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苟在國企(2 / 2)

李衛東長歎一口氣,他突然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迷茫。

“按說我這個重生者,熟知曆史,應該很容易就能成為億萬富翁吧!”李衛東喃喃自語的說道。

可真輪到自己的時候,他一時之間還真的想不到什麼賺錢的好方法。

“去郵局買上一遝猴票?先不說猴票是1980年發行的,現在還能不能買得到。就是等猴票漲價,也是二十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出去擺個地攤當個體戶?恐怕得被爸爸給打死!我一個大型國企的正式職工,可丟不起那個人。

搗騰國債和外彙?我還沒有那個本錢,而且這八三年嚴打的風才剛吹過,去搞那東西,說不定會被當做投機倒把給抓起來,錢沒賺到再吃幾年牢飯,那就得不償失了。”

李衛東無奈的長歎一口氣。

在九十年代的時候,說一個人是個體戶,就意味著這個人賺了不少錢,會有很多人羨慕。而在八十年代,特彆是八十年代的初期,“個體戶”絕對是個貶義詞。

八十年代初,個體戶就是待業青年、甚至是勞改犯的代名詞,和主流社會是格格不入的。

對於國企職工來說,“個體戶”這個東西,聽著硌耳朵,看著更是紮眼。

國企的家屬院中,要是誰家的孩子去當個體戶,那簡直就是給全家人蒙羞,父母在彆人麵前都抬不起頭來。

若是農村人的話,去城裡擺個攤賺了錢,會被當成全村人的希望;可若是國企子弟的話,若是去擺地攤,絕對是全廠的恥辱。

因此國企職工的子女,寧願去國企裡當個臨時工,也不願意去練攤當個體戶。

更何況李衛東本身就是國企的正式職工,去當個體戶更是不現實。

像是重生裡的寫的,重生回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開辦企業,順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路發展,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幾年混成世界五百強,進入福布斯排行榜,跟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稱兄道弟,那更是在瞎扯。

八十年代初的中國,除了特區,還沒有民營企業生存的土壤。雖然政策方麵已經逐漸放開,但那時候畢竟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年代,計劃經濟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

這也就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是在計劃內分配的。國企會分走大部分的生產資料,剩下的則被集體企業拿走,民營企業不可能獲得計劃內的生產資料。

像是電力、能源,運輸、土地、基礎設施等等,也都是優先供給國企,然後是集體企業,民營企業什麼都撈不著。

沒有電力,沒有能源,沒有土地,沒有運輸,甚至連原料都搞不到,民營企業怎麼可能生存?

在整個八十年代,民營經濟幾乎都是以小作坊的模式在發展,比如炒個瓜子,炒個辣醬醬,這種小作坊幾乎不會占用到生產資料,也不會被各種“計劃內”卡脖子。

在1984年下海經商,大概就隻能像早期的溫州商人那樣,背著一大包小商品,穿梭於各個城市當中。

想到這裡,李衛東不由得暗罵一聲:“重生都是扯淡的!老子是重生了,可還是得繼續在國企裡苟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