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一銖錢(2 / 2)

城姬三國 紳士東 6016 字 7個月前

隻是漢代的金價,其實很低,才僅僅是換得百倍重的銅錢。

另外楚國還認可,不是很主流的“三銀換一金”,這是前漢時持續了很久的主流兌換比例,三斤白銀,可以換取一斤黃金。

算是白圖在為銀幣交易鋪路——以銅的儲量,作為交易金屬,遲早有不夠的時候,不過有亶州,銀幣可以放心大膽的用!

開采之後,完全可以用“三銖銀幣”,作為直百錢使用,三兩小腚可以作為萬錢的單位。

隻要“鎖”住亶州的銀礦開采渠道,就不用擔心通脹——亶州的儲銀,在很長時間裡可以碾壓其他銀礦。

至於紙幣,白圖準備等銀幣普及後,再用“銀票”過渡,想來足以堅持到更可靠的貨幣體係建立。

對於楚國在推行“楚幣”上的動作,其他諸侯自然不會沒有察覺,隻是反應各不相同。

漢室名義上禁止楚幣在中原、關中、西涼流通,如果不是事不可為,劉協甚至想收集楚幣,熔鑄成漢五銖錢,來彰顯權威……可惜,他沒錢。

隻能找人寫寫文章,抨擊下楚國改變十六兩、二十四銖進製,背後的違背禮教、有違天道等等……

不過所謂的禁止,也就是京畿一帶,明麵上不會有楚幣流通,實際上雍侯、翟侯、塞侯、鄭侯,根本不會特地製止各自的屬地流通楚幣。

唯有齊侯劉備,堅決禁止楚幣在東萊以外的徐州、青州地區流通。

東萊郡因為有楚國的兩個港口,是貿易大郡,故而一定程度上,能夠容忍楚幣作為流通貨幣。

魏國則是禁止楚幣在民間流通,對世家豪右的大宗交易,睜一眼、閉一眼,但自己與本土的世家豪右往來時,絕不會用楚幣,同時也想要推廣魏錢,可惜魏國沒有楚國的底子,本身商品無法四處輸出,魏錢也難以打開局麵,隻能在魏國民間推動流通。

劉璋則是通過“裝死”、“看不見”來應對。

至於公孫氏和漢中天師道,因為有之前買楚甲、修漢堰的協議,全境通用楚幣……

不過無論如何,作為楚國的貨幣,各大諸侯基本都對其價值有所了解,尤其是作為大鴻臚的劉曄,能夠權衡出“三千萬錢”的意義。

首先魏國沒有囤楚幣的習慣,也不可能將自家的資源,換成楚幣堆在庫房裡,所以要湊三千萬楚幣,肯定就要用三千萬楚幣價值的貨物來換。

總的來說,這是……一大筆錢!

隻是相比於“最新”主艦的價值,三千萬錢,完全能夠接受。

當然,劉曄在談判成功的一刻開始,就明白楚國肯定是有了更新的造船技術。

隻是現在的劉曄,還傻傻的以為,隻要有“樣品”回去,加上馬鈞的能力,就能夠追上楚國的進度。

然而當劉曄與戶部談判時,終於明白,什麼叫做無恥……

主艦作價三千萬錢?

沒錯,我大楚言而有信,說三千萬、就三千萬,但是……捆綁銷售,必須一次性購買五艘主艦、還有其他配套船艦,甚至還包括三年前下水的二代船艦!

共計作價,三億。

當劉曄指責戶部毀約的時候,步騭表示最終解釋權,歸楚國所有,三千萬一艘的價格並沒有改變。

而在劉曄憤怒的表示,將拒絕楚國屯駐土垠港的時候,戶部也表現平平——那是禮部的事情,彆指望我們為了給禮部兜底,而放棄戶部的業績!

劉曄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真的,這也符合楚國六部的特質。

之所以白圖將對外交易談判,分為禮部和戶部兩部分,就是為了最大程度榨取利益,如果真的因為兩部競爭,而影響到楚國大事的話,殿閣會出麵。

殿閣沒有出麵,則代表楚國、代表楚王並不認為這有什麼要緊……

劉曄這時也想起白圖之前和他說的,明白楚國這是在告訴自己,他知道魏國在仿製海船,所以彆想用一艘的價格,就買走楚國的技術!

最終劉曄還是回到了戶部的椅子上,一點點將價格壓到了兩億六千萬,而且並不是降價,而是……楚國同意少賣一些船給劉曄,單價其實還有所提升。

不過魏國本身要的就是樣品,所以捏鼻子認了!

而對於交易期限,楚國隻是說一年內交易——因為主艦還在亶州。

劉曄也並不著急,要湊齊兩億六千萬,也不是一兩月的事情……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