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李悅都是躲在暗中傾聽,聽過之後,若是李治興頭上來了,還會跟李悅解說一番。另外呢,武昭儀也不是無事可做,她已經出了月子,雖說她不是皇後,不能隨意召見那些外命婦,但是,宮裡的主人歸根結底還是李治,這裡又是行宮,王皇後鞭長莫及。李治為了表示自己對武昭儀的看重,遇上一些心腹臣子,就會暗示讓他們的夫人去拜見武昭儀。朝堂上原本就有一些不怎麼得意的人,他們也沒太多的節操,既然跟著武昭儀能討李治喜歡,那麼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捷徑,李治甚至隻是隨口跟某個臣子說了說,第二天,就有一批命婦過來拜見了。
武昭儀同樣是那般操作,叫李悅在內殿聽著,她在前麵招待那些外命婦。李悅在經曆過幾次之後,就真心佩服武昭儀了,武昭儀真的是個聰明人,隻需要事先看過一遍,之後,那些命婦乃至她們的丈夫是誰,他們的籍貫來曆,他們的升遷軌跡,都了然於心,甚至在跟那些命婦交談的時候,還能提起她們丈夫的一些得意之事,如此,自然是叫這些命婦心中感念。
說白了,能拉下這個麵子的,在朝中都是坐冷板凳的那種,她們之前就算是有機會進宮拜見皇後,但是,在王皇後眼裡,隻看得見幾個著姓大族的女眷,其他人在她眼裡,那就是透明人。大家都是官家夫人,她們無非就是出身不如人,結果哪怕在品級略高的情況下,都得讓著那些世家出身的,誰也不是天生下賤,願意低人一等。這兩廂一對比,感情上頭立馬就有了偏向。
這些外命婦回去跟丈夫一說,都是覺得武昭儀上位對他們更有利,武昭儀的擁護群體自然又壯大了。
這兩位根本沒意識到,最應該跟著他們學這個的,其實應該是如今的太子李忠,而不是李悅,不過他們兩個其實都沒將李忠當回事。像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投靠武昭儀,不就是因為武昭儀生下了李弘嗎?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這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王皇後無子,就算是她出身貴重,也有許多人不將她放在眼裡,就算是她將李忠記在自己名下,但是,李忠又不是小孩子,他能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生母?這種事情,史書上多了去了,禮法是禮法,人心是人心!再說了,禮法要是有用,武昭儀也不會出現在李治宮裡!武昭儀有了親生的兒子,這個兒子還很得李治看重,出生就賜下了李弘這個名字,這自然是叫人浮想聯翩,李弘的出現自然也增加了武昭儀的競爭力。若是李治要立李弘為太子,哪怕太子的母親自然應該是皇後,這才叫名正言順。
李悅也沒提醒他們,他的確是受益匪淺,跟親戚扯皮這種事情他不會經曆太多,以他的身份,更多的麵對的其實是地位不如他的下位者,李悅以前年紀小,這樣的事情很少,但是隨著他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未來勢必要跟那些官員打交道,他上輩子見過的最大的官就是自個辦公室的經理,就是個科長,這輩子起步太高,真正需要巴結的領導也就是李治,而李治嘛,再如何也不會真的對他怎麼樣,所以,他真正犯愁的其實是對地方上那些官員乃至世家豪族的姿態,如今先掌握一些談話的藝術,學會恩威並施是非常重要的。
李悅自己自己收獲頗豐,但是還沒來得及施展,李治就不得不返回皇宮了,過幾日就是正旦,可不能繼續待在行宮了,彆的不說,正旦需要賜宴,君臣同樂,驪山這邊可塞不下這麼多人。而宮中,已經有人望眼欲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