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2)

折腰 蓬萊客 4900 字 8個月前

數年之後,科舉製徹底取代此前已經沿用了千年的察舉製,成為皇朝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

據說,最先提出科舉製並勸服皇帝和大臣接納的,便是喬後。

因此,之此後接下來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喬後在天下士人的心目中便成了一個猶如神女般的傳奇,許多人爭相為喬後寫詩作賦,當中不少作品廣為流傳,而能夠金榜題名,最後在皇宮賜宴上得喬後賜酒,更是成了許多士人的夢想。

喬後之美名,洛陽內外,無人不知,然而傳著傳著,不久之後,也不知最先是從哪裡出去的小道消息,最後洛陽坊間最是津津樂道的,竟不是喬後如何賢惠,而是皇帝懼內。

據稱,今上登基之前,還在幽州為燕侯起,便已經有了懼內之名,因喬後禁止,竟不敢納美,如今後宮空虛隻得皇後一人,膝下又無太子,今上卻依舊不納後宮,十有**,恐怕非但懼內,而且懼的不淺。

倘這傳言是真,那麼大燕的開國皇帝,非但是天下第一之人,而且,是天下第一懼內之人。

民眾津津樂道這種關於帝後的小道消息,自是不敢、也非蓄意存了惡意,隻是出於驚詫,加上人皆有之的一點好事之心作祟罷了,何況還是高高在上的帝後關起門的兩夫妻事兒,哪個不感興趣?架不住傳的厲害了,後來漸漸竟又流返入了皇宮,甚至,到了連朝臣也人人得知的地步。

當年追隨過皇帝打過天下的那些舊日將臣,對帝後之間的那點事兒,其實也分兩派。如公孫羊,覺得皇帝之所以不納後宮,乃是出於喜愛皇後居多,而如衛權,心裡則是暗戳戳的覺得,帝乃真懼內也,從前也就罷了,如今竟連民間也知道了,未免有失天子尊嚴,隻是,這些人雖想法不一致,但都深諳個中隱秘,也沒人會蠢到跑去皇帝跟前說這事兒去尋晦氣。

偏就有幾個前朝舊臣,不知老虎屁股摸不得,加上出於那麼一點兒想將自家女兒送入後宮的心思,竟還特意正兒八經地聯名上了道洋洋灑灑的奏疏,疏裡旁征博引,談今說古,以“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嬪”和帝後膝下至今隻得一公主的理由,請皇帝立妃,充盈後宮。

第二天,折子被退回,上頭隻禦筆朱批了一句話:爾等詛朕,生不出兒子?

大臣驚悚,慌忙又上告罪書乞罪。

自此之後,滿朝再無人敢提後宮之事。

又另據小道消息,帝後來竟還拿他處置這事的經過到喬後麵前獻媚邀功,喬後得知,不過一笑置之罷了。

帝後對信都都懷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地對於帝後而言,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所在,皇帝命人將信宮檀台予以修繕,改名“嘉信宮”,作為洛陽之外一處行宮的所在,此後數次出洛陽巡九州,帝後均路過信都駐蹕。

大燕皇朝,從建立的第一日起,便進入了政通人和的清明時代,後世正史,更不吝以“明君賢後”這樣的溢美之辭來描述大燕帝國的開國帝後。

而對於坊間之人來說,開國皇帝年輕英武,又據有幸得以近覲過喬後的人四處言講,後貌美傾國,乍見之下,宛若得見天人。這樣的一對神仙眷侶,本就深具傳奇色彩,加上廣為流傳的“帝懼內”之說,煌煌冠蓋下的天家帝後,關起門來夫婦相處到底是何種辰光,因宮牆高深不得而知,未免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有好事的野史稗官民間說書之流,為滿足坊間窺私之心,便憑空臆想生編硬造,隻是任憑他們如何臆想,又豈能得知真況?

以下所記錄的種種,均出自帝後起居注,筆者絕無分毫增添或是刪改,以紀年為順序,如實擇選謄錄,以饗讀者。

這第一樁事,便從太和一年的首場恩科說起。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遲些二更^_^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