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口碑再升(2 / 2)

影帝的誕生 搖曳菡萏 7370 字 6個月前

《巴爾的摩太陽報》影評人也說:“像偵探破案劇多過像恐怖電影,全片都在搞懸疑試圖讓所有人陷入到誰都像凶手、但凶手誰都不是的怪局裡,衝著血腥和尖叫走進影院的觀眾大概會失望。”

《芝加哥論壇報》影評人說:“致敬七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的片段太多,為了出人意料而設置的僵硬驚嚇橋段太多,比如結尾處角色們的不斷‘詐屍’,嚴重損害了恐怖的韻味,除了德魯的尖叫和威廉的眼神外,很難尋找到其他亮點。”

首映周過後,《驚聲尖叫》在idmb上的評分是8.2,一周後評分人數暴增,各式各樣的分數的評論湧現,分數來回波動,整體評分最後穩定在7.9左右,甚至都沒上8,似乎並不算是一部特彆出色的影片?

不過要說《驚聲尖叫》的普遍口碑,倒真的是有一些專業影評人和普通影迷都認為特彆出彩的東西,那就是在電影裡用不長的出鏡時間,卻貢獻了特彆出彩表演的兩名演員,巴魯·德裡摩爾和威廉·布蘭德利。

“德魯的十分鐘客串是全片精華,金發的她太美了,差點以為德魯就是女主角!”

“從電影院回家後想想覺得故事也沒什麼,但在電影院裡看的時候還是有種目不暇接的感覺的,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擔心麵具殺手的突然出現,導演節奏安排的也非常緊湊,襲擊一起連著一起,特彆是德魯和威廉的表演,太酷了!前者讓人在片頭就精神一震,後者是我堅持到最後一分鐘的動力!”

“德魯的客串,結尾的雙殺手真相和殺手精神病患者一樣的變態都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威廉飾演的比利有一種黑暗陰鬱的美,神經質的表演方式有點神似約翰尼·德普,但要瘋狂的多。”

“墨綠眼眸攝人心魄!比利一出場就被秒殺!ps:隻針對演員不針對角色。”

當看到無論是如羅傑·埃伯特這類專業影評人的影評,還是觀影過後回家上網在idmb等網站論壇留言打分的影迷,都大頻率的提及威廉·布蘭德利這個名字的時候,很多好萊塢業內人士敏銳的察覺到自己之前似乎一直在忽略很重要的東西?

而在第二天《好萊塢報道》新刊登出的一篇街頭隨機采訪,則瞬間點亮了這些業內人士心中的小燈泡:

“為什麼選擇看《驚聲尖叫》而不是《甜心先生》?”當記者隨機采訪到周末影院門口正在排隊買票的兩位上班族打扮的女士時,其中一名女士說:“湯姆·克魯斯是很帥,但年中《碟中諜》上映的時候我們已經連著看了兩遍,對他的臉蛋已經有點看膩了,演技聽說也沒什麼突破,威廉·布蘭德利也一樣帥啊,而且我朋友說他在影片裡超嚇人也超迷人的,聖誕節來電影院享受一下尖叫的快感似乎還挺有趣,為什麼不呢?”

雖然這一篇街頭影院隨即調查采訪,隻是以豆腐塊大小的版麵出現在了《好萊塢報道》的本周票房調查之類的版麵上,很小很不起眼,但是《好萊塢報道》畢竟是和《綜藝》並稱為美國娛樂業兩大期刊的刊物,在好萊塢幾乎是人手一本,所以也有相當多的有心人注意到這篇新聞,雖然新聞又小又豆腐塊,但在這些人心中掀起的波浪卻是巨大的,嗅覺靈敏的人,立刻從這短短的文字裡捕捉到了更多的信息:

威廉·布蘭德利和湯姆·克魯斯的影迷圈子有部分是重合的?不,或者說,威廉·布蘭德利撬走了一部分原屬於湯姆·克魯斯的票房?!

或許直接這麼下定義是有點危言聳聽了,但這麼想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己道理的:影迷有很多種類型,老年的中年的青少年的,高知型非高知型,中產以上階級的中產以下階級的。針對性觀影群體如果想能分的很細很細,但大體來說,影迷一般可以概括為兩種類型:較為理智的、電影、燒腦片、藝術片容易催生出前者,耍帥電影、浪漫愛情電影、個人英雄主義電影容易催生出後者。

雖然湯姆·克魯斯是靠臉走紅的,但其實他的影迷卻以工作有收入有社會經驗的上班族居多,狂熱的家庭主婦或青少年們隻在其中占據了很少的比例,歸根究底,是因為湯姆·克魯斯的選片口味並不是那麼的淺薄大眾化,《金錢本色》、《雨人》、《生於七月四日》根本就是為討好奧斯卡評委而接的,《夜訪吸血鬼》的劍走偏鋒也印證了阿湯哥迫切想要自己演技突破的心理,而哪怕是讓湯姆·克魯斯一炮而紅的《壯誌淩雲》,也不是單純的耍帥片,這部電影雖然被影評人笑稱是美國海軍的征兵廣告,但藝術性商業度哪個都不缺。

就算86年湯姆·克魯斯曾經憑借《壯誌淩雲》吸收到一大批青少年粉,十年過去,那批青少年迷弟迷妹也早就長成社會中堅力量了,湯姆·克魯斯的影迷大部分屬於有收入一族,這也是他能成為票房保證的最大原因——95年曾經有一本刊物做過調查,其中就這樣寫道過:“有穩定收入、工作生活都不錯的上班族女性尤其偏愛湯姆·克魯斯,雖然她們並不會在首映禮上狂熱的呐喊克魯斯的名字,也不會在互聯網上瘋狂宣泄自己的喜愛之情,但她們卻一直都是貢獻影片票房的中堅力量。倒是在一向注重明星名聲口碑家庭主婦群體中,因為近年來有關婚姻破碎的緋聞太多,湯姆·克魯斯的受歡迎度正在逐年下滑。”

哪怕是在全民娛樂酷愛電影的美國,也不是每個上班族在每個周末都會進電影院看電影的,同樣很少有上班族一周連續進電影院兩次——比起看電影這種休閒方式,上班族們遇到周末顯然更喜歡的是派對酒吧——也就是說,當一周有兩部電影同時上映,他們選擇了這一部,很可能就不會再去看另一部了。

現在,《甜心先生》的觀影群體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周末選擇進入影院觀看《驚聲尖叫》,是威廉·布蘭德利搶走了原屬於湯姆·克魯斯的影迷嗎?

不,好萊塢的業內人士們一下子還沒想到過這麼遠,畢竟威廉現在無論名氣地位和阿湯哥都差的有點遠,根本不在一個咖位上,哪怕是湯姆·克魯斯自己,恐怕都不會認為威廉有資格對他發起挑戰,他們想的是更加實際的問題,那就是——

那些對喜愛演員有固定口味的偏好(比如臉帥臉帥還有臉帥),同時購買力強大,但又已經對湯姆·克魯斯粉轉路人或者粉轉黑的影迷,或許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流向了威廉·布蘭德利這隻剛起飛沒多久的小雄鷹?【.】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