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哈利·波特與密室(2 / 2)

影帝的誕生 搖曳菡萏 12659 字 6個月前

“艾瑪又不是真的赫敏。”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用一種“你沒救了”的眼神看著自己的朋友:“而且你有好好看書或者劇本嗎?我們馬上要拍的一場戲裡,赫敏就被洛克哈德迷的昏頭昏腦的呢。”

“啊,我忘了。”魯伯特·格林特撓了撓頭。

“而且艾瑪在第一次看到布蘭德利先生的時候,眼睛就是亮閃閃的了,你沒發現過嗎?”

“誰要注意這個。”魯伯特·格林特聳聳肩,擺出一副苦瓜臉說:“我比較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就沒有女孩對我們感興趣?你可是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呀!”

“或許是因為……我們說話的聲音難聽到讓人想捂耳朵吧。”恰恰就在這次電影開拍後不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開始變聲了,他的聲音不再清脆好聽,而是變得破裂嘶啞,有時候話講的急了還會出現假聲,這使他在人群中講話時常常會吸引到比以往更多的注意力,而丹尼爾認為這很丟人,他覺得有一點自卑,於是就儘量減少說話次數,到現在演變的除了拍戲,幾乎隻跟魯伯特·格蘭特和艾瑪·沃特森說話了。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丹尼爾還是魯伯特,其實現在都還沒有徹底覺醒□□意識,他們會因異性的忽視感到沮喪,隻是覺得沒有一個姑娘喜歡自己,會顯得自己很失敗而已。就像大家在一起比賽,成績向來很好的人卻突然成為了最後一名那樣,失落和挫敗感是肯定會有的。

雖然也處在變聲期,說話聲音難聽到能讓人立即皺起眉頭,但是由於性格原因,魯伯特·格林特並不像丹尼爾那麼敏感——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名氣沒丹尼爾大,所以不會過分注意形象?——他瞅著不知不覺情緒又開始低落的朋友,無助的向四周張望著,想要找點什麼東西來轉移丹尼爾的注意力。

“嘿丹尼爾,快看湯姆·費爾頓!”魯伯特·格林特快速的拍了拍朋友的肩膀,並為對方指著方向:“瞧他跟在布蘭德利先生身邊亦步亦趨的模樣,你還記得那時候他跟我們說過布蘭德利先生隻比他大十歲,卻要演他的父親讓他感到很彆扭的事嗎?看他現在,眼睛裡隻剩下崇拜了!”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看向攝影棚,那一場馬爾福父子在博金·博克的戲已經拍完了,但湯姆·費爾頓仍然緊緊地跟在威廉·布蘭德利身後,一邊手舞足蹈、滔滔不絕的在說著什麼,一邊時不時仰著腦袋,確保對方的注意力是放在自己身上的。

要丹尼爾說,他其實能理解湯姆·費爾頓為什麼這麼做,除了第一次見麵,布蘭德利先生對他們說了些讓人似懂非懂的話之外——他讓丹尼爾“多喝牛奶、多運動,不然會長不高”,對魯伯特說“多曬曬太陽,你太蒼白了”,稱讚艾瑪“以後會長成一個漂亮的姑娘”,竟然還神奇的知道費爾頓有點挑食“瘦成豆芽菜並不好看,湯姆,還有多吃點堅果類的零食,這對發際線好”——其餘時候,威廉·布蘭德利看起來就像一個完美的明星和完美的“長腿叔叔”。

他會給他們送聖誕禮物、生日禮物甚至複活節彩蛋,會教他們一些演戲的小技巧——比如說將在拍攝時是一團空氣的多比想象成是一隻會隱形會說話還會搗蛋的貓,對丹尼爾來說這辦法很管用——還會給他們每個人寫很多簽名,好讓他們回去分給家人和同學。

丹尼爾也是在威廉的提醒下,養成了每天拍完戲摘下隱形眼鏡後,用生理鹽水清洗眼睛的習慣,威廉還給他準備了一個小藥箱專門存放隱形眼鏡的消毒清洗存放物品,這不僅有效避免了鏡片在化妝室受到汙染,還讓丹尼爾的眼睛不再像《魔法石》拍到後期時那樣經常紅腫發炎,本來斯皮爾伯格都做好了丹尼爾無法再戴隱形眼鏡拍攝的準備了,現在,影迷和書迷們又可以在一年後的電影院裡看到綠眼睛的哈利·波特了。

