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本為千裡冰封,不化之地的蒼海郡,竟亦可稻作。重重利好,更助人心。
反慮千萬國民,不足人手。更憂王上百子,力有未逮。
無妨。薊王春秋鼎盛。螽斯衍慶,綿綿瓜瓞。何愁膝下無子。
婚期既定。羅馬皇後自非外人。
諸多禮祭,皆邀其列席。人前人後,言談舉止,並無失儀。
國人皆讚之。
春華秋實,四季交替。從立春後,整備水田,到育秧,插秧。再到碧水青禾,一望無際。肉眼可見的收獲,滋養著薊人,從容自若,謀定後動的泱泱大國風貌。
自並六縣為國,到今日橫亙幽冀。薊國千裡國土,欣欣向榮。與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仍內鬥不休的今漢朝廷,成鮮明對比。
四方館雖無人升頂黃金闕。然良才不斷。再加太學、大學,士林學子,學優則仕,足補吏治之缺。
及六月淮泗大水。
薊國萬舟齊發,接回百萬流民。薊王聲名之隆,曠古爍今。
當真“解百姓於倒懸,救黎民於水火”。
民心所向,大勢所趨。隻差天時並地利。
凡薊人,皆如此想。
經由各處大營,調養生息。百萬流民,分批安置安北、遼海二郡。薊國人口,悄然破一千三百萬。
二郡再興大建。
引國中青壯,齊來客庸。毗鄰遼東,鹽漬木足量供應。月起重樓千棟。
薊國營城,便是如此神速。
樓桑,陸城侯府,後院大馬廄。
自白龍雙目生疾,家馬令蘇雙,便親自看護。不敢有一日之疏。麾下屬吏亦知此馬茲事體大。竭儘所能,生怕疏漏。
飼料調配、坐臥起居,皆由蘇雙親自掌管。
渡過了初始的不適,白龍似也習慣了朦朧透光的世界。目力受損,聽力必然增強。嗅覺亦變靈敏。
誠如青駹馬雖砂一目,實無大礙。馬之平衡,皆靠“耳水”調節。並不影響奔逐。
甚至騎兵衝鋒時,還需佩戴眼罩。且白龍並非目盲,尚有光感。
當不誤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