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引擎試車(2 / 2)

過去的一個多月,他得到的驚喜已經足夠多:向老板的彙報會結束之後,項目研發組得到了更多的經費和資源支持,團隊成員也拿到了豐厚的獎金,士氣高昂;隨後,老板拿過來一個數據模型,據說是可以模擬電推進引擎的推力增強曲線,本來他還將信將疑,沒想到在更換了幾處關鍵節點的基礎材料後,實驗數據竟然和數模的模擬值逐步接近,僅僅用了一個多月,就拿下了之前大半年的成績,推力在已有基礎上又提升了幾十倍,單引擎推力接近了一百噸!遠超預期!更大的驚喜則是項目組這邊剛完成引擎係統的設計和架構細節,園區內的智能生產車間就開始製造實樣,然後今天已經進入了試車階段。

實際上,他對公司在後山區神不知鬼不覺地,建了個規格如此高的測試車間都還沒完全回過神。在美國的時候,他也曾跟著導師使用過幾家大型工業集團的試車台,對此有所了解:像發動機引擎測試需要的常規配套儀器,有好幾種都需要根據測試項目的不同要求進行提前的定製化采購,周期動輒就是3-6個月。也就是說,在電推力係統的研究項目還沒有什麼進展,甚至可能項目還沒有啟動的時候,公司就已經著手進行了配套設施的建設。

若不是有眼前實打實的成績,真不知道該說是高瞻遠矚,還是好高騖遠。想來想去,恐怕隻能歸結於公司對所儲備的技術基礎有信心。不過的確是給力,研發組的同事有時候閒暇時聊上幾句,也會提到這個話題。

讚同者比較多的一種看法是公司在外麵肯定還有一個精英研發團隊,偏向於理論研究路線,否則這種含金量十足的前沿項目,技術框架和方向都已經確定,缺的隻是試驗和材料選擇方案,想單純靠錢去買根本是不可能的。暫且不提幾個航天大國對此類敏感技術的嚴格管製,能夠研究出這種技術的團隊,就算經費有缺口,應該也很容易找到讚助。當然,這種說法也有邏輯不通的地方,被持不同看法的研究員吐槽。但是,越是沒法得到一致認可的解釋,越是讓大家對公司有神秘感,還有莫名的期待感。

當然,這些話題和八卦也隻能是同個項目組成員之間偶爾進行,每個人都簽訂了嚴密的保密協議,對外片語隻言都不能涉及保密內容。實際上,就算同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專業和所負責的部分,接觸的科技資料也有所不同。公司為此製定了一整套嚴格的保密管理製度,藍本來自軍方的保密製度,這方麵國內的經驗豐富。

而作為底牌,坐鎮超算中心的小卡對園區的監控是納米級的,對敏感數據的任何操作都無所遁形。實際上,已經有十多名來自同行或情報公司的潛伏者被它抓了現行。作為報複,有好幾家公司服務器的核心配件被電擊穿,數據被徹底擦除,還有幾家情報公司的老板發生了各種花式觸電的意外。對方主動挑釁作死,觸動了小卡的正當防衛標準,就怪不得彆人,除非躲到一個沒有電網還得屏蔽電磁信號的地方,或許能躲過一劫。

……

見運轉情況穩定,一直在後麵旁觀的陳文浩走過來,向項目組成員表示祝賀,雖然有外星黑科技資料打底,但是這項技術比起之前轉化的要複雜許多,難度明顯要上了一個階梯,項目組成員能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就將其初步消化和具象化,他已經很滿意了。這些成員都受過嚴格且專業的精英化科技教育,比起業已成名的專家來說,他們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對研究大方向的判定和把握上,而他手頭最不缺的就是正確的大方向。

就像這次,相對項目組成員的忐忑和激動,陳文浩一直很淡定,他對外星科技有足夠信心,而且項目組的進度報告他一直有關注,隻要方向確保正確,結果總歸能進入正軌。

觀察窗外,試車台上的引擎在穩定而高效地輸出動力,尾部噴射區的藍光已經從最初的淡藍色變成了深藍色,與試車台連接的電力線路和惰性氣體管道為引擎持續提供著原料。接下來,它將持續運轉480小時,也就是整整20天。對於首次測試來說,選擇的難度近乎地獄級。接下來,這台引擎還將接受正常使用和高負載使用等不同環境下,部件性能與穩定性驗證等一係列測試。

此刻,在智能車間,新的電推力引擎正在製造中,成品一旦造出來,將會立刻被運來此處,進行其他項目的測試。

同時,就在這個測試車間的隔壁,一個可以控製進氣條件和環境壓力、溫度等參數的太空艙正在建造。新造出的引擎將被放入太空艙內,通過參數調節,可以模擬引擎在不同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下工作的環境,檢測引擎在高空以及太空中的性能表現。

依靠這樣的測試方式,可以將新引擎的測試時間壓到最少,這要說出去,肯定得讓無數航空航天業人士大呼奢侈,進而羨慕嫉妒恨。不過,對陳文浩來說,相比節省的時間,這些付出的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