而威廉·布蘭德利飾演的盧修斯·馬爾福,雖然也傲慢到讓人討厭,但他在麵對湯姆·費爾頓扮演的德拉科的時候,從講話的語氣,總是追逐著費爾頓的眼神,細微的表情與肢體動作,都能看出來那同樣是一位疼愛兒子的好爸爸。

起碼丹尼爾在看書的時候是很不喜歡盧修斯·馬爾福的,但是對著威廉·布蘭德利那張臉,他卻半點都討厭不起來。

大概是丹尼爾盯著威廉看太久了,對方似有所覺,朝這邊掃了一眼,看到是丹尼爾後,對視中露出了一個微笑,還朝他眨了下左眼。

這個微笑對於“盧修斯·馬爾福”的形象來說有點崩,但卻讓丹尼爾心裡感到非常甜,

……

威廉對丹尼爾點點頭,又轉過頭來,微皺著眉頭看劇組的藝術指導和美術設計剛剛遞給他的東西,那是《哈利波特與密室》裡家養小精靈多比的電腦三維設計圖,雖然隻是圖像,但立體感已經非常強,或許因為和《指環王》用的是同一家特效公司的緣故,竟然有幾分神似咕嚕,不過要威廉看,像的還不隻是咕嚕……

“不行。”他語氣肯定的對劇組的藝術指導克萊格和美術設計斯諾說:“我們不能使用這種會引起政治糾紛的東西。”

藝術指導克萊格和美術設計斯諾無法理解威廉的話:“政治糾紛?我們怎麼會跟這種東西扯上關係?”

威廉把家養小精靈多比的設計圖擺在胸前,問兩人:“你們覺得它像什麼?”、

“咕嚕?”藝術指導克萊格問。

“老鼠?”美術設計斯諾說。

“俄羅斯總統?”第三個聲音說道。

藝術指導和美術設計齊刷刷的回頭,看了一眼突然冒出來的科林·費斯,又齊刷刷的轉過腦袋,盯著設計圖:“費斯先生這麼一說——”

“的確有點像普京。”

“哪個家夥畫的初稿?”

“可真是個天才。”

“哈哈。”

“注意一下,先生們,我並沒有在稱讚它。”威廉先朝科林·費斯點了點頭,然後直接把設計圖塞到美術設計懷裡:“無論是誰畫的,告訴他重新做。”

“重新做?您不覺得家養小精靈長得卻像俄羅斯總統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嗎,布蘭德利先生?”

“我不這麼覺得,而且我想等電影上映的時候,俄羅斯人也不會理解你們英國人的幽默感的。”蘇聯解體還不滿十年,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對立情緒仍然存在,無論最初設計多比形象的人是有意還是無意,既然威廉現在發現了這件事,時間上又還來得及,那劇組就必須得作出改變,一個為俄羅斯電影市場,二是因為威廉並不像其他西方人那樣對前蘇聯或俄羅斯仍然抱有恐懼和敵意,三是既然《哈利·波特》是一部童話,那何必和現實世界,尤其是政治扯上太多關係。

“但是重做一遍時間有點太趕了,而且這個稿子斯皮爾伯格先生也通過了。”

“我會跟史蒂文說這件事的。”

看到威廉態度堅決、不像是能再改變主意的態度了,藝術指導克萊格和美術設計斯諾隻好拿著設計稿回去重新趕工了。

威廉閉了下眼,緩解了一下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帶來的不適,然後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麵前還站著一個人,睜開眼露出了一個歉意的微笑:“噢,抱歉,科林,已經到我們的鏡頭了嗎?”他注意到對方現在已經穿上了角色的服裝。

科林·費斯現在的形象,和他以往的角色有很大不同,沒有經過好好打理紅頭發和長袍裡露出來的有些歪的襯衣領,比較隨意的穿著顯示出他的角色也應該是善良和氣的那種,實際上也沒錯,科林·費斯飾演的亞瑟·韋斯萊的確是個老好人般的角色,不過老好人也有發火的時候,在《哈利波特與密室》,韋斯萊和馬爾福有一場針鋒相對的戲,兩人還動了拳腳。

“還沒有呢,你可以再休息十五分鐘。”科林·費斯說:“我隻是先來打個招呼,順便問你一個問題。”

“彆這麼笑,科林,我都有一點不敢問你問題是什麼了。”對方臉上露出的微笑突然讓威廉有種不太妙的預感:“好吧,到底是什麼問題?”

