫炒肉才對。

但事實上,古漢語中本沒有“烤”字,古文中管接觸明火的燒烤方式叫作“燒”,對應英語裡的roast。

而粵語中保留了這種說法,如燒鵝、燒肉、叉燒等,如今京城烤鴨馳名天下,其實老京城會管烤鴨叫“燒鴨”或“燒鴨子”。

大名鼎鼎的烤肉宛曾請齊白石題寫匾額,齊白石先生就曾對‘烤’字做過一篇考證文字,認為《說文》無‘烤’字,‘烤’者,當為‘炙’也。

就像京城烤肉這般,通過石板、鐵板等燒得滾燙的介質來加熱食材的方式,就應稱作“炙”,英語叫grill。

但這就是一個稱呼,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也沒必要知道。

楊橙興衝衝的讓人出去買食材買鐵板,對這種新鮮的東西,他永遠不缺乏積極性。

現在說炙子烤肉好像很高檔,但在北平時期,這就是街頭小吃,街上有好多烤肉的獨輪車,車前邊掛著綠葉大溝蔥和香菜,配著各色新鮮羊肉,有腰窩兒、後腿兒、上腦兒和腰子、肝兒等,車後架著烤肉炙子。

京城烤肉的“南宛北季”,人人皆知,烤肉季烤羊肉擅長、烤肉宛烤牛肉擅長,各有各的立身之道。

過去烤肉所用燃料為果木或者鬆枝、鬆塔,跟烤鴨一樣,但現在木柴多改用木炭了。

烤肉的炙子都是特製的,不是鐵板是“鐵條”,開始是為了拆卸運輸方便,但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縫很密火不會直接燒烤食物,這樣很健康;同時果木的煙氣透過鐵條的縫兒起到熏烤的效果,吃起來彆有味道。

炙子下麵冒著火苗兒,聽著炙子上烤肉吱吱地響,一陣陣肉香撲鼻。

搞不好韓國烤肉就是這麼傳過去的,這可是有事實依據的,不是韓國的狗屁史學家,張著嘴胡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