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感謝禮物(求訂閱)(2 / 2)

直到最近二十年,隨著地球航天技術的進步,如今的載人航天器在起降階段的過載已經減少到2-3g,對宇航員身體的要求才降低了下來,一些身體還湊合的技術專家才有機會進入太空進行各種科學考察和試驗。

小卡則在陳文浩明確表達了意願,將會在近期(不超過三個月)乘坐鯤鵬號去月球,和西姆卡接觸後,開始著手對鯤鵬號進行載人改造。

鯤鵬號建造當初,因為小卡權限有限,采用的是無人化操作,它作為智能程序,可以附著在任何的電子儀器內,勘察器化身液體金屬後,也不需要考慮空間。因此,現在的鯤鵬號內部,管線縱橫交錯,根本無法直接讓陳文浩進入。

改造的過程,就是對機體空間重新調整,至少要為陳文浩留下足夠呆的位置。

小卡另外表示,如果陳文浩決定等到科考船一年的搜索期過後再去月球的話,就不會改造鯤鵬號了。因為修複好的科考船上有更加先進的設備,可以用勘察器本體所采用的液體金屬,來製造一艘性能更強勁也更適合地球人使用的載人飛行器。

說實話,陳文浩聽到這裡,不得不說特彆動心,甚至有了一絲改變想法的念頭。可以想象,屆時製造的飛行器,肯定會比鯤鵬號這樣急就章弄出來的產品先進的多,安全性也要可靠的多。不過最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決定,把命運的選擇捏在自己的手裡。

陳文浩趁機詢問了一下小卡,飛行器內是否可以加裝人工重力和呼吸環境,小卡的回答卻是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是現實卻無法實現。

小卡解釋是,現有飛行器的重要動力來自改造過的軍用無人機引擎,雖然這台組合式引擎已經可以代表地球工業的最高水準,但是即使經過改造,並有勘察器的能量支撐,能夠用於太空飛行已經是最大限度了。要維持人工重力場和自然呼吸環境需要大量的能量輸出,引擎無法再加重負擔了。

陳文浩聞言也隻能放棄了,隻能退而求其次,讓小卡幫忙搜集各個國家現有的宇航員培訓資料,有句話說得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接下來的幾天,陳文浩的生活變得繁忙而規律:白天在公司處理公務,晚上去健身房鍛煉,以適應自身突然暴增的力量和速度方麵的改變。鍛煉結束後則去廠房查看鯤鵬號的改造進度。這幾天也就住在廠房裡,反正之前已經布置好了一間休息室。

李建國負責的鋰電池廠也會趁他在廠房的時間段,將已經完成的高性能電池送貨上門。這些電池,最終都是供勘察器吸收能量。經過五天的補充,在吸收了電池廠之前一個月的成品後,勘察器的能量儲存達到了上次起飛時2%的水準(並非是勘察器能容納的能量總額度)。

據小卡所說,隻要達到3.3%左右,就足夠鯤鵬號帶著他飛到科考船的位置。科考船上目前已經實現了能源采集的先期工作,進入了循環供應的模式,鯤鵬號隻要準備好單程所需能量,就可以在科考船那獲得返程的能量補充。

陳文浩考慮之後,毅然決定聽取小卡的意見,不過再快也要等他的宇航服到手後。不知道為什麼,陳文浩隱隱有種感覺,越是早一點趕到科考船那裡,可以收獲的驚喜也會越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