“一會兒等我朝你臉上揍的時候,你選左邊來還是右邊?”

“……我選溫柔一點。”

……

美國西部時間3月25日淩晨,第七十三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落下了帷幕,但是和奧斯卡有關的話題討論,卻又持續了數個星期。

整個事件的起因應該是茱莉亞·羅伯茨獲得的那座奧斯卡影後小金人。

自1989年憑借《鋼木蘭》一舉成名以來,茱莉亞·羅伯茨主演了一係列票房大賣的電影,入選過“全球最美五十人”,不僅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女明星之一,也是製片廠心目中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女演員,但因為從1991年以《風月俏佳人》獲得了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和一座金球獎後,整整十年間,茱莉亞·羅伯茨沒有在任何頒獎禮上有所斬獲,榮譽簿上一片空白。

所以在過去幾年裡,羅伯茨也被全世界公認是好萊塢最昂貴也最美麗的,隻有商業票房號召力而無任何藝術感染力的“花瓶”。

但是這個聞名世界的“花瓶”,卻在今年上演了逆襲,憑借《永不妥協》裡單身母親的角色,一舉橫掃了整個頒獎季,摘得最重要的奧斯卡影後獎杯的同時,片酬也立刻瘋漲到兩千萬美元,成為好萊塢第一個躋身“兩千萬美元片酬俱樂部”的女演員。

人們在大談茱莉亞·羅伯茨苦儘甘來的同時,忍不住也想起了其他一些遲遲未被奧斯卡青睞的“倒黴蛋”,不知是哪家媒體一時興起,大概是《美國周刊》,也有可能是《芝加哥太陽報》,突然做起了那些大名鼎鼎、才華備受肯定,卻偏偏無緣奧斯卡或陪跑奧斯卡的著名導演、演員的專題。

像是有十三個奧斯卡提名零次獲獎的庫布裡克,從未獲得過最佳導演的希區柯克,隻拿到過一次最佳配樂的卓彆林,六次影後全落空的黛博拉·蔻兒,一生獲得一次配角六次主角共七次奧斯卡提名,但是一次獲獎都沒有的理查德·伯頓等等。

沒有哪家媒體願意放過威廉,他在幾乎所有專題裡都榜上有名,媒體們提起他的語氣或奚落、或嘲諷、或同情,就好像威廉已經被所以頒獎典禮拒絕,再也不會有小金人入賬一樣。

“第二個理查德·伯頓”的說法是《國家訊問者報》提出來的,雖然威廉和理查德·伯頓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相似點,但這個說法一時之間竟然頗為風靡,不過,《人物》卻有不一樣的觀點:“威廉·布蘭德利的演員之路正跟湯姆·克魯斯越走越像,兩人都有著一張好萊塢辨識度最高的英俊麵孔,和在全球市場無與倫比的票房號召力,克魯斯早年間的演技也是受到過肯定的,甚至得到過兩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和三個奧斯卡提名,但正是因為奧斯卡對湯姆·克魯斯的持續冷落,導致後者近年來選片口味越來越商業化,也和各大頒獎禮越走越遠,讓人不禁擔心威廉·布蘭德利是否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最開始掀起話題的媒體可能隻是想借著奧斯卡又一次沒有威廉作品入選的機會,趁機黑威廉一把,但是到後來,好萊塢的輿論風向已經慢慢發生了轉變,開始變得懷疑和擔心——猜測威廉是不是對磨練演技,繼續征戰頒獎禮失去信心,反而將重心都放在商業發展上了。

沒等美國媒體對此討論出個結果,一個最新的消息從歐洲傳來,立刻平息了好萊塢的種種猜測,並在全美掀起了一個新的熱門話題——

《美麗心靈》入圍了本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參加過電影首映的外國媒體幾乎全都給予了好評,其中法國的《首映》雜誌是這麼評價的:“威廉·布蘭德利的表演讓影片成功了一半。”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