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夜間會議(二)(2 / 2)

陳文浩倒是有點奇怪這個小李是怎麼被徐院士看中的,也太沒定力了。“沒問題,當然,因為不了解其他部件的接入參數,我寫的隻是一個框架,還請徐院士斧正。”

他打開了在飛機上兩個小時重寫的控製係統框架文檔,將其顯示在投影屏幕上。為了方便徐院士瀏覽,乾脆將筆記本一起推了過去,他就看著投影屏做介紹。

“電磁彈射係統說穿了就是,在飛機起飛的時候,給飛機加載一個合適的推力,幫助其在短距離內順利升空。但是這個力的加載時間、力的大小控製非常關鍵,需要控製係統進行高速計算,並要協調其他組件和係統穩定工作。”

“我預估原有係統的瓶頸就在於:如果隻是單獨彈射一架飛機升空,在做好準備的前提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是這隻是在完美理想狀態下的成功,如果是在作戰時候,一架飛機接著一架飛機要升空的話,係統計算需要的時間就有點多了。再如果,需要彈射的飛機不是同種類型,而是多種飛機穿插起來的話,每次參數恢複的調整時間恐怕就更長了。”

陳文浩這一番話說出來,之前還憤憤不平的小李頓時改了臉色,如果說之前的還隻是些泛泛之談,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能說得出來,那麼現在的這個預估就死死地點在了穴位上。不是對現有控製係統的原理和體係真正了解的人,說不出這些。

更大的迷惑和不解在小李的腦中徘徊,“他真的隻用了兩天時間就發現了控製係統的瓶頸?”要知道,他從項目一開始,就參與控製係統代碼的編寫工作。很多瓶頸在代碼階段是體現不出來的,往往要到實驗階段才能發現問題。

本來這個第五版的控製係統出來,已經被認定為是真正消滅了之前版本的錯漏,改進得最完善的一版了,可是在試驗場測試後才發現了這個重大瓶頸。

要知道,製造電磁彈射係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縮短航母上飛機的起飛時間,如今控製係統的這個瓶頸卻讓每次使用之間的時間大幅度延長,那麼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搞這個係統還有什麼意義。

他畢竟不是一個笨蛋,真要是笨蛋也不可能以極優異的成績一路完成博士學業,還被院士看中了收入門下。之前他因為在這個項目上碰壁太多也找不到解決辦法,對軍方找來的所謂專家有所怨氣,如今卻也是不敢再說什麼,而是看向他的老師,結果情形讓他更是驚心。

徐院士和另外一名專家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腦屏幕,口中念念有詞,對周邊的談論已經徹底無視了。

另一邊坐著的幾位軍方領導看不懂程序代碼,但是卻不代表他們看不懂人的臉色。

徐院士和另外一名專家雖然沒有像小李那樣表現出強烈的質疑,但是在聽到陳文浩說隻用了兩天時間就重寫了控製係統,內心也是不信的。這也是科學家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倒也不是針對陳文浩本身。

但是當陳文浩明確指出了控製係統的瓶頸,兩人的表情都變了,不管如何,僅憑一點基礎資料就能準備推斷出結果,說明是有真材實料的。

直到他們開始瀏覽陳文浩寫的文檔後,徹底陷入了進去,滿臉都是“發現了新大陸”的驚喜表情。

這些變化,他們都看在眼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